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临床实用心脏起搏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152686
  • 作      者:
    华伟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华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198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同年至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工作。先后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1996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医院心内科深造,进行临床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科训练。此后,曾在美国Mayo Clinic心脏中心等地参观学习。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兼起搏学组组长。卫生部心血管介入技术管理专家组成员,卫生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心律学会院士(FHRS),欧洲心律学会(EHRS),亚太心律学会(APHRS)会员等。作为课题负责人曾承担国家十五攻关课题(ICD的应用和心脏性猝死预防研究)、首都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子课题等,并承担多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担任《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美国介入心电生理学杂志(英文)》等杂志编委。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包括美国JACCPACE等杂志,主编或参编10余部专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等。
    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技术、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技术等。特别是在经静脉植入ICD技术,以及三腔双心室起搏(CRT)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起搏领域尖端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国内少数掌握此项技术的专家之一。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已为4000余例患者植入了心脏起搏器,近千例患者植入了ICR)和CRT,成为目前国内植入起搏器、ICD和CRT最多的专家,并帮助过全国众多大医院开展ICD和CRT技术,为ICD和CRT技术在中国的普及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
内容介绍
      《临床实用心脏起搏技术》分为3部分共37章,由30多位理论造诣较深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起搏与电生理学专家和工作在临床、科研第一线的博士生共同撰写,本书从临床实践出发,阐述基本概念,介绍新观点、新知识和新应用,分为起搏器、ICD、CRT三部分撰写。
       《临床实用心脏起搏技术》详细阐述了基础知识、适应证、植入技术、并发症及处理、程控和随访、故障识别与处理等;并结合临床需要详述了心脏起搏治疗血流动力学、发生器及电极导线、起搏器的计时周期、起搏系统影像学及电磁干扰等。
       《临床实用心脏起搏技术》编写中始终贯彻临床和实用的原则,既重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阐述,又紧密贴近临床实践,悉心解答临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细节,有利于读者循序渐进,系统掌握起搏器、ICD及CRT相关知识和手术操作,规范随访和故障的识别及处理。而且文中使用大量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获取的图片、影像等资料,既可作为初学者入门引路,也可供有一定经验的医生和专家随手备查,将在提高起搏器和ICD/CRT应用水平方面助一臂之力。
展开
精彩书摘
    5.心外组织刺激 心外组织刺激通常累及膈肌或胸肌。膈肌刺激可由直接刺激引起或通过刺激膈神经所致。植入心室导线过程中,尤其是经冠状窦植入左心室导线时,应当进行膈肌刺激测试。如果在10V输出时可见膈肌刺激,应当调整导线位置。术后早期新发生的膈肌刺激可能由于导线穿孔或显著脱位所致。排除穿孔或脱位所致的膈肌刺激,可在保证足够安全起搏范围的前提下降低输出电压或脉宽,减轻或消除膈肌刺激。
    局部肌肉刺激通常发生在术后早期,可由于导线绝缘层破损,导线与脉冲发生器接口漏电,起搏器单极起搏以及电极导线脱位所致。如果是体动感知的频率适应性起搏器,肌肉刺激可启动传感器,导致与活动量不相应的快速起搏心律。
    由于单极起搏或起搏导线绝缘层损坏所致的胸壁肌肉刺激,通过降低输出电压或脉宽,或两者均降低可以减轻刺激。部分患者胸壁肌肉刺激经程控为双极起搏后症状可消失。电极脱位所致的肌肉刺激需重新调整导线。
    三、囊袋相关并发症
    1.起搏器囊袋血肿 起搏器安装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率为1.4%—6.2%。常见原因:①手术者术中操作粗糙,分离组织层次不清,损伤过大,止血不彻底,血管结扎不牢固或丝线松脱,引起伤口出血或血肿;②术前未及时停用抗凝药或自身有凝血机制障碍;③久病体弱,消瘦,皮肤脂肪菲薄,组织松弛,吸收能力差;④过大或松弛囊袋不能有效固定起搏器,导致牵拉或摩擦肌纤维组织出血。
    对于积血不多,张力不大的血肿尽量保守治疗,避免抽吸或放置引流,以减少感染的危险。可采用沙袋压迫,加压包扎等处理,出血量不大者多可自行吸收。如果继续出血,伤口剧痛,止痛药无效,切口有崩开的危险,应考虑清除血肿。
    2.起搏器囊袋感染 囊袋感染是起搏器植入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大约在2%以下,大多数系列研究资料显示囊袋感染发生率不足1%。认真注意手术中每一细节和无菌操作对于避免感染至关重要。预防感染需要遵循以下原则:①严格无菌操作,术中止血彻底;②囊袋大小合适;③缩短手术时间;④在经严格消毒的导管室安装起搏器;⑤手术器械应严格消毒;⑥严格控制患者易感因素如高血糖;⑦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起搏器感染通常有如下几种表现类型:部分起搏系统磨损皮肤继发感染,脉冲发生器囊袋局部炎症和脓肿形成,发热及血液细菌培养阳性伴有或不伴有其他部位感染灶。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脉冲发生器周围的局部感染,败血症罕见。对于起搏系统磨损皮肤通常与囊袋过紧,废弃的导线头端处理不恰当有关。废弃的导线头端一定要反折,或使用专用头端保护装置,并固定于皮下,以减少对局部皮肤的磨损。
    早期感染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伴有发热和全身症状;后期症状常由表皮葡萄球菌所致,其发展较隐蔽,通常无发热或全身症状。起搏器囊袋感染一旦牵涉到起搏系统,应常规取出脉冲发生器和导线。通常感染的起搏器取出后,经过至少一周的抗感染治疗,可在对侧重新植入新的起搏系统。
    导线拔除的适应证可分为3类。Ⅰ类:一致认为没有必要拔除导线;Ⅱ类:通常拔除导线,但对患者的利与弊尚存在争议;Ⅲ类:一般认为没有必要拔除导线。
    Ⅰ类适应证:起搏系统受到感染或起搏器囊袋感染引起败血症(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导线不能与囊袋无菌分开时。导线残留部分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或其他严重损害。保留导线或部分导线引起有临床症状的血栓栓塞。所有可用的静脉都已破坏或阻塞,又必须经静脉植入新的起搏系统。导线干扰另一起搏器或ICD工作。
    Ⅱ类:局限性囊袋感染、损蚀或慢性引流窦道没有累及导线所在的静脉内部分。隐匿性感染找不到感染灶且怀疑是起搏系统所致。囊袋或导线插入部位慢性疼痛,病人显著不适,除导线拔出外不能用药或外科方法处理,亦无其他可选择的方法来缓解病人的痛苦。导线因设计问题或功能不良对病人造成潜在威胁,有可能威胁生命。导线影响恶性病变的治疗。导线影响切口和囊袋修复。导线妨碍新装置经静脉植入。年轻病人的无功能导线。
    Ⅲ类:任何情况下,导线拔除给病人带来的风险比好处大。老年病人血管内的单根无功能导线。更换脉冲发生器时,导线正常且既往一直功能良好。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心脏起搏技术
第1章 心脏起搏技术基础知识
第2章 心脏起搏治疗血流动力学
第3章 临时心脏起搏
第4章 起搏治疗适应证与起搏方式的选择
第5章 频率适应性起搏
第6章 脉冲发生器及电极导线
第7章 起搏器植入技术
第8章 心室间隔部起搏技术
第9章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第10章 起搏器电极导线拔除技术
第11章 起搏器计时周期
第12章 起搏心电图
第13章 起搏器程控及常规随访
第14章 起搏器远程随访技术
第15章 起搏器故障识别及处理
第16章 儿童心脏起搏技术
第17章 起搏系统影像学及电磁干扰
第二部分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技术
第18章 心脏性猝死概论
第19章 心脏除颤基础理论
第20章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系统治疗及基本功能
第21章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适应证
第22章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技术
第23章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第24章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随访和程控
第25章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故障识别及处理
第三部分 心脏再同步治疗技术
第26章 心脏再同步治疗基础理论
第27章 心脏再同步治疗的临床研究及适应证
第28章 心脏运动失同步的评价
第29章 心脏再同步治疗经静脉植入技术
第30章 特殊器械和技术在左心室电极导线植入的应用
第31章 开胸植入左心室电极导线
第32章 心脏再同步治疗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第33章 心脏再同步治疗术后随访
第34章 心脏再同步治疗术后参数优化
第35章 心脏再同步治疗新技术
第36章 心脏再同步联合除颤治疗
第37章 心脏不应期电刺激治疗心力衰竭
附录
ACC/AHA/HRS2008年心脏节律异常器械治疗指南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建议(2009年修订版)
植入型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2010年修订版)
经静脉拔除心内膜导线:目前认识和建议(2011年修订版)
各厂商ICD、CRT、起搏器主要参数及更换指标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