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茶马古道:横断山脉、喜马拉雅文化带民族走廊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5900
  • 作      者:
    李旭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旭,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茶马古道研究专家,不仅直接参与了茶马古道开创性考察和命名,还持之以恒进行了深入的探访研究;同时持续对中国各民族文化变迁状况作考察研究,实地探访考察了中国56个民族并撰写过相关报告;关注人类即将消失的文化现象以及各类手工劳动的追踪记录拍摄撰写。著有《遥远的地平线》、《藏客——茶马古道马帮生涯》、《九行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上的传奇家族——百年滇商口述史》、《地角天涯——中国少数民族纪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子民·珞巴族》、《独步三江》等十多部专著,另有《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等合作著作及摄影画册,还有数百篇文章和数千张图片发表于海内外报刊杂志和画册。
展开
内容介绍
    《茶马古道:横断山脉、喜马拉雅文化带民族走廊研究》在20多年考察研究基础上,对茶马古道的定义、历史缘由、线路、运载主体、区域间综合环境调适和资源互补、城镇与人口流动、文化传播交流和精神价值、意义等进行了清晰深入的探究,试图说明,横断山脉与喜马拉雅文化带有着历史和空间的持久联系,它们的经济、文化和历史早已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形成网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自然而然融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茶马古道:横断山脉、喜马拉雅文化带民族走廊研究》以交互流动往来的“交通线”、“通道”或“走廊”来动态地、整体地贯穿横断山脉与喜马拉雅文化带这一区域,多方面、多角度地解读茶马古道,并将人文精神贯注其间,以熔铸对茶马古道的人文和审美理解,将学识与阅历、感情合翼,并以生动的文笔畅述,令人耳目心境一新。
展开
精彩书摘
    为详细了解茶叶种植、制作和销售情况,我曾多次前往云南南部的产茶区。其中西双版纳景洪县基诺山颇具代表性。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人注意到:“攸乐是普洱六大茶山之一,而且是最有名最重要的一个。以前进贡皇室的普洱茶,就是这山上的出产。这里的茶树都是人工种植的,行与行间棵与棵间的距离都有一定,有些老茶树,据说已有几十岁,枝上披满绿色和灰色的地衣……”
    过去乃至现在,当地人仍习惯将西双版纳的基诺山称为“攸乐山”,将世代生息在攸乐山上的基诺族称为“攸乐人”,许多人仍像他们祖祖辈辈的先人一样,以采茶、制茶为生,只不过他们的茶叶不再是皇室贡品,而进入了海内外众多普通百姓家。
    基诺山位于中国大陆西南部最南端的热带雨林山区,这里气候湿热,物产丰富,到处古木参天,河溪纵横,鸟兽成群,还有丛丛浓密的龙竹点缀其间,婆娑多姿。尽管基诺族在这里定居生息了非常久远的年代,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其进化发展的步伐,仍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农村公社阶段。进入80年代以后,基诺族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也有一些传统幸存下来,极富特色的茶文化就是其中最突出的。
    早就悉闻攸乐山的古茶山之名,此番专为踏访茶山而来,攸乐山还是再次让我惊讶:这里的古茶园面积很大,估计有两万亩之多,绵延几座大山,攸乐人世世代代以这些古茶树为生,乐此不疲。从攸乐山腹地的亚诺寨后上山,山坡上多是上百年树龄的老茶树,几乎每家都有几百株。它们夹杂在巨大的樟树、榕树、龙竹林间,完全与茂密的原始热带雨林融为一体,时时采纳着天地大气,刻刻吸取着万物精华,那些古茶树虽已有数百年树龄,但仍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的样子,一棵棵枝叶茁壮,老树吐新芽,全然与现代文明的化肥、农药无涉,怪不得它们味道醇厚绵长、茶色沉着透亮,拥有那么多无保留的崇拜者……连曹雪芹的《红楼梦》、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对普洱茶都有描述。
    ……
展开
目录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古文明传播通道
第一节 茶马古道的渊源
第二节 茶马古道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三节 茶马古道产生的现实条件
第四节 结语

第二章 茶叶千年人西藏
第一节 汉藏的茶饮与茶马互市
第二节 普洱茶与滇藏茶马古道
第三节 川茶与川藏茶马古道
第四节 茶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章 茶马古道线路考
第一节 回顾和总论
第二节 川藏茶马古道
第三节 滇藏茶马古道
第四节 翻越喜马拉雅的道路

第四章 茶马古道与城镇
第一节 普洱茶六大茶山之中心——易武镇
第二节 滇藏茶马古道重镇——丽江古城
第三节 川藏茶马吉道重镇——康定
第四节 茶马古道中心城市——拉萨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鲜活流动的血脉
第一节 背夫
第二节 马帮
第三节 马帮之精神
第四节 牦牛帮

第六章 民间交往的见证

第七章 商人群体的形成
第一节 云南丽江束河人的选择
第二节 云南通海马家创业小史
第三节 藏区特殊的家庭经济结构
第四节 结语

第八章 通往圣地的天梯
第一节 藏传佛教东渐
第二节 朝圣的回流
第三节 多元宗教文化的交融
第四节 结语

第九章 神山与茶马古道
第一节 藏民神山崇拜的源起
第二节 苯教与原始山神崇拜的关系
第三节 山神崇拜与佛教的结合
第四节 史诗《格萨尔王传》对藏民神山崇拜的影响
第五节 转神山的功能
第六节 卡瓦格博在藏区的地位和形象
第七节 香客的人数、教派和地区分布比较
第八节 转经的现代演变

第十章 民族文化大走廊
第十一章 茶马古道与香格里拉
第十二章 茶马古道意义再思考
尾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