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巴黎,巴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457626
  • 作      者:
    (爱尔兰)乔治·摩尔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巴黎、文学、艺术、郊游、友情、背叛、执着、
    忏悔、放浪形骸、光怪陆离……
    人生和文学交融的既晦暗又绚丽的那些时光,
    那些内心,那些情感,
    其魅力穿越一个世纪到达今天而不衰,
    这些,构成了我们今天阅读乔治·摩尔的非常充足的理由。
    洁尘
展开
作者简介
    乔治·摩尔(George Moore,1852-1933),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尔兰著名作家,对唯美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意识流、现实主义等都有所探索;创作有诗、小说多部,主要有诗集《情欲之花》、《异教徒诗集》,小说《现代情人》、《演员之妻》、《爱洛伊丝和阿贝拉》以及传记《我的死了的生活的回忆》、《致敬和告别》等。他主张一切都应返回自然,自然才是艺术的源泉,自然才是最伟大的艺术;人只有先与自然接触,与鲜活有力的自然生命相接触,才能触到艺术的真正源泉,才会创作出真正的文学艺术作品。
    孙宜学,男,1968年生,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海外汉学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人合著)、《外国文学专题研究》(与人合著)、《中外浪漫主义文学导引》、《浪漫的精神行旅一走近文学大师莫洛亚》、《雪泥上的鳞爪一中外文学论》、《泰戈尔与中国》等;译著:《狱中记》、《我的死了的生活的回忆》、《文学的哲学》、《法国现代批评大师》、《卢梭与浪漫主义》、《性格与文化一论东方与西方》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巴黎,巴黎》是乔治·摩尔的一部逼视内心和社会的自传性作品,主要是以他本人在巴黎和爱尔兰的学艺经历为线索,回忆了其本人与巴黎各类性格迥异、艺术观千姿百态的艺术家的交往,并涉及巴黎艺术界的风风雨雨,逸事典故,不同艺术风格之间的冲突;其个人化的评述,也使《巴黎,巴黎》堪称19、20世纪世界艺术的一部个人断代史。人们就是通过这部作品发现了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屠格涅夫、于斯曼、马拉美、魏尔伦、马奈、德加、瓦格纳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摩尔:现在我又想到一点:正是奥斯汀小姐的处女之身才使她在现代客厅里发现了维纳斯山…。
    戈斯:我想我没能弄懂你的话。
    摩尔:我们到社交场所不是为了寻找谈话的快乐,而是为了直接或间接性的快乐。一切安排都是为了这一目的:服饰、跳舞、美食、醇酒、音乐,都是这样!现在我们都意识到了这一事实,但没有奥斯汀小姐的帮助,我们能发现这一真理吗?显然正是她第一个发现了这一真理,她的书里充满着这一真理,就像华滋华斯的诗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神性的意识一样。
    难道不正是这种深层的本能认识使她的客厅似乎比其他任何人的客厅都更真实?玛利亚娜的爱超出了朱丽叶或伊索尔达的力量。使我们对她的激情更加惊讶的是,即使在客厅里陪伴未婚少女的年长女人之间,这种爱也能表现出来。
    书落到我们膝上,透过寂静,我们喃喃自语:手段多么简单,结果却又多么可笑。我在这里所说的很多话都是重复我们最近一次的谈话,博罗引发的那次谈话,在博罗的书里,从未出现过客厅。他骑马驰过维纳斯山,却既没看到它,也没听说它。我们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不停工作的吉卜赛世界和争夺奖金者、马贩、盗马贼之间,以及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情之间。博罗的思路转换很快,却从不混乱,而一个因受到瓷杯、瓷碟上的中文的启发而学习中文的中国瓷器经销商也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另一个同样有趣的轶事我一时想不起来了,我很快会想起来的。
    在《威尔士荒野》里,我们遇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里面生活着真实的人。在穿过山丘时,博罗将他的妻女抛在身后,他与旅人的谈话令我们迷醉。他书中的人物数不胜数,来来去去就像《圣经》中的人物一样多。戈斯:他多么喜欢自己的啤酒,上等的啤酒在他的记忆里固定成了一幅绚烂的画面。我敢保证这是真的,我曾到过威尔士,目的就是为了验证博罗的观察是否准确,因为我也记得在某个城市的小酒馆里喝到过一杯上等的啤酒。摩尔:那个威尔士城市叫什么名字?戈斯:你问我这些问题就太不客气了。你知道我不幸的记忆力就是记不住名字和日子,但有一些东西你可能还没想到。我们在博罗身上看到的那种几乎可以说是荷兰人式的严肃可能就是来自荷兰。他是诺福克郡人,而诺福克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受荷兰影响,特别是在博罗生活的时代。
    他生于18世纪,我应说他是瓦尔特.司各特爵士的同代人,就像你的朋友告诉你的那样。因为你的命题,或命题的大部分,是说为金钱而写出来的作品从美学角度,几年后从每一种角度讲都毫无价值,我认为博罗正是你需要的例子。
    他所有的书,除一本之外,都是失败之作,商业上的失败,而这一例外就是《圣经在西班牙》。人们阅读《圣经在西班牙》并不是因为它的文学价值,人们是因为宣传才读它的。
    如果它写得更差一点,它的读者群可能会更广泛。
    如果你想坚持自己的观点,即一个人的名字决定着他的生命进程,你可以说乔治.博罗是个会被他的崇拜者赞扬的名字,如果他的书是匿名出版的话。这样的话你可以任意说很多,因为这个名字清楚、直接、没有任何隐晦或逃避,与一个人的文学风格和倾向完全一致。听你说这是个诚实的英国名字,一个随着种族的出现而出现,可以经受一切时代的名字,就像我们的家园一样。你能比我更好地将这些名字分门别类。
    摩尔:这个名字(就像他写的书一样)在我看来似乎非常鲜明地代表了人的性格的一方面,但人的性格一定还有另一方面,一个在他生命的喜剧中起着巨大作用的一方面,否则他不必费心地将它这样彻底地隐藏起来。
展开
目录
中译本序
第一部 宣言
第一章 小说家(一)
第二章 小说家(二)
第三章 卫道士的恐惧
第四章 名字的妙用
第五章 托尔斯泰(一)
第六章 托尔斯泰(二)
第七章 托尔斯泰(三)
第八章 地方色彩与艺术
第九章 佩特的面具(一)
第十章 佩特的面具(二)
第十一章 佩特的面具(三)
第十二章 巴黎寻梦(一)
第十三章 巴黎寻梦(二)
第十四章 巴黎寻梦(三)
第十五章 什么是艺术

第二部 一个青年的自白
前言
第一章 巴黎,巴黎
第二章 朋友(一)
第三章 朋友(二)
第四章 朋友(三)
第五章 女人和书
第六章 30岁的女人
第七章 巴尔扎克
第八章 新雅典娜
第九章 一封女人的来信
第十章 英国人,法国人
第十一章 体面毁灭了艺术
第十二章 书海探珠
第十三章 19世纪的理想
第十四章 与良知的对话
第十五章 奇特的出版商
第十六章 决斗
第十七章 永远写不完的小说
第十八章 人生的盛宴已经结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