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青海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611510
  • 作      者:
    苏多杰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与进步,面对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践在全世界范围内层出不穷的新成果与新行动,在不断感受到获得最新信息的欣喜的同时,也感受到与日俱增的压力——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科技创新与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对于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的研究,不仅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与借鉴,汲取精华,更需要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实践中发展、创新。
展开
作者简介
    苏多杰,青海省委党校现代科技教研部主任、教授。全国“三八”红旗手、青海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科技与生态经济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主持完成青海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撰写专著6部,参加撰写著作、教材2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视角也开始关注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的相互关系,并逐步形成新的技术创新观念和理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除了经济效益外,还必须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人的发展同时纳入技术创新的目标体系中,用生态化的技术替代传统的技术,并实现技术创新的商业价值。
    企业创新应当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以此为基础的国家竞争力,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学习(包括模仿、创新以及组织和制度变革)的结果,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组织、地区和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和持久的竞争力。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作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在优势资源开发领域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产品,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展开
精彩书摘
    二、优势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专项青海的目标是:打好煤炭资源勘查攻坚战,加快铁、铜镍、铅锌、金等优势矿产的评价和勘探,加大钾盐矿勘查力度,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促进青海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
    重点支持盐湖资源、锶资源的精深加工技术;化石能源勘探、开发利用的新技术,矿产资源环境友好型开发技术,为实现产业化打开技术通道。攻克一批制约青海省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积极推进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转变,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一是积极创造提升相关企业创新能力的平台和条件。青海省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科技部评审、批准,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盐湖地区的企业和省内外的高端科技力量,促成建立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了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机制。科技部批准海西州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二是重点开展了联合法制取硼酸、碳酸镁及硫酸钠、水氯镁石与废硫酸制取硫酸镁与盐酸等关键技术研究,为青海省盐湖资源综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盐湖水氯镁石制取氢氧化镁及高纯镁砂等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为10万吨高纯氢氧化镁项目开工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推进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进入了新阶段。三是为了加快推进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盐湖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积极组织申报了“盐湖镁材料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和“柴达木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两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依托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一、二期工程,开展关键配套工程技术的开发,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带动下游产业发展。四是利用项目组织中科院的专家开展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产业集群发展中重大战略问题研究”。
    2010年,在优势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专项的引领下,提出了构建“大地质大矿业”新格局--青海推进矿产资源整装勘查。整装勘查的主攻地区为“四带一区”,划分了9个重点规划区和31个重点勘查区,其中I类重点勘查区9个,II类重点勘查区22个。根据青海主要成矿带区域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基础资料信息和优势矿产的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成矿规律及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条件,结合交通、工作环境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国外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
第二节 国内科技创新理论的研究
第三节 国内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第四节 中国特色科技创新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第二章 青海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
第一节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知识创造能力
第三节 知识流动能力
第四节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第五节 科技创新环境
第六节 科技创新的经济效益

第三章 青海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成就
第一节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第二节 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农村建设
第三节 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
第四节 重大科技专项取得关键性突破
第五节 科技创新基地与重点实验室建设成绩显著
第六节 科教与科普和人才队伍建设态势良好

第四章 增强青海科技创新能力的障碍
第一节 科技整体水平不高
第二节 科技创新系统运行效率不高
第三节 区域和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指标低

第五章 增强青海科技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 地区初始条件对科技创新的制约
第二节 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尚有差距
第三节 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未真正建立
第四节 产业层次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
第五节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环境不健全

第六章 增强青海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
第一节 转变思路、明确任务、突出重点
第二节 加强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引导协调作用
第三节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第四节 完善立法制度与科技政策
第五节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第六节 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第七节 发挥科技后发优势
第八节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方式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