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研究中国历史,凡是创下功绩的人物,其身世等情况会无密可保,世人皆知。这样的人物,他们的出身、他们的父母乃至更上一代祖先的情况,都是史学家考证、研究的对象,这当然是隐瞒不了天下人的。
说来也怪,曾名扬天下,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蒋介石,其身世却迷雾颇多,从大陆到台湾,从民间传说,到公开出版的书刊,从30年代至今,众说纷纭,成了一大谜团。
曾在蒋介石身边工作多年的知情者,可以大谈蒋介石的处世之道,可以大谈他的生活秘闻,可以披露他的情感隐私,唯独对他的身世说不清楚。
蒋介石本人生前的确不愿谈这些事。
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他的生母王采玉是孀居后再嫁。蒋介石是孝子,他深深地爱着母亲,当然不愿披露母亲曾经再嫁的经历了。正是这个原因,在他生前或死后才出现了一些有关身世的不同版本的传闻。
在这些传闻中,让人最为关注的就是”郑三发子”之说。这种传说出自唐人所著的《金陵春梦》一书。这是一本比较全面地讲述蒋介石生平的传奇小说,其中引用了许多历史故事,因此,此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那么这本书的真实性究竟有多大?海外媒体的记者曾带着这个疑问采访过唐人的子女,他的子女说:“充实,丰富和补充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以提高《金陵春梦》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是父亲这几年来的奋斗目标。父亲为此耗尽了心血。他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地搜集各方面的资料。他的资料之多是惊人的,两米高的文件柜,足足装了三大柜。”
从这些话中也许可以窥见历史的真实性了。唐人在书中揭秘了蒋介石的身世,他指出蒋介石并不姓蒋,而是姓郑,他的祖籍并非浙江奉化,而是河南许州(今许昌)繁城镇后郑庄,王采玉在爱人去世后便带着两个孩子到一个在河南做事的浙江籍蒋姓师爷家里当保姆,后来便和这个姓蒋的人回到了奉化等等。
如果我们细读《金陵春梦》,就知道蒋介石的生父姓郑,蒋介石共有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三,故名”郑三发子”。他的母亲早年带着他嫁给浙江奉化人蒋肇聪,后来”郑三发子”改姓更名为蒋中正。
书中还对蒋介石后来的名字进行解读,认为”中正“还隐含“宋郑”或“中州郑家”之意。这种说法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许多河南人为之骄傲,河南出了一个大人物呀!
这怎么行呢?浙江人不干了,许多史学家站出来,于是,河南学者和浙江专家就蒋介石身世一事在海内外报刊上展开笔战,都在争抢蒋介石其人。
虽说蒋介石是一个反共人物,但有关他身世的事是大事,这关系到历史的真实性问题。前不久,北京一位曾在中央领导身边工作的老同志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无意中披露了这么一件事:据说当年《金陵春梦》在香港出版后,书中关于蒋介石身世的传说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关注,于是,便派有关专家调查此事。
史学家的考证结果是:蒋介石祖籍是浙江奉化,传说中的河南“郑三发子”查无实据,因为当时局势问题,蒋介石在台湾气势汹汹地叫喊着要反攻大陆,周总理怎么能公开披露这个调查结果呢?当然,知道这件事的人就很有限了。
那么,为什么说蒋介石是河南人呢?关于这件事,真还是有一些线索的。当年有一个叫郑绍发的河南许州繁城镇后郑庄农民,曾在抗战后期来到重庆,自称是“郑三发子”(蒋委员长)的大哥,前来相亲。这的确是事实,沈醉先生在《我所知道的戴笠》中曾有这样的讲述:
当时在重庆曾经闹得满城风雨,许多人都听到过的一件新闻:蒋介百的亲哥哥郑绍发从河南家乡到重庆找蒋介石,而蒋介石不队亲兄的事便是由戴笠一手来替他处理的。蒋介石随母下嫁到蒋家当“拖油瓶”之前,他母亲所生的大儿子仍然留在河南郑家。几十年后,他的大哥弄清了这一底细,想到重庆见见这位当了委员长的同胞弟弟,叙一下骨肉之情。蒋介石哪肯承认有一个异姓的乡下人是自己的亲哥哥,不但不接见,并叫戴笠来替他处理这一件大不违的“冒充领袖亲兄案”。戴笠派特务把这化老头抓去亲自进行了一番询问,看面相、身材,完全像是一母所生,他所答的一切部有根有据。这样,当然不敢公开严办,而一向标榜奉母至孝的蒋介石,也不便无端地叫部下杀害骨肉。最后只好听从戴笠贡献的两全之策,将这位大哥交戴笠软禁在军统局望龙门两湖会馆的看守所里,不久又移住在磁器门丝厂,不准外人和他接近,免得被外国记者知道了宣扬出去。我多次占看过这个老头,他一谈起这件事,便滔滔不绝地叫冤,希望蒋介石不承认就算了,快点让他回家去。以后戴笠便禁止军统特务去和这个人谈话,怕不留心传出来,便把他送往息烽软禁了几年。抗战胜利后,还是把他送回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河南的这个郑氏农民的故事是真的吗7还是让我们来看看2003年《台湾周刊》第41期披露的文章吧。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机关刊物《民国档案》1994年第1期公布71946年和1948年郑发(又名郑绍发,亦即所谓“郑二发子”)给蒋介石的两封信。信是从国民党政府遗弃在南京的旧档案中发掘出来的。这两封信有助于印证郑三发子不是蒋介石,而是另有其人,并可佐证他与蒋介石的真正关系。
第一封信标明的国民党政府收文日期是1946年12月13日,收文编号为。京府字第15517号”,标题为“续函为曾于福安馆内同学分别来京晋谒无门”,该信信封标明“蒋主席亲启”,落款为“本市(南京市)升州路糯米巷15号郑发呈”。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