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被遗忘的浩劫--加里波利登陆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场残酷的浩劫。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之后,工业化的登陆力量与工业化的抗登陆力量之间的第一次大碰撞。原本打算用胜利迫使土耳其退出战争,惨败的结局却将保加利亚拉入了战争。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海军大臣温斯顿o丘吉尔被迫辞职,登陆的失败险些将他的政治生命彻底断送。
“暴烈的野马”?1
位于亚欧大陆之交的土耳其是一个特殊的国家。古老的《荷马史诗》中,传奇的特洛伊城就位于这里。这里也曾是拜占庭帝国的故地,查士丁尼大帝在君士坦丁堡留下了华丽壮观的圣索菲亚大教堂。15世纪之后,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肃穆的清真寺宣礼塔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土耳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几千年来文明冲突的前沿,来自欧洲与亚洲的力量都在这里汇集。有位土耳其诗人曾如此描述土耳其与亚欧两个大洲的关系:像一匹暴烈的野马,从亚洲狂奔而来,一头撞进欧洲大陆。
从地图上看,土耳其的轮廓的确是马头状的。如果将亚洲比做一匹马,土耳其的地理主体安纳托利亚高原(或称小亚细亚)便是马头。马头撞到欧洲的屁股,鼻子裂开一道缝。这道缝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而留在欧洲的鼻尖部分,叫做色雷斯。千古名城、“世界的中心”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就坐落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一侧,紧邻土耳其的内海马尔马拉海与外海黑海,同时守望着欧洲和亚洲。马尔马拉海作为土耳其唯一的内海,面积只有1.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4.5个太湖。这片在希腊语中意为“大理石”的内海,东北部经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沟通,西南部则经达达尼尔海峡与爱琴海相连。在古希腊神话中,化身为公牛的天神宙斯就是从博斯普鲁斯渡海,与绝世美女海伦一道前往欧罗巴的,此处遂成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事实上,达达尼尔海峡的传奇色彩丝毫不比博斯普鲁斯海峡逊色。
达达尼尔海峡又称恰纳卡莱海峡,全长61公里,最宽处6.4公里,最窄处1.2公里,平均水深55公尺。海峡两岸是并不算陡峻的山坡,由细软的石灰岩和砂岩组成。历经千万年的风雨侵蚀,海峡平坦宽阔,表层海水波澜不惊的缓缓流向爱琴海。公元前480年,波斯帝国皇帝薛西斯一世用战船在海面上搭建浮桥,率300万大军浩浩荡荡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远征希腊。150年之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也用同样的方法通过这条海峡,远征波斯。11世纪,东征耶路撒冷的十字军也曾乘船渡过这里,向圣地进发。此地是经地中海进入黑海的门户,“达达尼尔”这个名字似乎自古就与战争和杀戮相连,到了近代,更是如此。
达达尼尔海峡的东侧是亚洲大陆,西侧是一块名叫加里波利的半岛。半岛上景色荒凉,小山丘延绵不断。偶尔有几座古堡依崖而建,守卫着欧洲大陆的前沿。1915年,就在这块草木支离的荒凉半岛上,发生了20世纪第一场大规模两栖联合登陆作战。这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之后,工业化的登陆力量与工业化的抗登陆力量之间的第一次大碰撞,同时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场残酷的浩劫。
历史上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曾以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伊斯兰文明的中心自居,帝国的统治者苏丹更视自己为“世界之主”。 奥斯曼土耳其5个世纪的历史完全是一部征服和扩张的历史。帝国的极盛时期,势力达到欧亚非三大洲,领土包括南欧、中东和北非的大部。但是随着近代欧洲文明的兴起,奥斯曼土耳其便开始衰落了。帝国的体制架构日趋腐朽,原本广阔的版图在外部蚕食和地方反抗之下变得千疮百孔,一切与亚洲大陆东端的大清帝国惊人相似。前后数代苏丹也曾力图改革,他们建立新式军队,创办西式学校,引进工业体系,最后甚至制定宪法,尝试实行君主立宪制。然而,一切无济于事。在西方列强眼中,奥斯曼土耳其跟东方的大清朝没什么分别,只是一个“西亚病夫”。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只是要如何处理这笔帝国的遗产。
从奥斯曼土耳其手中得到最多利益的是俄罗斯。从17世纪到19世纪,俄罗斯和土耳其断断续续交战了241年,仅大规模战争就有10次。俄罗斯从土耳其的版图上夺走了高加索山脉、巴尔干半岛、克里米亚半岛和黑海。土耳其无力与俄罗斯继续对抗,只能苦苦等待一个复仇的机会。1914年,随着萨拉热窝的枪声,这个机会终于不期而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和以英国、法国、俄罗斯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在欧洲大陆上展开了殊死的搏杀。此时,已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土耳其国内执政的是青年土耳其党。青年土耳其党认定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必须把握住,才可能收复几百年来的失地。把握机遇的途径只有一条:参加战争。
1914年10月29日,土耳其海军舰队在事先没有警告的情况下,炮击了俄罗斯黑海沿岸的要塞,从而向协约国正式宣战。随后,土耳其封锁了达达尼尔海峡,俄罗斯与其西方盟国被分隔开来。
1914年俄罗斯在东线战场上连遭惨败,眼下又被切断了来自英法的物资供应,这大大削弱了俄罗斯进行持久作战的物质基础。惨烈的马恩河战役之后,西线战场上的协约国和同盟国军队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一角陷入了僵持状态。协约国方面的战略家们纷纷建议采取“外围战略”,以打破僵局。英军欧洲远征军司令弗伦奇爵士主张迂回到德军侧翼进行攻击;英国海军部第一海务大臣(即皇家海军参谋长)约翰o费希尔勋爵力主从西欧海岸发动一次两栖联合突袭行动;英国财政大臣劳合o乔治甚至提出,应该从法国撤回远征军,将他们派往巴尔干。这些战略迂回计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时任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o丘吉尔的方案:突破达达尼尔海峡,直取君士坦丁堡,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
丘吉尔的方案考虑了多重战略因素。首先,如此一来可以恢复与俄罗斯的交通线,用物资供应支持俄罗斯继续作战,使之在东线牵制并消灭更多的德军和奥匈帝国军队。其次,这样的行动有望迫使土耳其退出战争,瓦解同盟国阵营。还有可能推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等中立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改变两大阵营的力量对比。第三,行动出其不意,实质上是抄了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后路,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南线战场,从而减轻了西线的压力。最后的一点则是关系到英国本土的粮食保障。德军已经在大西洋展开了“无限制潜艇战”,大量英国商船被击沉。粮食依赖进口的英国因而出现食品短缺,被迫第一次实行了粮食配给制度。俄罗斯迫切需要英法的作战物资,英国也急需俄罗斯的粮食。如果能一举拿下博斯普鲁斯海峡,就等于打开了通向乌克兰粮食主产区的通道。这对于英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丘吉尔在1914年11月土耳其参战之初就拿出了这一方案,然后他大力游说协约国战略决策层的其他成员来支持他。1915年1月,费希尔勋爵表示支持丘吉尔,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司令萨克维尔o卡登上将也认为向土耳其发起两栖联合突袭作战有较大取胜的把握。
同月,俄军总司令尼古拉大公向英国方面发来电报,希望英国能够报答俄罗斯在战场上做出的巨大牺牲,实施“某种对土耳其军队的牵制行动,海军的或陆军的都可以”。1915年1月中旬,英国政府决定接受尼古拉大公的请求。丘吉尔的目的达到了,一场规模宏大的两栖作战行动被列入英军的作战日程,开始了紧张的准备。
……
展开
--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
御前会议上,裕仁天皇问:“为什么皇军不能夺回制空权?”得到的回答是:“海军航空舰队缺少前进基地,在附近的岛屿上修一座机场需要一两个月时间。”裕仁天皇不解地说:“可是美国人修一座机场几天就可以。”沉默片刻,有人回答:“皇军用人力施工,而美国人……完全是用机器的。”
--瓜达尔卡纳岛战役制空权的关键所在
“这样一个与我们西方哲学所背离的场景,它所带来的是一种催眠般的入迷。我们不像是攻击的受害者,倒像是怀着某种冷漠恐惧心态的目击者,以观看一幕令人惊叹的奇观的心情,目睹每一架自杀飞机向下俯冲。那一刻我们忘了自己,唯在思索着,天空中驾驶飞机的那个人究竟是怎样的心态啊。”
--美国军官回忆冲绳登陆战中日军飞机的自杀式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