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古人对于十二生肖的记录,以《诗经》为最早。在《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这八个字的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古代典籍中最早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或许正是生肖文化最初的萌芽。<br> 此例说明了生肖文化的几个特点:第一,将时间与动物对应;第二,时间是吉利的,动物是吉祥的,生肖文化是一种吉祥文化;第三,动物与人(我)有关联,“我马”是也。<br> 可见,早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联系就已经呈现,并开始广泛传播于民间,在当时的流行诗歌民谣中流传。<br> 说到十二生肖,到陕西旅游过的人都会说起“十二像石”。<br> 在陕西省临潼骊山人祖庙的西北方有一巨碑,上面刻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的形象,被称为“十二像石”。<br> 这块十二像石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古时候,先有天干与地支配合的干支纪年法。在实践中,我们的先祖觉得干支纪年法比较复杂,不易在民间流行。于是,有人建议以十二生肖来纪年,这一建议得到了黄帝的首肯,并令仓颉承办此事。<br> 仓颉策划,这年正月初一,诏令天下所有动物到黄帝宫殿前候选十二生肖。动物们获悉此讯,个个欢呼雀跃,纷纷争先恐后准备赴会。<br> 其中牛知道自己腿脚迟缓,决定笨牛先行,便在大年三十晚上就离家动身,结果赶了个第一名。第二个赶到是虎,第三个是兔,第四是龙。<br> 后边排着的是蛇、马、羊、猴、鸡、狗、猪、鼠。<br> 龙本来生得威风凛凛,浑身鳞甲,闪光发亮;双目溜圆,宛若明灯;银髯金须,随风飘拂;虎蹄鹰爪,驾雾腾云。美中不足的是头顶光秃秃的,好像缺了点什么。<br> 龙看见大公鸡不仅羽毛漂亮,而且头上还长着—对美丽的角,不由地怦然心动,上前向大公鸡借头上的角。开始大公鸡摇头不同意借角,龙善于甜言蜜语,说:“你的角长在头上也是多余,就凭你那一身五彩斑斓的彩衣,就准能入选。”<br> 大公鸡爱听奉承听好话,存心把角借给龙,但还是舍不得。正在这时,爬来一条大蜈蚣说:“鸡大哥,你就把角借给龙大哥吧,你要不放心,由我做保怎么样?”<br> 大公鸡见有蜈蚣做保,便答应了。龙万分欢喜,并满口应承生肖竞选大会后立即将角还给大公鸡。<br> 再说老鼠与猫本来是一对好朋友。猫贪睡,临赴会前,猫对老鼠说:“明天一早你叫我一声好吗?”老鼠点头答应了。<br> 第二天老鼠一觉醒来,天已经不早了,见猫睡得正香,老鼠心想:何必多一个竞争对手呢?便撇下猫独自走了'结果,老鼠是最后一个到场的。<br> 生肖竞选大会好不热闹,黄帝从百兽百禽中挑选了十二种动物,给它们排次序。黄帝心想:牛虽笨拙,但身材魁伟健壮、力气大,又来得最早,决定牛排首位。老鼠长得不起眼,来得也最晚,应当排在最后。<br> 黄帝话音刚出口,老鼠灵机一动,赶忙跳到黄帝面前说:“要说大,还得数我。不信请让老百姓鉴定一下。”<br> 黄帝听了老鼠的话,觉得好笑:这个不知天高的老鼠!<br> 但在大街上让老百姓鉴定时候,人们看到老鼠走过来,都纷纷指着老鼠惊叹:“快看,好大一只老鼠啊!”<br> 老鼠得意扬扬,对黄帝说:“瞧,人们都说我好大吧!”<br> 就这样,黄帝让老鼠当了十二生肖之首。<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