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越中名士文化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9102
  • 作      者:
    陈望衡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越中名士文化论》对越地名士文化现象做了详细的考察,论述了大禹的情怀、勾践的沉雄、范蠡的智慧、嵇康的气节、谢安的儒雅、羲之的风流、陆游的诗情、徐渭的颠狂、张岱的清隽、秋瑾的慷慨、鲁迅的正气。作者从理论上将其概括为:天下情怀、忧忡为国、圣贤传统、胆剑精神,也即越名士的精神谱系;会通创造、实学一脉、异端流风、诗情浪漫,也即越地名士的学术传统,并试图寻找出越地名士辈出的社会和文化机制。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望衡,籍贯湖南,日本大阪大学文学博士。绍兴文理学院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亚洲艺术学会副主席,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代表作为《中国古典美学史》、《20世纪中国美学本体论问题》、。《当代美学原理》、《环境美学》、《审美理论学引导》等,有山水散文集。《妩媚山水》,译成英文在海外出版的主要有《chinese Bronzes FerociousBeauty》。著作多次获省部级奖,其中,《环境美学》获中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陈望衡多次应邀出国参加学术会议,讲学访问,邀请讲学的单位主要有:美国哈佛大学敦巴顿橡树园高级研究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康涅狄格学院、德国特里尔大学、芬兰约恩苏大学、日本大阪大学、日本京都近代美术馆、韩国首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联合早报》社、马来西亚《南洋商报》社等。
    美国《世界日报》、新加坡《海峡时报》、《联合早报》、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星州日报》均发表过对陈望衡的专访。《世界日报》的报道称许陈为“中国美学界翘楚”。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深入的规律探寻:地灵人杰,根深叶茂,时势造英雄,中外人才学的这一基本原理在古越有它特殊的体现。《越中名士文化论》纵论古今,阐述越地如何灵,根如何深,时势如何际会风云。《越中名士文化论》深入探讨越中名士的山水因缘、社会因缘、时代因缘,试图寻找出越中名士辈出的机制。名士文化,实质是人才文化,而人才永远是国运之系。《越中名士文化论》虽然阐释的是越中名士文化现象,给予我们的启示却是远超出论题本身的。
    毛泽东诗云:“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人诗囊。”以绍兴为中心的古越地自古至今,涌现出不少名士,成为中国文化中一道绚丽的景观。《越中名士文化论》对这一文化现象做了初步的有深度的考察。
    这是辉煌的名士巡礼:大禹的情怀,勾践的沉雄、范蠡的智慧、嵇康的气节、谢安的儒雅、羲之的风流、朱熹的气象、陈亮的耿介、陆游的诗情、阳明的睿智、徐渭的颠狂、张岱的清隽、秋瑾的慷慨、鲁迅的正气……一一扑面而来。
    这是精辟的理论概括:天下情怀、忧忡为国、圣贤传统、胆剑精神——越中名士的精神谱系;会通创造、实学一脉、异端流风、诗情浪漫——越中名士的学术传统。
展开
精彩书摘
    (二)谢安与东晋政权
    公元316年,匈奴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317年,司马睿于建康称帝,东晋开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南北分治的时代开始。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朝代更换很快,南方则一直为东晋统治。随晋王室南渡的北方士族,一方面着实喜欢南方景物的秀美,气候的温润,另一方面也十分怀念故土,念念不忘复国,回到北方去。
    《晋书·王导传》载:
    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额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
    王导的批评是对的。不过,实际情况比较复杂。不能说,南渡士人一味贪恋南方风景,不图恢复中原。事实上,朝廷也组织过几次北伐,公元356年,还打进洛阳,但最终仍然退守江南。
    南北政权相峙了好一段时间,东晋政权一时还算安全,然到北方的前秦相继灭了前凉、前燕、代诸国,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之后,形势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个时侯,东晋的实力远不如前秦。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倾全国之力,大举出兵,力图灭掉东晋。东晋江山岌岌可危。朝廷内外,一片惊慌。此时,谁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谢安出来了!
    谢安何许人也?《晋书·谢安传》说:“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哀,太常卿。”谢家旧籍陈郡,晋室南渡时,谢氏家族随同过江,定居于会稽。过江的第一代长辈谢鲲好《老》、《庄》、《易》,能歌,善鼓琴,弱冠知名,为中朝“八达”之一,曾辟于东海王越府为掾。谢鲲弟谢裒成帝时为吏部尚书。如此家庭背景,使得谢安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学识、风神幼年就受到赞赏。《晋书·谢安传》说:“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徼,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沉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弱冠诣王濛,清言良久,既去。,濛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濛曰:‘此客璺置,为来逼人。’王导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
    谢安虽然有才华,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隐而不露。《世说新语·雅量》说“谢太傅盘桓东山”,那就是说,他隐居东山,啸傲泉石。此书注引《中兴书》云:“安元居会稽,与支道林、王羲之、许询共游处,出则渔弋山水,人则谈说属文,未尝有处世意也。”谢安曾参加过著名的兰亭雅集,与王羲之等于暮春时节,在会稽兰亭饮酒赋诗。据史载,东晋朝廷也曾多次征辟他,但他不就。
    桓温是当时的大军阀,大权在握,他请谢安去做幕僚,谢安竟然答应了。为什么皇帝多次征辟不就,桓温召他就去了呢?也许是不想得罪桓温。事实上,在桓温把持朝政、气焰嚣张之时,谢安即算在朝廷做了官,也不能有所作为,甚至还可能遭到桓温的疑忌和反对,说不定过早终结了政治生命。对于谢安在桓温帐下就司马一职,有人不理解,中丞高崧就当面说他:“你谢安累违朝旨,不肯出山,你对天下苍生是个什么态度!今日你竟屈就桓温的司马,天下苍生对你又如何看?”谢安不能回答,甚有愧色,内心是痛苦的。谢安行韬晦之计,果然取得桓温的信任。一次桓温去看望谢安,谢安正在理发,桓温不仅耐心地等他理完发,还格外赏脸,让谢安着帽进见。
    谢安这样做,确实有些委屈了自己,但至少保全了自己,为以后的发展争取条件。我们上面谈到气节,人固然要讲气节,但亦要识时务。保全,毕竟是第一义,只有保全,才能谈得上发展,谈得上未来。设想勾践被围会稽之时,如果一味死战,自己没了,越国也没了,当然,也就没有了后来的灭吴,后来的称霸。同样,谢安如果不取得桓温的信任和喜欢,后来也就不可能成为继王导之后的东晋社稷之臣。
    谢安虽然在桓温营中任幕僚,但心中时时念着的仍然是东晋朝廷的安危。简文帝病重,桓温企图篡位。桓温深知,要夺位,必须获得王、谢两士族的拥护,至少是不反对。桓温先从拉拢谢安人手,简文帝病重时,他特意上疏,推荐谢安为顾命大臣。桓温以为,凭着他一向对谢安的器重,谢安不会不站在他这一边的。下面就是争取王家了。当时王家的首领已是王坦之。桓温安排了一场酒宴,请王谢两大士族的首领出席,王家是王坦之,谢家是谢安。王坦之甚为恐慌,向谢安讨教如何办,谢安很镇定,明确地说:“晋王室的命运,就在此一行”,就是龙潭虎穴,也要闯了。酒席宴上,王坦之吓得冷汗直流,谢安则从容入席,坐定后,问桓温:我听说,诸侯如果有道,它镇守在边疆;大将军您何需在壁后隐藏刀斧手呢?桓温一见他的狼子野心被发觉,反倒不好意思起来,笑语敷衍说:“我不能不这样吧。”一场关系国家命运的斗争就这样在谢安的镇定中不流血地结束了。
    谢安真正大展宏图是在桓温死后。此时谢安已在朝廷身居要位,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可谓大权在握,不过,他仍然十分小心。为平衡各士族的利益,也为了安抚桓温家族,桓温死后,空出来的荆州刺史一职,他让桓温弟桓冲接替。面对北方后秦强大的势力,谢安从东晋目前处于弱势的实际情况出发,“每镇以和靖,御以长算”。
    作为儒道兼修的学者,谢安是主张德政的。主张德政,不是不要武备,不要战争。正义的战争总是必需的,面对前秦大军压境,谢安调兵遣将,知人善任,运筹帏幄,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就战争来说,这是一场用智谋取胜的战争,其中有许多可贵的战争智慧值得后代汲取,名垂青史,而就政治来说,正是这场战争,保卫了东晋王朝,也保卫了江南人民的利益。它的意义不言而喻是极其重大的。
    关于谢安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晋书·谢安传》中有精彩的描绘:
    坚[苻坚,前秦皇帝]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睹别墅。安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竞,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以总统功,进拜太保。
    这个故事也记载在《世说新语》中,只是较简单。不排斥谢安有矫情之处,但也反映出谢安的大将风度。敌军进犯,大军压境,对于主帅来说,最为重要的是镇静、沉着。这镇静、沉着,也可以说是做给人看的,因为它能起到稳定军心、民心的作用。镇静、沉着,并不是说不要筹划了,反过来,倒是要精心筹划。谢安对于这场战争,是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他白天与别人下棋,似是优闲,晚上则紧张地筹划军机。正是因为有了精心的筹划,加上将士们士气高昂,凭八万之众竟一举打败号称八十万大军的前秦军队,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军事奇迹。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东晋保住了,江南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全了。
    值得指出的是,不仅谢安,而且谢氏家族,在这场战争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谢安子谢琰,肥水之战中,率精卒八千,与其从兄谢玄冲锋陷阵,功劳卓著。谢氏家族名士甚多,谢安侄谢玄是一员勇猛的战将,亦是风流儒雅之士。史书说他“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安悦”。谢玄有“经国才略”,也效其叔谢安屡辟不起,颇有名士风度,然在肥水之战中为前锋,披坚执锐,勇猛异常,决不是芝兰玉树,而是狂飙、闪电了。
展开
目录
序:鉴湖越台名士乡
第一章 越中名士的精神谱系
一、天下情怀
二、忧忡为国
三、圣贤传统
四、胆剑精神

第二章 越中名士的学士传统
一、会通创造
二、实学一脉
三、异端流风
四、诗性浪漫

第三章 越中名士的山水因缘
一、风水宝地
二、华夏祖庙
三、文化汇萃
四、艺美渊薮

第四章 越中名士的社会因缘
一、教育为本
二、文化移民
三、家族恩泽
四、师友相携

第五章 越中名士的时代因缘
一、救亡之际
二、变革之时
三、革命之秋
四、升平之世
结语:江山代有才人出,稽山鉴水谱新章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