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拓新之旅:巴斯夫与中国缘起1885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71518
  • 作      者:
    葛睿齐(Michael Grabicki)[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葛睿齐(Michael Grabicki),在汉堡大学与哥廷根大学攻读德语文学研究与政治学专业,在报社培训结业后曾担任《哥廷根日报》记者。后加入巴斯夫企业传播部门历任数职,2012年底前负责企业媒体关系。在此期间,Grabicki多次访问亚洲,并在他从事的媒体关系工作中关注和支持巴斯夫在中国的活动。
展开
内容介绍
  巴斯夫是德国的一家大型跨国化工企业。《拓新之旅:巴斯夫与中国缘起1885》是介绍了巴斯夫在中国150年发展历程的专著。巴斯夫作为一家化工企业,注重在石化一体化方面发展,但是并不只是眼于商业利益也十分注重对于人类所居住环境的保护。这是巴斯夫成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最值得我国企业尤其是化工企业学习和借鉴的。
展开
精彩书摘
  买办——东西方之间的业务中间人
  外语流利的中国中间人,所谓买办,在对外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为欧洲和北美贸易公司的日常业务提供支持。直到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之前,只有为数很少一部分中国办事人员,即所谓的公行(cohong),得到当时清朝皇帝许可,在广东广州与外国人做牛意。广州得益十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外贸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早在1685年,康熙皇帝就下旨准许此地开埠经商。广州足欧洲轮船进入中国的理想地点。19世纪下半叶,广州让位于上海。西方商人青眯上海足因为它在欧洲和美国的管辖范围之内。此外,上海也为经由扬子江进八中国内陆提供了方便。
  公行得到皇帝的许可与外国通商,积累了相当的财富。随着中国被迫解除贸易限制,更多的中国港口向外商开放,对中国中间人的需求在增加,他们协助外商处理业务并熟知货币和度量衡。西方商人猛然间发现冒出一堆想要跟他们做生意的中国商人,然而对他们的信用却一无所知,而且也几乎无法沟通。因此,外商如果想要接触中国的客户和业务伙伴,必须得找一个中间人。买办制度就此应运而生。一言以蔽之,经济和社会条件再加上文化障碍,使得两方商人必须雇佣一位买办才能在中国顺利做生意。“买办”一词来自葡萄牙语“comprador”,意为“买方”。中文译为“买办”颇为贴切。这一称谓来自葡萄牙在中国的管治地区澳门,随后成为西方人和中国人在本地贸易中对中间商的统称。。
  买办的功能可谓多种多样。他不仅是翻译和中间人,还为与中国商人进行的所有购买仃为和销售合同接洽事项提供担保,根据商品的不同,分不同的等级提交保证金。如果业务有闪失,买办也要承受损失。因此,他需要在外商公司提交一笔保证金。所以,买办不仅要有良好的经理资质和语言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本钱,同时还要负责介绍和雇佣包括从会计到佣人的职员,他要担保他们的可靠性,通常这些人都跟他有亲戚关系。这些人将薪水的一部分上缴给买办的情况也并不少见。买办的兴盛与中国整个商人阶层的兴盛相辅相成,他们的声誉随着财富的增加也在上升。
  买办体制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始终繁荣,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末。之后十年中这一体制逐渐式微,“此前外商的主要业务领域是跟商人做生意,但后来跟官府及工业企业的业务开始增长,而买办在这一领域却很少能有良好的关系网。”。买办体制衰落的原因有很多,国内的国际的都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国商人积累了更多的在华经验,中国话越说越流利:德国人在语言学习上尤其好胜。此外,一战也加速了这一体制的衰落,因为战时进口和投资都明显减少。。
  存仍以农耕为主的中国社会,买办担当了重要的企业家角色,很多成功的企业创建人曾经或者同时也是买办。不过,批评的声音很快就出现:“买办在中国商界普遍享有极高的声誉,迄今为止对公司来说不可或缺。经常有人提出,公司应该尝试没有买办也要存中国生存,鼓励自己的销售人员认真学好中文,抛开买办的中介直接与中国商人做生意,这样就能避免昂贵的买办机制,尤其避免在业务来往中被自己的买办欺骗的可能。”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故事是这样开始的(1885~1990年)
第一章染料拉开了序幕
第二章开拓中国业务的先驱
第三章稻田里的革命
第四章上海与重庆之间
第五章开启新时代
第六章凤凰涅槃
第二部分:建设与扩建(1990~2015年)
第七章餐巾纸上的总规划
第八章谈判马拉松开始了
第九章舞狮与童声合唱
第十章从愿景到投资
第十一章瞩目与承诺
第十二章南京的喜庆仪式
第十三章龙舟赛事和竖琴之音
第十四章德中同行——考验增强凝聚
第十五章扩建与效率
第十六章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
第三部分:制造者与市场
“巴斯夫与我”——来自中国的十段个人经历
“创新是我们两国之间的桥梁”
巴斯夫董事会副主席MartinBrudermuller(薄睦乐)与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对话
第四部分:附录
尾注
人名索引
图片来源
作者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