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东盟
东盟作为一个由10个国家①组成的整体,各国除了地理位置、国家大小、人口构成、文化传统等不同之处,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也有较大区别,但这些国家都致力于推动本地区经济与安全合作,从而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体化路径。
(一)进口替代阶段的产业政策(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前期)
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东盟成员--新加坡在自治和独立之初,属于典型的第三世界穷国,经济结构很不合理,呈现依赖转口贸易的单一畸形状态。为了摆脱困境,新加坡政府采取了进口替代政策。1959年颁布了《新兴工业法令》和《工业扩展法令》,鼓励国内厂商发展民族工业,吸引国外投资者发展新兴工业;运用进口配额制度,保护国内的民族工业和新兴工业;同时,抓紧扩建码头和添置现代物流设施,充分发挥深水良港优势,着力改善水电、邮政、交通等基础设施,创建裕廊镇工业园区,促使企业在聚集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积极溢出效应。上述积极有效的经济政策形成了内聚外引的导向效果,迅速促进了一批能够生产进口替代品的产业发展。被称为“亚洲四小虎”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泰国,在这一阶段仍处于农业经济时期,工业化水平仍很低。
(二)出口导向阶段的产业政策(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
在东盟成员国中最先发展起来的国家是新加坡,在1965年退出马来西亚联邦后,无法得到像以前一样的原料供应和销售市场,最终导致新加坡失业人口大量出现,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新加坡实行经济发展战略转向的紧迫性。在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工业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的国际背景下,新加坡抓住了这一机遇,在1967年底迅速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方向,从发展进口替代工业转向发展出口工业,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吸引了大量外资涌入,加快了本国出口工业的发展。同年新加坡政府通过了《经济扩展奖励(减轻所得税)法案》,规定凡政府批准的制造业公司,其新产品出口以及出口增加的利润,只征税4%(一般公司高达40%)。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