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2 No.2.2012 No.2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28826
  • 作      者:
    张其仔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2版)NO.2》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最新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对2012年中国产业竞争力的走势进行了展望,对各省、56个地区和44个园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估,是了解中国产业竞争力、各地产业竞争力最新变化的支撑平台。
    中国迈入中上等收入国家之后,是否会落入经济增长长期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2版)NO.2》在分析了中国产业竞争力走势和结构的基础上,对此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减少碳排放正在成为挑战传统产业竞争力源泉的新因素。本书分析了12个碳密集度高的行业和全国25个省份的低碳竞争力,可为各地制定减少碳排放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4.影响低碳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首先,研究投入不足。2009年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为12.1%,较2005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研发强度2009年达到1.93%,较“十五”末期1.66%的水平也有较大幅度提升。但是与欧美日等汽车强国的研发投入资源相比,中国汽车工业的研发资金和人员投入,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都还很不足。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研究方面,研发经费总量与比例均较低,研究与开发类型也主要集中在试验性发展领域,而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尚处于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改进型研究阶段,缺乏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方面都存在较大的缺口。
    其次,创新主体培育和创新能力转换面临困难。虽然近年来中国本土品牌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在经历了长期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快速积累后,随着本土品牌企业市场竞争环境形成,本土品牌的自主创新面临新的压力。本土品牌企业的技术创新正处于由“中低端产品的架构技术能力”向“技术集成能力”和“核心技术能力”转变的阶段。企业在加强技术吸收的同时,必须快速提升独立创新能力。在技术差距不断缩小、技术引进难度加大的条件下.如何在多种学习方式中保持技术创新的主动权,形成创新发展的竞争能力,与过去的模仿学习和成本控制相比,对企业在资源素质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克服这些困难,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无法实现质的飞跃。
    最后,产业体系建设尚不够完善。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力建设比较薄弱,没有建立起从科研、设计到设备制造的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链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消费者所必需的充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新能源汽车有关测试和试验的技术规范不健全,产品认证体系亟待加强,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严重阻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①
    ……
展开
目录
B.Ⅰ 总报告
B.1 中国产业竞争力的结构与“中等收入陷阱”
一 中国已成为中上等收入国家
二 产业竞争力的技术水平结构
三 服务业的竞争力
四 创意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
五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措施

B.Ⅱ 综合篇
B.2 中国产业竞争力走势分析与展望:2011~2012年
B.3 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
B.4 地区产业低碳竞争力比较

B.Ⅲ 行业篇
B.5 新能源工业竞争力
B.6 电力工业竞争力
B.7 采掘工业竞争力
B.8 钢铁工业竞争力
B.9 水泥工业竞争力
B.10 石油化学工业竞争力
B.11 纺织服装工业竞争力
B.12 家电工业竞争力
B.13 汽车工业竞争力
B.14 机械工业竞争力
B.15 航天航空工业竞争力
B.16 交通运输业竞争力

B.Ⅳ 地区篇
B.17 上海产业低碳竞争力
B.18 江苏产业低碳竞争力
B.19 浙江产业低碳竞争力
B.20 广东产业低碳竞争力
B.21 福建产业低碳竞争力
B.22 广西产业低碳竞争力
B.23 海南产业低碳竞争力
B.24 河北产业低碳竞争力
B.25 山东产业低碳竞争力
B.26 黑龙江产业低碳竞争力
B.27 吉林产业低碳竞争力
B.28 辽宁产业低碳竞争力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