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言词证据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09126
  • 作      者:
    房保国主编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房保国,男,1976年生,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2007年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为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出版专著《刑事证据规则实证研究》、《被害人的刑事程序保护》、《你有权保持沉默》,译著《宪法与刑事诉讼》,合著《诉讼制度改革研究》、《诉讼法的现代理念》,主编《刑事证据潜规则研究》,参著《证据法学研究》等10部,于《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等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等5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相对应,在英美法中主要称为人证,包括当事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证人证言、鉴定意见等种类,言词证据具有易变性、动态性和直接性的特征,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宁要深刻的片面,不要肤浅的全面,《证据法学论丛:言词证据研究》的写作不追求面面俱到,在对言词证据的一般特性探讨之后,重点针对司法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了言词证据的调查程序,同时从心理学、社会学和逻辑学多个视角对言词证据予以解读,指出言词证据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
精彩书摘
    其次,是作为“自首”、“立功”的特殊情况,对在贪污贿赂案件中被追诉前主动交代犯罪行为的行贿人、介绍贿赂人给予更大程度的宽待。在对国家工作人员及单位行贿或介绍贿赂时,规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在对公司企业行贿时,“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最后,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了相应的酌定不起诉制度:“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由此可知,酌定不起诉必须同时具备“犯罪情节轻微”和“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这可以看出,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不起诉自由裁量权依法受到严格限制,范围上仅限于犯罪情节轻微、有刑法免除刑罚依据的案件,对犯罪情节较重的案件肯定不能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同时,这也意味检察机关可以视案件的具体情形对犯罪情节轻微的犯罪嫌疑人作出使其免受国家追诉的决定。
    同时,《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了公安机关可以决定由特定人员实施秘密侦查,可以依照规定实施控制下交付,由此取得的材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即“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特定人员实施秘密侦查。实施秘密侦查,不得诱使他人犯罪,不得采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对涉及给付毒品等违禁品或者财物的犯罪活动,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实施控制下交付。依照本规定采取侦查措施所搜集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对于通过实施秘密侦查搜集的证据,如果使用该证据可能危及特定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采取不暴露特定人员真实身份等保护措施,必要时可以由审判人员在庭外对证据进行核实”。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言词证据的基本理论
一、言词证据的界定
二、言词证据的形成与构成
三、言词证据的特点
四、言词证据的证据能力
五、言词证据的证明力

第二章 言词证据的种类分析
一、证人作证动机的实证研究
二、“污点证人”的作证豁免问题
三、证人出庭——基于证言认证规则的探讨
四、当事人自认制度研究
五、鉴定人出庭规则的完善
六、专家证人职业道德研究——以正当理由义务为视角

第三章 言词证据的实施规则
一、直接言词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二、意见证据规则的运用
三、不被强迫白证其罪原则的设立
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证分析
五、口供补强规则的适用

第四章 言词证据的调查程序
一、言词证据调查的含义
二、言词证据调查的主体
三、言词证据调查的内容
四、言词证据的调查方法

第五章 言词证据的心理学基础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心理学基础
二、证人证言的心理学基础
三、被害人陈述的心理学基础
四、鉴定意见的心理学基础

第六章 言词证据的社会学视角
一、言词证据的形成
二、言词证据中法律人的诉讼角色
三、言词证据活动的可预期性

第七章 言词证据的逻辑学分析
第八章 言词证据研究的发展趋势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