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国政治的逻辑,作者解释道:“民国政治的基本特征在于,政治与武力高度统一,政党作为政治集团的同时,又是一个武装集团,武力是政治的出发点和最终依据。这一点构成了民国政治的基本逻辑。”
《国学经典:浮生六记》围绕“中国之命运”这道命题,中国产生了两个口号:其一,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其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两个口号的提出,意味着国共在继续保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又进一步澄清了彼此之间的阶级关系。
国共两党尚未经过战场上的决定性较量,却在政治协商会议上达成了变更国家政体并改组政府的协议,从这个意义上讲,和平革命并不符合武力决定国家权力的民国政治的逻辑。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所爆发出的强烈的不满情绪,从根本上讲,正是民国政治逻辑的反弹与回归。
时有浙妓温冷香者,寓于吴,有咏柳絮四律,沸传吴下,好事者多和之。余友吴江张闲憨素赏冷香,携柳絮诗索和。芸微①其人而置之,余技痒而和其韵,中有“触我春愁偏婉转,撩他离绪更缠绵”之句,芸甚击节。
[注释]
①微:轻视,看不起。
[译文]
当时有个浙江妓女叫温冷香,寄居在吴地,写了四首咏柳絮的诗歌,在当地传得沸沸扬扬,许多人与她唱和。我的好友张闲憨向来赏识温冷香,便带着咏柳絮诗来让我唱和。芸看不上这个人,就把它丢在一边。我一时技痒,照着她的韵来写,其中有“触我春愁偏婉转,撩他离绪更缠绵”这样的句子,芸很是赞赏。
明年乙卯秋八月五日①,吾母将挈芸游虎丘②,闲憨忽至曰:“余亦有虎丘之游,今日特邀君作探花使者。”因请吾母先行,期于虎丘半塘相晤,拉余至冷香寓。见冷香已半老,有女名憨园,瓜期未破③,亭亭玉立,真“一泓秋水照人寒”④者也,款接间,颇知文墨。有妹文园,尚雏。余此时初无痴想,且念一杯之叙,非寒士所能酬,而既入个中,私心忐忑,强为酬答。因私谓闲憨曰:“余贫士也,子以尤物玩我乎?”闲憨笑曰:“非也,今日有友人邀憨园答我,席主为尊客拉去,我代客转邀客,毋烦他虑也。”余始释然。
[注释]
①乙卯秋八月五日:1795牟9月17日。
②虎丘:在今苏州城西北,有“吴中第一名胜”之誉。
③瓜期未破:古时称女子十六岁为破瓜,此处指年纪不满十六岁。
④一泓秋水照人寒:化用唐崔钰《有赠》诗,原诗为:“一眸春水照人寒。”
[译文]
第二年,也就是乙卯年秋八月五日,我母亲准备带着芸去虎丘游玩,张闲憨忽然来到我家说:“我也要去虎丘游玩,今天特意邀请你去做探花使者。”于是我请母亲她们先走,约定在虎丘半塘见面。张闲憨拉着我来到温冷香的寓所,只见人已半老。她有个女儿叫憨园,还未满十六岁,长得亭亭玉立,真可称得上“一泓秋水照人寒”。寒暄之间,得知其颇通文墨。她有个妹妹叫文园,还很小。我此时并没有痴心妄想,同时想到,一杯之叙,并不是我这个寒士所能负担的。但已经进来了,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只好勉强应酬。因此私下里对张闲憨说:“我是个贫寒之士,你不会拿这位尤物来戏弄我吧?”张闲憨笑着说:“不是的,今天有个朋友邀请憨园来款待我,可惜主人被尊客拉走,我代表主人再来邀请客人,你不要有其他什么顾虑。”我这才放下了心。
至半塘,两舟相遇,令憨园过舟,叩见吾母。芸、憨相见,欢同旧识,携手登山,备览名胜。芸独爱千顷云高旷,坐赏良久。返至野芳滨①,畅饮甚欢,并舟而泊。及解维,芸谓余曰:“子陪张君,留憨陪妾,可乎?”余诺之。返棹至都亭桥②,始过船分袂③。归家已三鼓,芸曰:“今日得见美而韵者矣,顷已约憨园明日过我,当为子图之。”余骇曰:“此非金屋不能贮,穷措大④岂敢生此妄想哉?况我两人伉俪正笃,何必外求?”芸笑曰:“我自爱之,子姑待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