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岁时佳节记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0656983
  • 作      者:
    殷登国著
  • 出 版 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民俗学是了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敲门砖,可是一般人却常忽略了这门学问,也无缘对中国风俗史作概括地认识。 
    为此,笔者殷登国除了做一些实地的采访外,更从许多谈风土民情的古籍里去追寻它的根,他编著的《岁时佳节记趣》就是这几年钻研下来的一得之愚。《殷登国说民俗:岁时佳节记趣》收集了笔者最早的一批稿子,那是一九七九、八○年间,在中视周刊发表的一系列有关民俗学的小品文;包括了中国一年里重要的节日庆典——其历史渊源与各种贺节活动——和一些中国人生活习俗的介绍。
展开
内容介绍
    《岁时佳节记趣》是由殷登国先生编著的。
    中国号称“五千年文明故国”,又号称“上下一万年”。悠久的文化让我们感到荣耀的同时,常常又感觉有些虚无缥缈。除了历史教科书上千巴巴的人名和年代,我们又知道多少?和我们今天奔波忙碌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民俗文化正是中华传统的重要体现。通过作者在《岁时佳节记趣》中描绘的一幅幅古代中国人生活的场景,我们发现今天和昨天并不遥远,传统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在我们的血液和骨子里。
    作者殷登国先生,祖籍江苏扬州,1950年生于台北,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现旅居加拿大,著有历史、文学、笔记小说、民俗掌故等数十种,多能以生动活泼的文风和渊博的知识,赢得读者的喜爱。我社曾出版过殷登国先生的《人之大欲》、《中国的花神与节气》、《吃经》等。现将作者有关民俗的著作6种同时推出以飨读者。
展开
精彩书摘
    欢锣喜鼓迎新年
    新年也称为“元旦”,这是一年岁月新的更始。又因它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这天,也称为“三朝”。元旦里的第一件事就是祭祀祖先。
    祭祀祖先
    元旦子夜,直到大天光,各地时间不一,不断地有人家行礼、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
    祭祀祖先时,把祖宗们的牌位依次摆列正厅,牲醴酒浆、纸马香帛,都是整洁齐备,然后长幼依序上香跪拜毕,分别侍立供案两侧。有些思亲至切的子弟,矮凳侧坐,陪守通宵达旦而不辍。也有的人家在祭祖时,是贴上木刻版画《俎豆馨香》(称之为“神杩”)以代替祖宗牌位的。
    各地祀祖的礼俗颇有别异,像清雍正年间刊印的浙江省《常山县志》卷四说:“元旦拜祖先遗像或牌位,谓之‘拜真’。”清嘉庆年间刊印的河北省《枣强县志》卷十六说:“正月初二日上坟,俗名‘送爷娘’。”清同治年间刊印的江西省《宜黄县志》卷八说:“元旦,子孙必至祠拜祖,孩提均至,按丁给煎饼。”民初刊印的山东省《泰安县志》卷六说:“初一、二拜家堂,称祖宗觅‘家亲’,而不敢称为神。”多半的人家是在家祭拜祖先牌位或神杩,从初一到初三每日晨昏,都有这番礼拜,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开门爆仗
    中国人在节日喜庆的场合里,最不可少的就是爆仗了。爆仗最早称爆竹,是把竹节置火中烘烤而爆裂发出巨声,用来赶鬼驱邪的意思。而元旦放爆竹兼有吉庆和除旧布新的象征,因此元旦开门,第一件要事是燃放爆竹。
    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卷一中描述苏州人过新年放爆竹时说:“岁朝,开门放爆仗三声,云辟疫疠,谓之‘开门爆仗’。”清人百一居士在《壶天录》卷上,也描写北京人过新年放爆竹:“京师人烟稠密,甲于天下。富家竞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贫乏家即谋食维艰,索逋孔亟,亦必爆响数声,香焚一炷;除旧年之琐琐,卜来岁之蒸蒸,此习尚类然也。”
    新年放爆竹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南北朝时代,梁人宗懔于《荆楚岁时记》里便说:“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当时或许只是江南荆楚一带地方性的风俗,后来慢慢传到全中国,各地无不在新年燃放爆竹了。
    出天方迎喜神
    长江流域各地,元旦未明前拜神敬祖后,视历书今年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对吉方跪拜,称为“出天方”或“出方”,以迎喜神。四川人称为“出行”,上海人称为“兜喜神方”。人人朝着吉方走,走到一座香火旺盛的庙上烧一股香,拜拜菩萨,祈求神明保佑自己这一年里凡事都顺当。
    近人刘雅农在《上海闲话》里,描述上海人在新年子夜兜喜神方的情形说:“除夕夜半后,沪俗有兜喜神方者。据时宪书所载,如甲戌喜神在东北,则出门即向东北行,谓可遇佳运。远近不拘,绕街一匝而返,十里洋场,素称繁华,纨绔子弟以及富商巨贾往往以兜喜神方为名,挟青楼粲者,乘钢丝马车招摇过市,嘚嘚得蹄声彻夜不绝。”此外,在清末的社会写实小说如《九尾龟》、《海上花列传》上面,都有新年初一时红妓女穿着红裙和恩客一起去“兜喜神方”的描述。从前的妓女们平日是不准穿裙子的,更不能穿红裙,因为红裙是正室夫人的章服;只有大年初一可以破例,于是她们纷纷在年初一穿起红裙出门逛街迎喜神了。
    拜年
    新年里,见面的人总要笑容满面的抱拳互相恭贺新喜,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更是互相拜年。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描写北宋汴京人过新年时便说:“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卷一里,描写苏州人拜年也说:“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门首设籍,书姓氏,号为‘门簿’。鲜衣炫路,飞轿生风,静巷幽坊,动成哄市。薄暮至人家者,谓之‘拜夜节’;初十日外,谓之‘拜灯节’;故俗有‘有心拜节,寒食未迟’之谑。琳宫梵宇,亦交相贺岁;或粘红纸袋于门以接帖,署日‘接福’,或日‘代僮’。”
    有时候,因四处拜年、分身乏术,某些不必亲到的地方,便遣仆人带着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所以清人写北京岁时风俗的《燕台月令》里,正月开头就写“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这种丢张名片就表示人到了的作风,在宋朝时便出现了。宋人周密在《癸辛杂识》里有一个故事说:沈公子在过年时派遣仆人四处投名片拜年,到了吴四丈家,吴某把该仆装片子的封套拿来一看,大半是自己的亲故,便以酒款留沈家的仆人,把他灌醉了,暗中把封套里的片子换成自己的。仆人酒醒后,继续去送名片,结果白白替吴某跑腿,自己主人的名片反而没送到。
    明中叶人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里,描写当时北京做官的人也有这种“虚礼”:“京师元旦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如东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问识与不识,望门投刺,有不下马或不至其门,令人送名帖者;遇黠仆应门,则皆却而不纳;或有闭门不纳者。在京仕者,有每旦朝退,即结伴而往。至人更酣醉而远,三、四日后始暇拜其父母,不知此何风俗,亦不知始于何年间,天顺(明英宗年号,公元一四五七~一四六三年)间尚未如此之滥也。”这真是虚应故事了。
    近年政府机关大多在新年举行团拜,省去了长官下属和同僚间往返奔走之劳。这种简便的拜年办法在清朝时就有人想出来了,清人艺兰生在《侧帽余谭》里就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诚善举也,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在电话普遍应用的今天,以电话来拜年也不失为一种简便而亲切的方法。
    百艺杂陈
    新年里街头上熙来攘往的人们,除了拜年外,还有四处闲逛的,欣赏街头各种江湖卖艺人的杂耍特技表演。这些卖艺人要趁人人手头都有压岁钱的时刻,好好发个利市;也给新年平添了几许热闹欢欣。
    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卷一“新年”一则里,描写当时苏州街头热闹的景象说:
    诸丛林(寺庙)各建岁醮,士女游玩琳宫梵宇,或烧香答愿。自此翩翩征逐,无论远近,随意所之。城中园庙观,尤为游人所争集,卖画张者,聚市于三清殿,乡人争买芒神春牛图。观内无市鬻之舍,支布幕为庐,晨集暮散,所鬻多糖果小吃、琐碎玩具,间及什物而已。而橄榄尤为聚处,杂耍诸戏,来自四方,各戏所长,以娱游客之目。如立竿百仞,建帜于颠,一人盘空拔帜,如猱之升木,谓之“高竿索上”。长绳系两头于梁,举其中央,两人各从一头上,交相度,谓之“走索”。小儿缘长竿倒立,寻复去手,久之,垂手翻身而下,谓之“穿跟斗”。长剑直插入喉嗉,谓之“吞剑”。取所佩刀,令人尽力刺其腹,刀摧腹皤,谓之“弄刀”。置瓷甏于拳,以手空中抓之,令盘旋腰腹及两腋两股,倏起倏落,谓之“弄甏”。或以瓷盆置竿首,两手交换,有时飞盆空际,仍落原竿之上,谓之“舞盆”。置丈许木于足下,可以超乘,谓之“踏高跻”。以毯覆地,变化什物,谓之“撮戏法”。以大碗水覆毯,令隐去,谓之“飞水”。置五红豆于掌上,令其自去,谓之“摘豆”,以钱十枚,呼之成五色,谓之“大变金钱”。两人裸体相扑,谓之“摆架子”……
    此外还有“猢狲撮把戏”、“木人头戏”、“牵丝戏”、“隔壁戏”、“百鸟像声”、“西洋镜”、“说因果”、“摊簧”、“测字”、“起课”、“算命”、“相面”……这些精彩的表演吸引住了往来的游客,把新年点缀得更热闹了。
    娱乐嬉戏
    一到新年,家庭平时的禁律都开放了,于是娱乐的花样也特别多:
    放鞭炮小孩子过年没有不喜欢放爆竹的,于是压岁钱便陆续地进入了卖爆竹小贩的腰包里。鞭炮的种类繁多,有金钱炮、二踢脚、飞天十响、大龙炮、水鸳鸯、老鼠炮、冲天炮……小孩们又怕炸到手,又舍不得不放地玩着。
    赌博赌博是新年里另一项最引人人胜的游戏,由于平日禁赌,在新年里开禁时玩起来特别愉快,小孩们公然上桌和大人玩起掷骰子、推牌九、十点半、四色牌……小孩子不会玩也没关系,只要看谁手风顺,跟着押进就好了,赢了可以大声要庄家赔,输了小手还可以偷偷地伸去把自己押的钱摸回来。
    掷小谣儿小谣儿是一张图,上有各种花、人物、鼓等等图案,排成螺旋形,每种图案都是两个,不规则地错综排列。玩的人以铜钱一枚,从人口开始,以两个骰子掷的点数前进,例如掷八点是鱼,就把自己的铜板前进十五放在另一条鱼的位置上,大家都掷完了再轮到自己掷,这次如果掷了四点是竽,得放在另一个竽上,反而倒退了六步,如此进进退退,看谁最先前进到螺旋中央的城里。
    春节里的禁忌
    俗话说“新年头,旧年尾”,意思是说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就是“除夕”与“春节”,所以过年时言行要特别谨慎,中国人希望一年的开始能够事事J顷利,有个好兆头。
    而希望好预兆的心理愈强,禁忌自然也愈繁多。像元旦这天妇女不许出门拜年,俗语叫“忌门”,女儿嫁出去的更是不能回家,如果在新年回娘家会吃穷娘家。小孩子不许哭闹,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也不可以和别人吵架起争执,犯了会使一年都不顺利。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陕说声“岁(碎)岁平安”。无论有什么病痛,都不许请医生,请医生会一年到尾都生病。初一到初四不可动刀(主凶杀)、针(主长针眼)、剪(主口舌之争),也不可以扫地,扫地会把财运全扫光了。元旦这天不可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当中,出外旅行时一定会碰到下雨。
    这些禁忌看来可笑,好在只有几天,人人也尽量奉行不渝。万一大意犯忌,真的引来一年的不顺,那不是太划不来了吗?
展开
目录
自序
欢锣喜鼓迎新年
初一到十五
万家灯火庆元宵
二月二龙抬头
清明摭谈
家家户户蚕桑忙
四月八日浴佛节
夏至的节礼习俗
端阳的民间习俗
古代人的夏天生活
三千年前吃冰难
中国古代的冷饮
炎夏酷暑谈扇子
不解风情的竹夫人
龙不抬头天不雨
七夕·乞巧·你的希望
中元普度与盂兰盆会
欢度中秋佳节
重阳节漫谈
古人冬天里的生活
冬至的节礼习俗
腊月习俗漫谈
忙碌欢乐的除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