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汉学家高罗佩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335089
  • 作      者:
    (荷兰)C.D. 巴克曼(Carl Dietrich Barkman), (荷兰)H. 德弗里斯(Helena de Vries)著
  • 出 版 社 :
    海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荷文版前言
中文版前言一
中文版前言二
中文版前言三
童年
出生在军医家庭
随父母去荷属东印度
在爪哇读小学(1915--1923)
从小就热爱东方艺术
首次接触中国文化
酷爱爪哇皮影戏
在奈梅根读中学的岁月(1923—1930)
取名高罗佩
补习东方文化
参与编写《英文一黑脚语词典》
攻读汉学

莱顿大学生(1930--1935)
姐弟恋
获得博士学位

第一次到日-工作(1935--1942)
被荷兰外交部派往日本
哈尔滨的失望和奇遇
研究日本形势
战前日本的日子
热衷于东方文化
访问北京
享受生活
造访上海
获得了远东专家的职位
发表论鬼谷子的文章
战争爆发后被软禁在使馆

非洲间谍(19428—19431)
在东非从事间谍工作
沿着尼罗河去埃及
争取调到中国重庆工作

在中国重庆(1943--1946)
在德里的插曲
在重庆的岁月
与中国女子水世芳相恋、结婚
坚信蒋介石集团与日本之间有秘密勾当
争取荷兰在战后不失去荷属东印度
赴美国协商荷属东印度的战后安排
参加中国琴社活动
编写关于中国秘密团体的报告
调回荷兰工作
很有威望并神通广大
拜访岳父大人

首次返回荷兰工作(1946--1947)
荷兰外交部最好的远东专家

赴华盛顿就任(1947--1948)
在远东委员会工作

再次去日本工作(1948--1951)
翻译中国公案小说《狄公案》并创作《铜钟案》
中国的春官图
《秘戏图考》的出版
介绍《江南消夏》
提出中国性文化的看法
“业余的”伟大学者
美满的中国式婚姻
边跟踪东亚局势边从事学术研究
批评美国对华政策
离开日本到印度工作

在印度工作的岁月(1952--1953)
首次将狄公小说译成中文
研究梵语

再次回荷兰工作(1953--1956)
治疗白内障
忙于出版《大唐狄公案》之《迷宫案》和《铜钟案》
担任外交部非洲司与中东司司长
安定的家庭生活

在中东当公使(1956--1959)
黎巴嫩最幸福的日子
编写中国绘画艺术的专著
家庭?分民主
荷兰女王接见
我为什么喜欢写狄公小说
学者型官吏的狄公正是高罗佩的榜样
密切关注黎巴嫩内战
继续创作侦探小说《大唐狄公案》
决定去马来西亚当公使
任驻马来西哑大使(1958--1962)
回到荷兰(1962--1965)
第三次赴日本工作(1965—1967)
患病逝世
附件

内容摘要

    高罗佩  荷兰外交官,通晓15种语言。他曾评价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职业,汉学是他的终身事业,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
    高罗佩对中国古代琴棋书画十分痴迷。他20岁习中国书法,且终生不辍;他曾师从古琴大师叶诗梦,并与于右任、冯玉祥等组织天风琴社;他写中国旧体诗词,与郭沫若、徐悲鸿等大师都有唱和;齐白石、沈尹默等人的画上也有他的上款。  《大唐狄公案》的插图均为他自己所画。
    1945年,高罗佩任荷兰驻重庆一秘,与同在使馆工作的中国洋务大臣张之洞之外孙女水世芳结为伉俪。他一生汉学著作颇丰,而大型推理探案小说集《大唐狄公案》则是一部在东西方读者中影响最大的书。
    ◎《大汉学家高罗佩传》首次大量援引了他的生前日记及他未能出版的自传手稿,读之,仿佛能再次聆听到这位天才人物的声音……
    ◎首次披露了他的爱妻,一贯低调的水世芳女士对自己夫君的回忆及他的子女们对自己父亲的无比敬意与眷恋……
    ◎首次披露了高罗佩写作《(大唐狄公案》的经历。直至病情恶化的前夜,他支撑病体,完成了《黑狐狸》的写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