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孙中山宋庆龄文献与研究.第二辑(2011/01)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783085
  • 作      者:
    黄亚平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华文化以儒学为核心,博大精深。儒学自孔子首倡,到宋明理学已趋于极致。失去了继续发展变革的内驱力,也难以应对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与社会转型的需要。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面临历史转折的关口。近代志士仁人对中华文化转型所作的努力,都无力使中华文化更新,难以形成理论体系。只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才是中华文化近代转型第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孙中山是中华文化近代转型的第一推手。孙中山不是儒士而是近代知识分子和民主革命家。他对传统儒术“治国、平天下”的推陈出新,主要在儒学的“外王”即方法论层面,儒学之“道”即“内圣”层面,并不因三民主义理论出现而丧失其普世价值。孙中山不是儒学的道统继承者,不是新儒家;三民主义也不是新儒学。它是应对近代社会需要的政治、社会学理。但三民主义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它应对社会转型的文化张力。显示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从此再也不可能以原生态的面貌出现,只能以切合近现代社会需要的政治、社会理论形态面世了。这就是中华文化近代转型的发展趋势和路向。
展开
精彩书摘
  办法是所有私人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照价征税,亦可照价收买。国家可以将公有之地和照价收买之地,配售给农民,以达到耕者有其田的目的。但中共的土地政策则是主张通过没收地主资本家的土地、资产直接分配给农民和工人。中共“一大”通过的纲领中规定“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但实际做法并未如此。对农村,虽提出消灭地主剥制,但实际上推行的是减租减息。国共合作后,又于1925年提出过“耕地农有”口号,但实际作法仍是减租减息,次年中共四届三中全会则提出“二五减租”。可见两党在土地政策上并不相同。
  北伐战争开始后,中共根据共产国际要求在北伐时期推动土地革命的指示精神,决定开展土地革命。由于两湖地区国民党左派“势盛”。1927年3月国民党中央在武汉召开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允许佃农有永久使用土地权,没收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及一切反革命分子的土地财产,于是湘、鄂、赣地区开展分配地主土地的斗争。土地革命引起国民党内,尤其是北伐军人的恐慌,因为他们中不少人来自农村地主、商人家庭。这一土地政策,直到蒋介石在南京、上海等地镇压共产党,武汉国民政府迫于两湖地区军人和富农的压力,才有所收缩。由于陈独秀的“消极退让”,国民党对农民协会的活动采取严加限止,直至取缔。湘、鄂、赣三省被屠杀的工农群众多达万人以上。孙中山的“扶助农工”政策随着国民党的反共而成为历史。
  一般史书都认为,孙中山的“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之所以未能完全实行,归因于孙中山的去世和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等人的消极退让错误。其实,这两点均未说到要害处。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国共分别属于两个性质不同的政党,各自秉持的主义不同所致。
     ……
展开
目录
专题研究
孙中山:推进中华文化近代转型的第一人/沈渭滨
历史回眸——孙中山“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再审视/谢俊美
另眼看孙中山、宋庆龄、蒋介石关系/邵铭煌
近代上海城市对于宋庆龄的意义/熊月之
宋庆龄与第三党/李玉贞
宋庆龄眼中的蒋介石/朱玖琳
简述宋庆龄在中国福利会推行“科学研究”的尝试(1949—1966)/任冉冉
学术述评
锲而不舍,深化拓展——关于孙中山研究的浅见/张磊
张苹
两岸盛会,共求新突破——“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华文化
的传承与弘扬”学术研讨会综述/黄明同
上海孙中山故居藏书研究现状述评与展望/郭骥
回忆口述
我所知道的宋庆龄的保姆李燕娥/周和康
档案选编
宋庆龄与苏联驻华外交人员谈话记录(1942—1945)/李玉贞译注
中国福利会藏宋庆龄与爱泼斯坦等往来书信选译/沈海平
编注甘庆元译鲁平刘懿芳校
宋耀如海外书信选译/黄亚平朱玖琳宋时娟译注
史料辑存
《申报》孙中山奉安史料汇编(中)/任冉冉编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