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能够指导政府制定合适的经济政策的经济学,事后也发现往往事与愿违。
4.除了以上几种,就是中国传统经典经济学了,大家每天都在用,却不知道或者不承认它的存在。
中国经典经济学中的“学”是“学问”,是使“万物不知其所由”的“道”。因为是学问,就具备整体的内证追求,可以贯通世间万象,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可以摒弃门户之见;因为是“经济之道”,所以善利万物而不争,善济万世而不害。养而不争,利而不害,普济天下群伦而无“帝国主义倾向”。这样的学问,才叫“经济”,值得正直的人、善良的人、追求个人幸福、社会和谐、国家富强的人投入毕生的精力去领悟和实践。
虽然“经济之道”上可富国强兵,下可安身立命,但是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中“经济”通常专指达则兼济天下的学问。见于各部史书、文集中的文人墨士的“策论”或者“对策”就是经济之道的运用和体现。散见于目前各种“中国经济思想史”著作中的经济思想,不过是当时的经济之士对经济之道的运用和实践。因为时代不同,国家境遇不同,所以在具体的处理上有表象上不尽相同的策略和办法,其实仔细阅读不难发现,古往今来的经济名士所遵循的全部是中国经典中所阐扬的经济之道,有共同的“理论依据”。
总结以上对“经济”的认识,顾名思义,经为公理,济为应用,经济学问是把师法天地、道法自然的公理智慧应用于造福黎民百姓、天下苍生的学问。经为理,济为事,经济学问是理事无碍、相得益彰的学问。经为学,济为习,经济学问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学问。经为经,济为纬,经济学问是经纬相交、以成经教的学问。经为阳,济为阴,经济学问是阴阳互生、和谐平衡的学问。经为圆觉,济为普行,经济学问是智慧圆满圆融、普被万业万行的学问。经为性,济为相,经济学问是性相不二的学问。经为体,济为用,经济学问是体用一如的学问。能够部分施行,谓有经济之德;能够全部施行,谓有经济之道。明其明德者,得大学之道,知财富之本;率其天性者,得中庸之道,知素位之利。兼融大学之道与中庸之道者,已融通性相、贯通经典,得经济之道。得经济之道者,具备十德:道、德、仁、义、礼、智、信、勇、强、和;具备十德者,必得财富自由、所愿顺遂、吉祥如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