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血管里,一直奔涌、澎湃着道德的血液。在古代,道德的范围包含善、仁、义、礼、智、信、忠、诚、实、良等方面,体现了不同的社会需求和时代精神。
从政重官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代思想家提出“为政以德”、“为官以德”的思想,讲求德政、德治、德行、德礼。古代的官德资源丰富,思想精华不少,精神珍品颇多。概言之,一方面是以德修身、感化他人,并把修身正己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另一方面是以德施政、善待民众。《孟子·公孙丑上》主张“以德服人”。《庄子·天下》强调“以德为本”。
自人猿相揖别后,在人类社会早期,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首领们,都是一些德高望重之人。人们称轩辕黄帝、尧舜禹汤等有权有位的最高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圣人”。到了2500年前,有一位人生坎坷多难、无权无位而又不屈不挠的人,被人们赞为“圣人”:他,就是孔子。子贡说“仁且智,夫人既圣矣”,是对“圣人”这一概念的经典表述。
孔子,春秋鲁国人。孔子艰辛地奔波了一辈子,常常被困、挨饿。壮心不已修竹简,埋首却成大圣贤。孔子的道德观,包括许多从政之德的经典论述,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论语》就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此书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丰富了官德文化。
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极力提倡仁、义、礼、智、信。孔子的德性思想以“仁”为中心。孔子对“仁”的表述在《论语》中有一百多处。如“仁者爱人”、“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嬉皮笑脸,是缺少仁德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