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形势
印度自诩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人口达到12.1亿,但由于政治参与水平较低、政治文化相对较弱,以及政府功能恶化,印度仍位于52个“瑕疵民主”国家之列。①2011年,民众对政府处理腐败问题的不满导致“印度反腐败”运动迅速发展,曼莫汉·辛格总理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UPA)政府面临空前的压力。
自2008年以来,印度爆出一系列腐败丑闻,其中被反对党称为印度“史上最大”的政府腐败丑闻--“2G电信牌照”腐败丑闻--让政府损失近400亿美元。而民众对辛格政府在处理反腐败问题上“缩手缩脚”和“迟疑不决”的不满在持续发酵,印度最高法院也破天荒地严厉指责总理反腐措施不力,安纳·哈扎雷领导的反腐抗议活动最终发展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反腐败浪潮。2011年4月以来,恰逢印度地方(邦)议会将相继举行选举这一重要时间段,社会活动家安纳·哈扎雷在新德里发起一系列绝食抗议活动,要求政府尽快通过一部强有力的反贪腐法案,同时成立能代表多数人意见的独立监察机构。4月9日,政府决定成立包括5名部长和5名社会人士在内的联合委员会起草法案,并允许哈扎雷等人参加有关法案草案的商议进程,并答应在8月15日前通过相关法案。5月底至6月初,由于政府反腐不力,印度教大师拉姆德维(Baba Ramdev)也发起了“绝食至死”的抗议活动。由于动用警察暴力驱散抗议活动,政府受到最高法院的谴责,名誉扫地,反对党甚至将国大党描绘成“反民主的”政党,是腐败的庇护者。
反腐抗议活动高潮迭起,吸引了众多参与者,但这些活动还只是局限于少数城市地区,并且其参与者也大多是学生和其他知识阶层。相对于人口总量,庞大的农村甚至城市人口更关注通胀、贫困、失业与发展等经济问题,反腐败的抗议活动并不是他们生活的重点。因此,尽管反腐败运动轰轰烈烈,但其对印度政治稳定的影响有限。腐败是印度长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但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反腐败抗议活动不同,安纳集团领导的2011年反腐运动不仅得到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以及在校大学生的支持,还有诸如印度人民党(BJP)等一些反对党的力挺。据美国尼尔森调查公司2011年对印度近9000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安纳抗议活动后,国大党的支持率比2011年5月下降了10个百分点,降到20%。而印度人民党的支持率则从23%上升到8月底的32%。
2011年以来的地方议会选举将对未来印度政治版图产生重要影响。在2011年的地方议会选举中,印度的政治版图与2009年印度人民院第15届大选时相比,已经发生微妙变化。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领导的左翼阵线联盟在西孟加拉邦遭遇失败,失去政权。国大党的地方联盟在喀拉拉邦、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的选举中获胜,但它们却失去了在泰米尔纳德邦的选举。而人民党(联合派)领导的联盟在比哈尔邦议会选举中获得绝对胜利。拉胡尔·甘地试图扭转过去25年来国大党在比哈尔的不利局面,但国大党最终只赢得4席,比上次选举时获得的9席减少5席,遭遇失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