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听厉以宁讲经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2047511
  • 作      者:
    郑权著
  • 出 版 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经济学很枯燥?其实里面也有诗意画意!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给你讲述最有意思的经济学,权威不失幽默,深刻不乏生动,骑自行车的人都知道,骑得快车子反倒稳,慢就晃,停就倒。因此只有发展经济才能有更多的岗位出现。
    中国经济改革的失败可能是由于价格改革的失败,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必须取决于所有制改革的成功,也就是企业改革的成功。
展开
作者简介
    郑权,浙江台州市人,学者,曾针对当今市场经济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对市场经济有深刻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对于高深莫测的经济学,厉以宁先生并没有一板一眼地用那些艰涩、枯燥的文字对它进行学术性的表达,而是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严谨幽默的语言方式,向大众解释了什么是经济学,我国目前的经济是什么样儿的,从而使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领略经济学的无限魅力及社会发展的完整历程。
展开
精彩书摘
    经济学的基础:人是自利的
    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受着类似“为他人着想”、“不要自私自利”这样的教育,从做人的角度看,大公无私的确是我们应当追求的一种品格。然而开始接触到经济学时,我们必须适当扭转一下思路,因为经济学通常是以“利己心”为出发点来解释人类行为的,这一点构成了经济学家的基本研究基础,即具有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的个人和追求最大利润的厂商在市场中的相互作用。
    经济学中的“理性”就是假设人们对每一种可能性都衡量其代价和收益。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国家领袖、企业老总、工厂工人,抑或个体小商贩、普通消费者,甚至慈善家,他们的行为动机均是满足自身的利益。一方面,任何人无论干什么事,他时刻关心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在行动上人又都是理性的,能够最充分地利用他所得到的资源(时间、精力、金钱等)和所处环境的信息(价格、舆论等),在精心衡量把握的基础上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这种理性的自利主义者在经济学理论上就抽象为“经济人”。
    自私自利是否为人的本性属于哲学范畴,经济学仅以此作为一个假设前提来研究人类行为。而且经济学所谓“利己”与我们日常所讲的“自私自利”也是有区别的,经济人假设并不涉及品质和道德问题,在经济学家看来,道德仅仅是人们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权衡时的一个影响因素而已。
    经济学的这一假设其实与我们日常所提倡的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等并不相悖,只不过需要我们转化一下思维方式即可。如果一个人把别人的幸福也当做自己的幸福,那么当他帮助了别人使别人获得利益时,他自己也更加幸福了,这可以看做他本人利益的增加,比如帮助贫困的人、向慈善机构捐款、参加义务劳动等。经济学家往往对“无私的奉献”不以为然,也不大同意“天下母爱最无私”之类的说法,因为这些完全可以换个角度被纳入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中--人们之所以会奉献,会无私地爱自己的孩子,是因为他人的快乐以及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可以看做自己收益的一部分。
    经济学中将人的自私自利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只利己但不“损人”,比如“一个和尚挑水吃”,这类人自食其力,既不占别人的便宜也不会无偿帮助别人,经济学上称之为“行为内部化”,即这类行为并不妨碍他人。另一类是不但利己而且影响他人,具体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好的影响,如“一人栽树,大家乘凉”、“一人种花,大家观赏”等;另一种则是不好的影响,如企业生产时排放污染物破坏环境、厂商兜售伪劣商品等。这类利己但也影响他人的行为在经济学上称为“行为外部化”或“外部性问题”,我们在下文中还将详述。
    “损人利己”的行为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的,即在追求自身利益时,“附带地”损害了他人利益,如工厂生产污染环境等,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者说是客观上造成的;另一类则纯粹是人为的有意的,即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为自己谋利,如偷窃、以权谋私等,经济学上形象地称之为“机会主义行为”。损人利己行为的可恨之处就在于它增加了交易费用,导致了社会损失。举例来说,就是因为盗窃行为的存在,才使广大居民被迫购买财产保险、安装防盗门窗,把自己的住房修护得像个“监狱”。如果没有盗窃,这些费用就不会引起,社会也无须雇用警察、保安了。节省下的这笔钱完全可以用于更有益的投资。因此说,损人利己行为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值得我们痛恨和制止。
    其实只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自利”对社会是有很大贡献的。厂商为了利润才生产和销售产品,这样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源,他们就必须在价格、质量、包装以及服务等方面让你满意;厂商之间的竞争越激烈,也就是说,各个厂商追求私利的欲望越强烈,那么他们为消费者所提供的服务就越周到,消费者从厂商的利己行为中也就可以获得越多的好处。
    理性经济人的存在成为市场经济的基础,现代经济对私有市场的信赖可以追溯到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1776年的杰作《国富论》,他认为,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好方式是个人对他们自身利益的追求。用亚当?斯密自己的话说:
    “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但要想仅仅依靠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品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饼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的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的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在另一段论述中,亚当?斯密则用“看不见的手”做比喻来说明个人利益如何给社会带来好处:
    “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是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当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绝非单单出于“利己”之心,只有完善市场竞争体系并健全法律规范,才能使利己心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来我们在保证以市场为主体的同时,还不断强调政府作用的原因。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市场经济
经济学的基础:人是自利的
“投机”未必是一件坏事——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可口可乐替代百事可乐?——效用与边际效用
“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上大学究竟让你亏了多少钱?——机会成本、沉没成本与边际成本
特殊途径得来的特权——寻租
那些年,一起排队凭票购物——政府限价与短缺经济
美国为何要从日本进口计算机?——比较优势
为何“三个和尚没水吃”?——公共物品、外部性与产权界定
“批条子”的方式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为市场经济正名
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市场经济在中国
体制转轨下“市长不好当了”——市场经济与国有经济
“只有一个地球”——市场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金融、财政与宏观政策
北京奥运会是赔了还是赚了?——经济水平的衡量指标及乘数效应
天生为敌的孪生兄弟——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你敢把钱存到银行吗?——利率波动及其传导机制
政府手中的金融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明天电脑的价格会下降吗?——理性预期与政府政策
桑塔纳在中国为什么还那么贵?——关税保护与“入世”
一种假象中的经济增长——泡沫经济
具有中国特色的通货膨胀
中国现阶段的就业问题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

第三章 企业改革、管理与股份制
IBM为什么不自己组装整机?——交易费用与企业的边界
激励、信息、选择、决策——企业内部的经济问题
别嫁给了只有一只手的光头!——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信息与逆向选择
风险、保险与所有者——代理人问题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企业、创新与企业家
规模经济与企业的兼并收购
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
深圳模式与TCL模式——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企业的产权改革
企业管理中的若干问题

第四章 社会发展与区域经济
为何都想追求高学历文凭?——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与文凭竞争
明星天价出场费凭什么?——工资差别
人比人,气死人——福利的相对性
是吃麦当劳还是吃肯德基?——最佳消费规模的确定
不满意最小化原则——公共选择理论
分饼的艺术——政策的公平与效率
教育银行与私人办学——中国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鱼与渔的哲学——地区发展的差距与扶贫问题
附录传记及著作概述
厉以宁小传
厉以宁学术著作概述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