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本加:论相对剩余价值的秘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056739
  • 作      者:
    朱军著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资本加》包含两层意思:公司不仅是各种资本包括人、财、物、信息、企业家等要素的“加和”组合,而且还是资本循环“增值”过程的平台。本书研究的就是“加和”及“增值”两类细节。
展开
作者简介
    朱军,资深律师、专利代理人,主攻知识产权与股权法律事务,入律师行前有十余年企业管理与投资实践,对知识(创新)资本化有深度研究,擅长知识产权诉讼与代理、无形资产结构设计、战略隐患诊断、公司转型与继承、公司创设、风险投资、收购兼并、融资扩股等。有关本书问题探讨,请发
展开
内容介绍
    《资本加:论相对剩余价值的秘密》是作者近八年来工作和思考相结合的结晶,理论上融合7马克思的相对剩余价值论、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发展论,透过对“耐克公司单个本土职员创造的利润等于1644个中国打工妹创造的利润”这种现象,抽丝剥茧地分析了从产品价值组成到商品价值实现的全过程,并模仿马克思的《资本论》分析方法,提出了相对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公司的知识增量这一观点。
    为了说明上述抽象的理论,笔者用DNA仿生树、光合作用、年轮、根系、知识能等生物学概念对公司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进一步阐述相对剩余价值源于公司无形(知识)资产积累的观点,这种知识积累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以商业模式为框架的,用一种类似于年轮增长的方式,逐步隐性或者显性地沉积在公司组织中。
展开
精彩书摘
    计划经济的实现途径是:首先是以“国有化”的名义,把一切财富都集中到政府和各级官员手中,把十亿人都变成了靠工薪或工分“吃分配”的无产者;整个国家变成为一部生产大机器,各个地方、企业、单位成为了国家大机器中的一个部件,个人就是“大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或螺丝钉。其次是通过等级化维护计划经济的强制性:城乡分隔,单位分隔,地区分隔,个人通过所谓社会基本细胞--单位--被组织起来,严格按照计划与命令进行生产,严格按照等级进行分配和消费。
    当然,计划经济的后果我们看到了,值得肯定的部分是:中国在一些重大项目上确实实现了目标,比如两弹一星、快速工业化、大量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大的骨干交通建设、成昆铁路,还有许许多多值得上代人自豪的项目。但是,计划经济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具体表现在中国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慢,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贫乏,与其他国家的发展速度相比,还是有些差距。
    这个矛盾就是,计划经济把人当做螺丝钉,而人性本身必然是多元的,这种人性的张扬、人的自我成长一定与计划经济产生巨大的矛盾。
    但是因为计划经济是在中国极其落后与贫穷中转变过来的,所以绝大多数民众尤其是农民具有短暂的接受和接纳能力。从食不果腹到人入有饭吃,从衣不遮体到人人有衣穿,对于曾经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中国农民来说,无疑具有历史进步意义。而计划经济对于以人均两套衣、人均150千克口粮等低级的满足具有特别的针对性,这也是现在许多弱势群体怀念计划经济的原因。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1章 为什么1个美国职员相当于1644个中国打工者
一、概念的提出--耐克鞋案例
二、倍数劳动与微笑曲线
三、几个次生概念
四、从个别到广义的推导
五、知识产权保护是倍数劳动的前提
六、服务类倍数劳动
七、艺术类倍数劳动

第2章 富裕的真谛?--相对剩余价值论
一、知识经济起源于相对剩余价值
二、《资本论》前提的几大变化
三、相对剩余价值的定量推导
四、中国宏观政策选择:向上还是向下的竞争

第3章 相对剩余价值源于知识积累
一、需求创造知识
二、制鞋公司的知识组成
三、公司组织的两种类型  
四、学习型组织的驱动与进化

第4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之一--“因谁而生”
一、全面计划经济的前提是一穷二白
二、发达国家也有计划经济
三、计划经济的逻辑弱点  
四、马斯洛理论和需求异质化
五、需求满足的阶层收入分析
六、奢侈品消费心理--与众不同
七、群体消费观与文化

第5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条件之二——“我是谁”
一、一种超市品牌现象
二、品牌的历史起源
三、品牌功能的两重性
四、品牌与广告
五、品牌群:顶层设计与消费者分类

第6章 公司这点事儿  
一、公司定义及属性起源  
二、公司本质上是一场商业婚姻
三、公司首先是一种有形共同体
四、公司是一种资本复合体
五、公司是一个知识复合体  
六、公司是创新知识的复合体  
七、公司是知识产权复合体  
八、公司相对剩余价值源于公司知识增量  

第7章 企业就是一棵树--仿生树观点  
一、企业DNA  
二、创业种子  
三、光合作用--知识增量
……
第8章 公司首要任务——商业模式确定
第9章 盈利模式专利化——网络商业策略
第10章 公司风险管理
第11章 公司创新管理
第12章 无形资产的形成、分类与管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