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柴静的沟通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5214762
  • 作      者:
    李少聪著
  • 出 版 社 :
    青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2009年,时长5分钟的柴静演讲视频《认识的人,了解的事》在土豆网未经任何宣传的情况下,一周点击突破1000万次,超过了当时娱乐圈红人章子怡、周立波等的相关视频。
  2015年,时长104分钟的《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视频播出,柴静在节目中作了全程演讲。播出首日,各网络平台累计播放超过9939万次,远超美剧《纸牌屋》第二季在中国市场三周3500万的播放次数。同时,其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引发“刷屏”效应。
  柴静,这位知名媒体人,何以拥有如此强大的演说魅力,以及与公众沟通的能力?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少聪,女,80后,京城知名自由撰稿人,专栏作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已经出版了《女人言行决定男人成败》《女人好命不如好心态》《好性格成就女孩一生》《好习惯成就男孩一生》等励志畅销书。
展开
内容介绍
  《 柴静的沟通力》向读者展示了著名媒体人、前央视主持人、记者柴静在新闻采访中高超而富有技巧的说话、沟通之道,同时结合柴静新闻采访、播报的具体个案,从多方面、多角度与读者深入浅出地探讨锻炼口才的有效途径。希望可以借此帮助广大读者找准沟通之道,为自己创造更为宽广的人生舞台。
展开
精彩书评
  ★她的心很热,像火柴一样蓬勃燃烧;她的眼很冷,像水流一样深邃宁静。她语言犀利,执着于对真相的探问;她情怀柔软,悲悯而且充满诚意。她的梦想只有四个字:我在现场。这就是一个“弱肩担道义”的女子——柴静!
  ——柴静荣获“首届中国职场女性榜样”奖颁奖词

  ★作为优秀的电视记者,柴静以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公共精神,创造了兼具深度和人性化的环境报道方式。她所在的新闻调查团队,也因其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而备受公众尊敬。
  ——柴静获评“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委会评语

  ★她矜持冷静,并不多话,亦不善身体表达。镜头里,她只用最简洁、真实的新闻语言贴近事实,神情淡定,声音柔和。素妆出镜时,清简短发,喜欢系围巾,像个清秀的邻家女孩。
  ——新华网

  ★瘦小的肩膀上承受了太多的任务,聪慧的眼神里透露出一丝忧虑的神色。很难想象一个如此纤弱的女生,却要去涉足这个社会阴暗的一面。在一个个丑恶新闻面前,她用勇敢、深刻给魅力的内涵添加了许多悲情色彩,也用真实、信任将魅力刻在一个个善良人的心上。
  ——央视网推选柴静为“十大魅力主持人”评语

  ★柴静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新闻人,也是最棒的主持人之一。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

  ★节目外的柴静很“静”,聚餐的时候也不喜欢说话,不喜欢闹,喜欢聆听。但是,只要和她讨论新闻,她就动起来了。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路一鸣

展开
精彩书摘
  |说平常话,不卖弄学识和文采|
  说话具有亲和力的人不会总是满口“官话”,而会用最平实的语言与人交流,哪怕自己的职位和社会地位比别人高很多。他们把自己的这种亲和力逐渐变成了影响力,赢得人们的喜爱和追随。
  柴静说:“好的文字,是要用来听的。说到底,是不装。写文章用副词、连词是想吓唬人。告诉别人,我成年人了,你们要重视我,其实是虚弱。我也是花了好多年才学会平常说话。”
  在柴静写的《看见》一书中,说话总是点到为止,她没有在书中推销自己的思想,也没有卖弄自己的文采,而是客观、精准地向人们展示事实。柴静在访谈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因为记者这个职业而忘记自己作为“人”的本性。
  柴静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在镜头对着自己时,总是觉得必须要夸张自己的行为来取悦谁,认为只有这样才算是完成任务。但是后来柴静逐渐意识到,对于一个新闻人来说,在镜头前做到真实、不装才是最重要的。
  在一个谈话节目中,如果主持人仅仅是照着预先定好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提问,而嘉宾一板一眼地回答。整个“谈话”过程就像是一台僵硬运行的机器,没有丝毫的生动可言。这样的谈话节目也就没有任何的吸引力。既然是聊天,那么彼此之间就不应该有距离感,也不应该有地位身份的差别。主持人、嘉宾和观众都应该是平等的。
  有些人为了给他人一个好的印象,便让自己的话语里堆满华丽辞藻,乱用一些专业术语,显得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说话是为了给别人听的,因此语言必须要平顺、通俗、易懂。
  如果跟你交谈的对象听不明白你说的话,必然影响信息的传递和思想的交流,交谈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即使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术交流也是如此,如果尽是些晦涩、难懂的语言,无论谁都是不喜欢听的,而通俗易懂的语言也并不损害学术的严肃性。当然,平易绝非浅薄庸俗,而要浅中见深,平中见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
  有一次,敬一丹跟随“心连心”艺术团去延安做采访。然而在当天的彩排中却正好遇到了一场大雨,当时一位老大爷在雨中苦苦等待,迟迟不肯离去。问过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位老大爷是担心如果自己一离开就再也看不到这么好的演出了。
  时任中央电视台台长的杨伟光知道后,立即从后台走了出来,亲自给老大爷送票。一位记者连忙跟老大爷说:“大爷,这是中央电视台台长给您的赠票。”老大爷一脸茫然。因为周围的人将老大爷围成一团,大家七嘴八舌,老大爷一点也没有弄清楚给他这个票的人到底是谁。这个时候,在一旁的敬一丹走向前了,对老大爷说道:“大爷,这是我们那里最大的官给您的看电影的票,您收好。”就这样一句话,让老大爷反应了过来,惊呼“我的妈呀”,当场感动得差点掉下眼泪,而当这个细节在电视中播出之后,更多的观众也瞬间被感动了。
  中国传媒大学一位教授曾这样评价敬一丹:“她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感受得很浓很深,可在面对观众时,她又能把事情表达得很平和很清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说话的对象有不同的年龄、性格、脾气等,思想认识和所处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异。善于说话的人会根据各种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程度、语言习惯来做不同的处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对同辈人与对长辈(或上级),对陌生人与对知己,对不同性格的人说话都应讲究分寸,考虑到听者的接受程度,不故意卖弄学识和文采。
  |聊家常的方式,让对方放下顾虑|
  跟别人交谈的时候,如果对方总是运用公式化的语言,动不动就“打官腔”,我们就会失去跟对方谈下去的欲望。而如果两个人的谈话就像是聊家常一样,语言口语化,就会营造出一种亲切的氛围,这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放下自己的顾虑,向对方吐露自己的心声。
  柴静在采访著名网球运动员李娜之前,有人对柴静说李娜是一个挑战型的人,越是尖锐的问题,她的回答就会越精彩。柴静觉得那样的话或许会让对话十分激烈,但是她更想让观众了解到一个最真实的李娜。
  柴静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她说话率真敏感,面对挑衅,一定激起水花,这个水花看上去好看,但有时会把一个人的实质掩盖了……我对她之前也有水花四溅的印象,一交谈就知道错了,还好不至于蠢到再找几块新石头砸进去,只能把原来的碎石搬开一点,让真实的她流淌出来。”
  2011年,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夺冠后,却陷入了持续低迷的状态。柴静问她:“你在害怕什么呢?”李娜坦诚地回答:“我怕输。”
  在平时,就算是对自己最亲近的人,李娜也不喜欢轻易说出自己的感受。在采访的过程中,柴静并没有问李娜一些尖锐的问题,而是以聊家常的方式关注她的内心感受,更多的时候,柴静是在倾听。这让李娜逐渐放下了自己的心防,她对柴静说:“我其实是一个很自卑的人,一个很消极的人。”
  在轻松的闲聊中将话题导入正题,会让人觉得亲切随和,尤为重要的是,闲聊可以保持沟通过程的有效性,同时,闲聊中的表情、动作以及姿势都能传递一些心理信息给对方,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亲切与可信赖的人。
  很多人都看过香港凤凰卫视的节目《锵锵三人行》,有人说《锵锵三人行》不过是东拉西扯闲人俗话,也有人说它深入浅出举重若轻。而这恰恰是这个节目最大的看点,也是主持人窦文涛的风格,凤凰掌门人刘长乐曾坦言:“没想到文涛具有茶余饭后杂谈的能力。”《新周刊》曾经以“一个话痨的十年”评述窦文涛的“窦式脱口秀”让中国电视开始说“人话”。
  三个人坐在那儿就像朋友在饭桌上胡侃神聊,聊到兴头上了,所谓的观点就是谈资,也就是谈资而已,到最后得出什么样的评论观点已经不重要了。似乎窦文涛自己也不在意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更关心的是表达得是否有趣和新鲜奇特。
  其实,闲聊就是这样,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调侃,表达通俗、有趣、有分寸,就能让气氛持续热烈。当然,聊到兴起,也会有争执。窦文涛说:“朋友聊天也有抬杠,但是抬到最后呢,还是友好的,这一点我觉得挺温暖,也符合我个人的性格。我们可以为了观点争得口沫横飞,但是我们的友情更重要。聊天是为了快乐,而不是为了吵架,甚至为了忧国忧民我都不喜欢。”
  闲聊贵在自由,只要注意回避一些敏感的话题,比如隐私、禁忌,能拿来聊的话题可以说俯拾即是。昨天刚去吃的火锅,今天刚做的发型,早晨坐公交车看到的新鲜事,新闻里刚刚发布的消息,等等。闲聊的重点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怎么说。一定要表现出充足的热情,再加上丰富的表情、动作,那么就能聊出水平和气氛。
  |不抬杠不争辩,伶牙俐齿不代表好口才|
  很多人都认为“理不辩不明”,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人们很多时候都不是为了明理而争辩,而是为了“争一口气”,或者许多其他的目的而辩。实际上,这样的争辩完全没有参与的必要。有时候你越是强加辩论或者反对,就越容易激发别人的逆反心理。或许你有获得胜利的机会,却再也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柴静曾说:“天性里的那点怯弱,像钉子一样钉着我。小时候看到邻居从远处走过来,我都躲在墙角让他们过去,打招呼这事让我发窘。我妈看着我直叹气。一直到长大成人,生活里碰到厉害的人,我就回避,不搭讪,不回嘴,不周旋,只有跟孩子、老人、弱者待在一起,我才觉得舒服。”
  柴静有很多粉丝,同样也有一些反对者。面对那些反对者对她的质疑和批判,柴静的确是“不搭讪,不回嘴,不周旋”。关于她本人的众多传闻,柴静曾作出回应的只有“央视最穷主持人”事件。
  柴静说:“真相往往就在于毫末之间,把一杯水从桌上端到嘴边并不吃力,把它准确地移动一毫米却要花更长时间和更多气力,精确是一件笨重的事。太固执于一个律条,觉得记者就应该怎么样,非要夸张,或者非要掩饰,都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对自己的过于在意。”
  柴静不为自己争辩,并不是因为她没有好的口才。相反地,我们通过电视荧屏,看到柴静不管是在主持节目,还是对人物的采访中,她的好口才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上,伶牙俐齿的抬杠和百般辩解并不是好口才的表现,而不争不辩却可以展现一个人话语的魅力。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可能得到比你期望的更多。”在谈话的过程中,当我们发现争执下去只会使结果更糟糕时,我们就需要全身而退,把面子留给别人。通常这种做法可以缓解紧张的气氛,对于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俞敏洪向来以脾气温和著称,新东方的团队里很多人发生争吵的时候,矛头多是指向俞敏洪,不管冤枉不冤枉他都听着,不会当面跟争吵者起冲突。所以俞敏洪在新东方有一个了不起的纪录,就是他从来没有跟人当面发生过冲突。
  他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我以一种非常强硬的姿态出现在新东方人的面前,那新东方早就散架了。原因非常简单,新东方人都是知识分子,而且都是自恃清高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自尊心和尊严受到伤害,言语之间有的时候直截了当,他们都不能接受。”
  俞敏洪总是会避开冲突,等争吵者脾气发过以后再去沟通,这是一种高明的沟通艺术,因为到了那个时候,争吵的人都已冷静下来,是对是错,也就很容易辨别出来了。
  如果在辩论时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只会使得对方心存芥蒂,甚至心怀仇恨。爱与人争辩的人一定要自己衡量一下,你宁愿要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要让对方心服口服?聪明人绝对不会和别人硬碰硬,而是懂得用理智的说服代替争辩。
  生活中有些人性格暴躁,遇到有人与自己争辩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反驳,结果弄个两败俱伤的下场。其实,有效避免争论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对方赢。就像两千年前一位哲人说的:“尽快同意反对你的人。”
  当别人愤怒时你与其争论,只会更加激怒对方,让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极大的克制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不争论不辩解,用智慧和理性来面对对方,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说话通俗易懂最重要
说平常话,不卖弄学识和文采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少讲大道理
对每个人都表现出礼貌、尊重
语言简洁明了,不绕弯子
聊家常的方式,让对方放下顾虑
放下架子,营造谈话气氛
第二章 谈吐优雅,尽展伊人风采
给人以哲理的启迪,腹有诗书语自香
用词优雅,话语会更动人
语带矜持,尽展优雅女性美
难以解释清楚时,要学会巧妙应对
不抬杠不争辩,伶牙俐齿不代表好口才
学会用委婉语
第三章 提问背后的真谛
保持疑问而不是质疑
提问越界就是冒犯
旁敲侧击,达到自己的目的
让对方参与到话题中来
问的问题越具体,回答的人越省力
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
有勇气提出尖锐的问题
第四章 人情味浓厚,亲和力尽显
用真诚叩开陌生人的心扉
学会尊重才能学会说话
有种动听叫微笑
暖心话最能打开心扉
友善,才能拥有人气
多一点滋润人心的人文关怀
把"我"的立场变成"我们"的立场
在晓之以理时莫忘动之以情
第五章 重视非语言沟通的感染力
语言跟不上,身体要及时补位
认真聆听就是给对方最好的关注
运用眼神架起沟通的桥梁
用手势强调重点
羞涩,最令人心动的表情
体姿,展现女人的优雅气质
第六章 沟通的关键在于制造共鸣
避免冷场,要挑人熟悉的话题说
找到"动情点",引发共鸣
看透脾性再说话,更容易攻其心
站在对方的角度给予理解
说对方关注的话题
像插花一样恰到好处地插话
说出的道理要让人听着舒服
对方的心理是你说话的风向标
第七章 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不要因为感性而缺少逻辑性
把话说过头了就是过分
说话的余地要靠自己留出来
思路保持清晰,语言适当模糊
忠告讲策略,不把意见强加于人
委婉拒绝,把握说"不"的分寸
必要的时候保持沉默
第八章 犀利而不失温情
有时候不能怕得罪人
话不多,全在点子上
言语果断,绝不拖泥带水
不因别人不高兴轻易改变自我
有的放矢的批评和建议
见解独到,表达才会独特
刚柔并济,巧达目的
第九章 会说软话,以柔克刚巧示弱
故意显示自身的缺点,拉近彼此的距离
关键时刻要会说软话
以礼貌的话语提出自己的请求
柔性的赞赏更能激励人心
想采访弱者,就要让弱者同情你
适当表达同情和关怀
第十章 用幽默寻找自我
幽默让尴尬不再尴尬
自嘲的魅力
妙用比喻,制造"笑果"
说话巧用典故,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幽默的最高境界是无意间的自然流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