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文明
人类是由猿类进化而来,人类比猿类更加先进的地方是:人会说话、会制造使用工具、会使用火。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是简单的食物采集者,他们通过追捕食用动物、采集食用植物或渔猎食物为生。这种生存的方式受到大自然的影响,冬季,旧石器人类必须向更温暖的地方迁移;这个时期的人类,能够制造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是一个漫长的时代,大约从前250万年至前1万年。
我们把人类能够磨制和使用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大约从前1.8万年至前2000年,前2000年是新石器时代的下限。新石器时代的人们使用磨制石器,他们依靠种植食物和畜养动物为生,他们开始定居生活,一些简单的科学技术开始被新石器时代人类使用,这些技术包括:简单的植物种植方法(农业)、动物的畜养方法(牧业)以及房屋的基本建设(工业)。新石器人类有时也会迁移自己的居住地,但最多一年不超过三次,如旱季时会选择低洼地居住,而雨季时则往高地上迁移。新石器人类开始出现了对于文化的追求,他们开始在陶器上刻绘有象征意义的动物图案,这些图案具有美观性以及崇拜性的双重目的。
新石器时代人们给地球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农业生产技术上的革命,农牧业混合生产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其结果是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前100万年,地球上的人类约为125000人,而到了前1万年,地球上共有532万人。新石器时代是第一次世界性人口增长时期。
到了前4000年,在今天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地区(下称两河流域),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阶级、文字正在产生,与阶级和文字一起产生的,是城市文明。
新石器时代的人习惯于群居在一起,他们居住在各自的帐篷中,他们依靠两种方式保护生命,一是直觉性的保护,他们有固定的耕种和活动地区,任何外来人在白天进入这些地区他们都会察觉;二是饲养狗来保护家园,狗是通过驯化狼得到的,狗在夜晚保护人们的家园,防止生人侵入。
前4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开始使用金属农具耕种农田,农业剩余产品大量出现,农业剩余产品的出现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社会分工现象的出现,一些人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他们投入了手工业制造和商业,二是居住安全的问题,人们需要生活在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两河流域是平原地区,没有安全性相对较高的高地。于是人类的第一座城市,就这样出现了。
前5000年,苏美尔人建造了人类最早的城市乌鲁克,这是一座位于两河流域中西部的城市,乌鲁克城具有城市的所有特点:城市由规划建设出,城市被分割为祭祀区(神庙及祭司居住地区)、王宫、贵族居住区、平民居住区、商业集市;城市拥有可供商业交换的集市以及发达的手工业区。
乌鲁克城的城市公共建设水平极高,城内的房屋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人居住的舒适度,屋内的通风、采光在房屋建造时被考虑,水井作为必要的生活用品,成为城市内富裕家庭房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无法在自家打井的穷人们则可以在公共水井中取水。
城市的出现使城市文化开始出现,为了让自己的城市具有独一性,城市内象征性的建筑以及独特的偶像崇拜方式开始出现,在两河流域,一座城市就是一个王国,这种城邦文明的方式随后在世界很多地方被继承下来:古希腊文明中,一个城邦代表着一个制度和一种文化;在玛雅人的世界里,一个城邦就是一个王国。
前2500年,印度河中游地区出现了数座城市,其中有一座城市由古印度人建造在一块高地上,这座城市今天被称为摩亨佐?达罗,这是罗马城建造前人类最完美的城市。
摩亨佐?达罗在城市建设中使用了火砖,火砖使房屋的建设质量得到提高;所有房屋门窗都有统一的朝向,城市的布局以街道和建筑来区分,城市是由一系列的围墙和山组成,摩亨佐?达罗西部筑有长方形的围墙,东、南、北三个方向则有延伸出的山丘,形成天然城墙。
摩亨佐?达罗被设计为正方形,城市约5万平方米,街道笔直,主要方向是南北或者东西。大小街道和狭窄的胡同纵横交错,街道的下方,铺设了完整的城市排水管道;私宅排水系统连接入街区的排水系统,街区的排水系统又连接城市的排水网,形成整个城市的排水网络。
人类最早的蹲式厕所在摩亨佐?达罗出现,公共浴室也开始出现。摩亨佐?达罗的城市公共建设非常完美,在随后的2000年间,没有一座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能超过她的水准。
前753年,罗马开始建城,到了前265年后,罗马城被建设为一座拥有完美公共设施的城市,巨大的公共浴室、公共坐式厕所都出现了;大型的、可以进行竞技活动的广场也出现了。很多罗马无产者可以轻松的生活在这座城市中,但普通人的生活依然是残酷的:他们只能住在罗马街边简陋的住房里,往往三四家人合住在一栋二层楼中,夜晚噪音不断;普通罗马人无法享受到摩亨佐?达罗人的生活品质,摩亨佐?达罗人夜晚可以在家中上厕所,而普通罗马人夜晚只能通过马桶解决,第二天早上把马桶倒入公共厕所。
但罗马人也为人类的城市文明贡献了独一无二的内容:他们的独特且具有侵略性的城市文化。罗马人认为自己的祖先罗慕路斯幼时被狼抚养长大,狼因此成为罗马城的象征和圣物。城市文明在苏美尔人手中开创,在罗马人手中完善。今天,地球上的城市文明是一脉相传的,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城市中看到那些与苏美尔人、古印度人和罗马人城市中相同的东西,包括城市规划和独特的城市文化。
二、偶像崇拜
人从产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拥有敬畏之心,他担心自然界的突然变化,因为自然灾害可能使他缺少食物,地震和洪水则可能夺去他的生命;在产生敬畏之心的同时,人需要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和保护。这种心理上的安慰和保护带来了一种现象,即祈求现象。最早的人类,通过崇拜自然界的种种来祈求自己的生命可以被保护及延续,他们向天空下拜,企求老天风调雨顺,少些自然灾荒;他们向河水下拜,希望河水不要干涸,也不要突然上涨淹没他们的土地和家园。
人们很快发现,自然界中所有的一切,太阳是给予人类最多东西的。太阳使人温暖,人因此不至于被冻死;足够的日照可以使农作物健康成长;在缺少太阳的日子,在阴天和北半球高纬度的冬季中,寒冷、缺少食物的现象出现的频率极高。人类最早的单一崇拜物,就是太阳。
太阳神崇拜也是人类文明中最广泛的一种崇拜。在古埃及人眼中,太阳神被称为拉神,太阳神白天在尼罗河东岸升起,夜晚在尼罗河西岸降下,古埃及人认为,拉神在夜晚是不休息的,拉神因此成为古埃及人所崇拜的最重要的神祇;在南美洲印加人的眼中,太阳神是独一无二的神,是创世纪后为世界带来一切生命的神,而印加王则是太阳神在人间的代表;在中美洲托尔特克人和阿兹特克人眼中,太阳神是需要供奉的,用人类的心脏供奉,可以保证太阳不会突然消失。
偶像崇拜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无法避免的现象,在前,偶像崇拜已经开始分为以下几个类别:自然崇拜,太阳、月亮、植物甚至是石头都是自然崇拜的对象;动物崇拜,前很多民族出现了对牛的崇拜,其他崇拜对象还包括了凶猛的虎、狼以及具有灵性的猴;祖先崇拜,这是一种从新石器时代被保留下来的崇拜方式,在南美洲的莫契卡文明和印加文明中,祖先崇拜在重要性上仅次于太阳神崇拜;神灵偶像崇拜,这是指类对类人型的神灵崇拜,如古埃及人的冥神奥西里斯和女神伊西斯、苏美尔人的天神安和风神恩利尔、巴比伦人的神恩奇和马尔都克。
被崇拜的类人型神灵偶像,如奥西里斯、伊西斯、安等诸神,他们身上被突出的是非人的神性特征,这种对神性的崇拜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祭司群体,祭司们在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社会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在玛雅人的社会中,祭司还是知识的掌握者和独裁者。
古希腊人对此前的类人型神灵偶像进行了改造,在古希腊人所崇拜的奥林匹斯山十二主神中,宙斯、波塞冬、哈迪斯、阿波罗以及雅典娜,他们是以典型的人类形象出现的,他们拥有人类的体态和心理特点,奥林匹斯山众神拥有怒、苦、嫉妒等心理现象,这些神之间甚至互相攀比和争斗,这完全是人类社会中出现的现象。这种人格化的心理特征,使神灵崇拜成为古希腊人生活的一部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所描述的特洛伊战争,完全是被诸神主导的战争。
古希腊人的神灵崇拜方式使神被拉下了高高的祭台,成为普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古希腊人的酒神狄俄尼索斯,是一位经常诱人犯错的神,因为人在喝醉后总会做出格的事情,狄俄尼索斯被古希腊各城邦的知识分子们看做不道德神,但是对于普通人、尤其对于女人来说,酒神是一位好神,在酒神节中,世俗生活中的一切道德标准都被放下,人们在饮酒后可以放纵性的需求而不被谴责。对于酒神的崇拜可以看做是人类出于生活甚至是生理需要的崇拜,酒神节上没有复杂的祭祀方法,唯一的要求就是饮酒作乐,酒神节把人类的偶像崇拜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偶像可以为人类的享受而存在。
之前,绝大部分文明出现的偶像崇拜是多神崇拜,只有犹太人例外。
前2000年左右,犹太人来到了两河流域的乌尔城,犹太人首领亚伯拉在梦中听到耶和华神对他说道,“我必叫你成为大国,赐福给你,叫你的名字为大,而你也要叫别人得福。”耶和华因此成为犹太人唯一的神,巴勒斯坦是耶和华给犹太人的应许之地,随后,亚伯拉带领犹太部众在巴勒斯坦定居。
前1750年左右,因为巴勒斯坦出现旱灾,犹太人前往埃及避难,在埃及生活。在埃及避难和生活的时候,犹太人因为生活艰辛,同时又受到了埃及多神的影响,开始出现了多神信仰的苗头。
古埃及新王国建立后,新王国法老们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统治,甚至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犹太英雄摩西决定率领犹太人重回巴勒斯坦,在回程途中,摩西进行了清教运动,在西奈的沙漠中,摩西明确提出,犹太人必须信仰犹太教,犹太教的唯一神就是耶和华。在摩西十诫中,第一条约法就是“除耶和华外,无其他神。”
犹太教的单一神崇拜,对后世宗教的影响极深。伊斯兰教的教义是吸取了部分犹太教义后产生的,伊斯兰教的“安拉是唯一真神”的教义,正是从犹太教单一神崇拜中产生的。
从古希腊人开始,偶像崇拜开始与人类社会越来越近,神不再仅仅是崇拜的对象。一位功绩卓越的国王、英勇的武将、睿智的思想家,都可以成为崇拜的对象,这些崇拜的对象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接近,同时具有明确的社会功能,而且越来越细化。在中国人的封建社会中,出征、考试、岁末需要祭拜的偶像各不相同。
今天,偶像崇拜已经不具备太多的功能,更多的是年轻人情绪的表达。我们可以感受出偶像崇拜的意义:在公元1200年前,人在缺少安全时需要偶像崇拜来保护;现在,人在年轻和冲动时,需要偶像崇拜来弥补心灵的空虚。
三、欧亚大陆
我们身处的地球,形成于前46亿年,经过了将近四十亿年的进化过程后,在5.7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非脊椎类生物;地球的陆地形状在这一阶段是不断变化的,在4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集中在南半球,包括今天的澳大利亚和印度(次大陆),都位于南半球;1.7亿年前,南北半球的陆地紧密连接为一块完整的大陆;5000万年前,南北美洲已经脱离开,欧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与今天的位置相同。
1500万年前,当时的地球形状与今天几乎完全相同,世界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350万年前,一群南方古猿从今天的埃塞俄比亚东部向北方行走,这些南方古猿在行走过程中为了生存,他们开始了与自然界的一系列抗衡,在这个抗衡的过程中,猿类最终进化为人类。
在前250万年至前1万年间,地球上经历了数次冰河期,在冰河期到来时,人类需要在一个温暖的地区进行生活,他们往往会放弃原有的部落居住地,前往一个新的居住地去生活,这种迁徙产生了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最为激烈的地区,是欧亚大陆。
欧亚大陆指东起白令海峡,西至伊比利亚半岛最南端,北至西伯利亚,南至印度次大陆的欧洲与亚洲的陆地部分,欧亚大陆包括了亚洲85%和欧洲95%的陆地面积,这块大陆产生了一系列古文明,自东向西的顺序依次是:中华古文明(黄河及长江流域古文明)、古印度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巴比伦文明、古犹太文明、腓尼基及迦太基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凯尔特文明以及北欧古典文明(日耳曼古文明)。古埃及文明也应属于欧亚大陆文明的一部分,虽然古埃及的首都孟斐斯和底比斯均处于非洲大陆,但不论是法老时代还是希腊化时期,埃及都受到了欧亚大陆文明的直接影响。
欧亚大陆最早的文明产生于前5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地区,这是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文明以美索不达米亚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前4000年,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哈拉巴文明;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西北部,巴比伦文明在前2000年开始出现,这个文明的高峰是前1894年建国的古巴比伦国以及前626年建立的新巴伦国。
在欧亚大陆的西部,前2000年,克里特岛人建造出了城市和宫殿;前1600年在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文明出现了;前776年,古希腊人举行了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今天人类的生活中,从文化、艺术到机械制造,大部分流行和适用的思想和科学都是由生活在欧亚大陆上的居民们创造的,欧亚大陆的苏美尔人创造出了楔形文字,腓尼基创造出了辅音字母,古希腊人对腓尼基人的字母进行改进,创造出了希腊字母。
中国处于欧亚大陆的东部,西部的高原和山峰成为一道天然的屏障,从而使华夏文明得到了最大保护,保持了其发展的连贯性;游牧民族多次从北方向中国发动进攻,但几乎所有成功进入华北平原的游牧民族都被汉文明同化了,与欧亚大陆其他古文明不同,中华古文明较为封闭和单一,未受到其他文明和文化的冲击,儒家思想能够在中国流传两千余年,很大程度上是这个原因:古希腊人可以把他们的哲学传播到安纳托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却无法渗透入中国。中国文化中唯一接受的外来文化是佛教文化。
在欧亚大陆中,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国度和文明:包括阿卡德帝国、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古印度笈多王国、古希腊以及古罗马;人类历史上的主流宗教,基本上产生于欧亚大陆,包括基督教、佛教以及伊斯兰教;我们熟知的众神,从耶和华、基督、安拉、众天使,到奥林匹斯山众神和北欧诸神,都产生于欧亚大陆。
欧亚大陆是地球上人类文明最为发达的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欧亚大陆提供给各民族一个广阔的舞台,欧亚大陆的中北部以及中南部的美索不达米亚是平原地区,易攻难守,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可以轻松的渡过这个区域,波斯骑兵可以轻松的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后向安纳托利亚乃至希腊进攻,在北方的平原上,匈奴人的战马可以轻松的突破,剑指欧洲中西部区域。铁木真就是使用骑兵快速的从亚洲进入了欧洲,这个极端的例子表明,欧亚大陆诸文明的融合有着地理上的天然优势,不论是通过缓慢接触和接纳产生的融合,还是通过战争产生的融合,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帮助两个民族完成文化间的交融。
了解了欧亚大陆,有利于我们了解人类的历史与文明。
四、苏美尔人
在今天伊拉克的东南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地区,产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这一块土地被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间的土地。人类文明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点燃人类文明之光的,是苏美尔人。
美索不达米亚是一块河水冲积平原,春季泛滥的河水使土地变得异常肥沃,在前7000年左右,这个地区活跃着闪米特人以及一些印欧语系人,这些人当时处于旧石器时代末期,在这个时候,苏美尔人进入了美索不达米亚。
苏美尔人与闪族人和印欧语系人的长相完全不同,闪族人毛发茂盛、鹰勾鼻;印欧语系人脸部轮廓分明,眼眶深陷。闪族人和印欧语系人的头发呈褐色、红色或者金黄色,发质卷曲;苏美尔人则是典型的蒙古利亚人种,他们的身材比前两种人要矮小,发黑质硬,脖子短粗。苏美尔人因此被美索不达米亚的闪族及印欧语系原居民称为“黑头人”。
苏美尔人可能是从东北方而来进入美索不达米亚的,他们拥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他们会用陶器装水在旱季时灌溉农田;他们会使用木犁来耕种土地;他们懂得如何提取食用盐。这些农业知识很快使苏美尔人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领导者。
此前的苏美尔人一直是漂泊的,他们希望找到一个让自己拥有最好生活质量的土地,美索不达米亚满足了他们,被河水冲积过的平原异常肥沃,可以连续耕种,很快,剩余产品在苏美尔人的世界中产生了,商业交换也出现了。
前8000年,位于今天耶路撒冷北部的杰里科作为商业交换地而出现了城市的雏形,杰里科拥有城墙;苏美尔人则建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真正的城市,乌鲁克。
乌鲁克城约在前5000年被建造出来,乌鲁克城是一座典型现代意义城市,从城市规划来看,这座城市拥有居民区、神庙区、商业区以及贵族居住区;苏美尔人另外一座城市乌尔,则比乌鲁克更完美,乌尔居民挖了一条运河与幼发拉底河相通,运河环绕着城市,并被引入乌尔城内,战争期间,乌尔城的第一道防线是环城运河,第二道防线是城墙,乌尔城的这种建城模式一直被延续到1800年后的新巴比伦王国。
依靠着出色的农业技术,苏美尔人的世界里出现了(农业)剩余产品,出现了社会分工,出现了阶级,产生了城市,并最终产生了推动人类文明向前滚动的最重要基石文字。苏美尔人创造出了楔形文字,他们发明楔形文字的初衷是为了方便记录贵族农庄以及神庙农庄的收成和租金,这些农庄一般租给苏美尔的农夫们耕种,但文字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社会。
苏美尔人从前7000年前开始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前2004年,乌尔第三王朝被闪族埃兰人毁灭,残存的苏美尔人随后虽建立了伊新王朝,但他们还是消失在随后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民族交融大潮中,退出了历史舞台。在美索不达米亚生活了五千余年的苏美尔人,为人类留下了哪些遗产呢?
苏美尔人创造了人类最早的两院议会制度,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法典《乌尔纳姆法典》(乌尔第三王朝,早于《汉谟拉比法典》三百余年);苏美尔人拥有丰富的农业技术知识,他们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树木栽培和嫁接实验;苏美尔人发明了轮子,并把轮子迅速推广到战争中,苏美尔人是人类第一个使用战车的民族。
苏美尔人拥有丰富的天文知识,他们根据月亮的盈亏制订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农历,将新月第一次出现在天空与第二次出现在天空中的相隔时间,划为一个农历月份,苏美尔人的农历共有十二个月份;苏美尔人创造出六十位进制的计算方法,六十位进制是以每年的12月乘以人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后计算出来;随后,一天被分为24小时,一小时为60分钟,一分钟为60秒。苏美尔人还根据天空中星星的形象和位置的变化创造出星座学。
苏美尔人完成了人类的第一部药典,这部药典创作于前2100年左右(乌尔第三王朝)。苏美尔人把药物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包括了无花果、灯心草、藕、大蒜、罂粟、月桂等;动物药包括了鳖甲、水蛇、蜥蜴、蝎子等;矿物药包括了盐、泥沥青、铜、铁、硫黄以及河流(矿物水)等;此外,苏美尔人已经开始注重到精神疾病的出现,医生将精神疾病的病例用楔形文字完整的记录在泥版上。
苏美尔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学史诗《吉尔迦美什》,吉尔迦美什是一位乌鲁克君王,他以武功卓绝著称;同时,居住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因为其土地经常被洪水淹没,还创造出了一系列人类世界被洪水淹没、洪水中神灵救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成为后来《圣经》故事的创作基础。
苏美尔人的世界建立了一个系统的宗教信仰。苏美尔人的诸神在拥有神性的同时,也拥有了人类的一些特点,比如嫉妒;苏美尔人的女神伊斯塔尔在史诗《吉尔迦美什》中是一位放荡的女性神,但几乎所有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都把崇拜伊斯塔尔放在所崇拜偶像神的前三位,当萨尔贡一世建立阿卡德帝国时(前2371-前2191年),萨尔贡一世称自己为“伊斯塔尔的男人”。
从乌鲁克建国(城邦)开始,美索不达米亚的各苏美尔城邦一直在互相争斗,乌鲁克、基什、乌尔、拉伽什、埃利都各城邦间从未停止过战争,胜利者从失败者手中取得了各种各样的利益,从分享失败者的水源到安排将领担任失败城邦的国王。前2350年,苏美尔乌马城主卢伽尔扎西准备统一苏美尔各城邦,但被夺得基什王位的阿卡德人领袖萨尔贡一世击败;前2113年,乌尔纳姆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这是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最后一个强大的政府,前2004年被埃兰人毁灭。
在苏美尔人未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前,人类世界是混沌,没有文字,没有法律秩序,没有城市文明。苏美尔人创造了文字,创造了法律秩序,创造了城市文明。苏美尔人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在苏美尔人早期城邦以及乌尔第三王朝时期,普通人可以平静的生活,他们拥有基本的生命保障权和财产保障权。
五、楔形文字
前5000年,乌鲁克建国,乌鲁克王国是由部落转化而来,部落首领成为城邦国王,他身边的亲信成为贵族和祭司。拥有统治合法性的国王打破了部落间原有的平等分配土地的传统,他与贵族和祭司们拥有更多的土地,同时,部落平民变为农夫。乌鲁克的农夫们在耕种完自己的土地后,他们还剩有大量的时间,于是,这些农夫们决定向国王和贵族们租种土地。
国王和贵族们向农民们提供土地、农具和种子,农人们进行生产,并将剩余产品上交。这些农业生产中的地租、羊群数目、种子量和饲料量非常复杂,需要记录下来。于是苏美尔人成块的取下被河水浸湿的泥土,再取下河边的芦苇,将其削尖,用削尖的苇竿在潮湿的泥土上记录下各种收成以及需交的税收,然后再将泥版晒干保存。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在美索不达米亚产生并得到了发展,这个时间,大约在前4000年左右。
这是人类文明中最伟大的一刻,文字因为剩余农业产品的出现而产生。苏美尔人早期文字具有图画文字的特点,比如头这个字,就是人头的形象,水用两条波浪来表示;大约在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的图画文字已经非常完美,开始表现抽象的概念。比如嘴这个词,它拥有名词和动词的双重词性,名词是嘴,动词是说话。苏美尔人开始把一些图画文字结合起来表达,如果“嘴”和“食物”两个文字并列表示,那么“吃饭”这个词语就产生了。
大约在前2400年左右,苏美尔人的文字已经非常成熟,外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画文字越来越少,正规的象形文字出现了。此时的苏美尔文字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文字有一个三角形的尖头,有点像打尖用的木楔,这些尖头或向两侧横卧,或向上或向下。英国考古学家们把苏美尔人这种带有三角尖头、刻印在泥版上的文字称为“楔形文字”。
这是革命式的突破。首先,文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变化,图画文字是由芦苇竿尖写出,而楔形文字是用专用的楔形笔写出,此外,图画文字是从上而下书写,而楔形文字则是从左向右书写。
有了楔形文字,苏美尔人的一切都被记录下来,包括他们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在被发现的一块楔形文字泥版上,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苏美尔人留下的最早药典配方:“先将龟甲和荠茉以及纳加西筛过,揉成团;再用优质啤酒和热水清洗患处;然后再用这种药物抹擦患处;最后涂上油来按摩,并敷上捣碎的松香。”
苏美尔人的文字被铭刻在日常生活用具上,在乌尔第三王朝一个被当做计量工具秤砣的石鸭上,铭刻着这样的文字,“舒尔吉,强大的男人,乌尔之王”。我们可以轻松的根据石鸭上的文字推断出这个计量工具的制造及使用时间,这是乌尔第三王朝第二王舒尔吉时期的计量工具,舒尔吉在位48年(前2095-前2048年),正是他颁布了以他父亲命名的法典《乌尔纳姆法典》。
阿卡德王萨尔贡一世统一了苏美尔诸城邦后开始发动扩张战争,萨尔贡一世是通过谋杀基什前国王乌尔扎巴巴夺取的王位,除了他身上流着阿卡德人的血外,其他的一切是苏美尔化的。在扩张战争中,萨尔贡一世把苏美尔人的一切传遍了被他征服的地区,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西亚、叙利亚以及巴勒斯坦。
在巴勒斯坦北部地区居住一支闪族人名为迦南人,迦南人是闪米特人的西支。后世的古希腊人将他们称为“腓尼基人”。萨尔贡一世征服了巴勒斯坦和黎巴嫩,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也流传到这里。
前2000年,腓尼基人的世界里出现了字母,北部的楔形文字有29个字母,南部的线型字母有22个辅音字母。腓尼基字母中没有元音,但是字母的出现是一个新的革命。腓尼基人的字母约在前1600年传至克里特岛和伯罗奔尼撒半岛,古希腊人采用这些字母,并根据腓尼基人的字母在前900年创造出了24个希腊字母。
罗马人对希腊字母进行了改进,创造出拉丁字母系统,从而奠定了现代西方各国字母的基础。而这一切的一切,全部来自于苏美尔人用芦苇竿在泥版上记下的图画文字,图画文字进化为楔形文字;又在腓尼基人、古希腊人和罗马人手中,变成了今天西方各国的字母。
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结束后,随后的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几乎全部沿用楔形文字,使用楔形文字的民族(帝国)包括:阿卡德、古巴比伦、亚述、新巴比伦、波斯。毫无疑问,楔形文字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苏美尔人最宝贵和最伟大的财富,我们可以从楔形文字泥版上读到一切,从苏美尔人的生活到某位国王的性格。
用楔形文字铭刻在泥版上的《吉尔迦美什》史诗记载了这样一段话:神灵对纳西比丁说道,天将降大雨,你将成为鱼。被警告的纳西比丁建造了一艘坚固的方舟,用沥青涂抹船底,因此躲过了洪水。所以,一切思想,一切传说,全部起源于文字。
六、阿卡德帝国
前3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一切看来已经很完美了,这里遍布城市和农庄,每个城市都有人工运河,运河水灌溉着城外的农田。但表面的完美下,却是残酷的竞争。苏美尔人的各城邦都希望获得更多的利益,这些利益包括:更大程度的分享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公共水源、商业交换时获得更多的利益,城邦国王们希望得到最大限度上的宗教认同,但这种宗教认同必须建立在两个基础上,征服与自己同样操着苏美尔语的同胞的城市后再占领尼普尔城,尼普尔城是苏美尔人的宗教圣城,这里贡奉着风神恩格尔。
苏美尔人的城邦展开了一系列混战,国王的权力在战争中得到了加强,但王位因为战争也充满了不安全感。最早在美索不达米亚称雄的是北方的城邦基什,接着吉尔迦美什率领中部的乌鲁克城获得霸主地位,然后是南部的乌尔和拉伽什,城邦争雄的时间段大约在前3000年至前2500年间,需要指出的是,没有一个城邦能够真正统一美索不达米亚,一场战役结束之后,双方需要做的事情是谈条件,最苛刻的条件是失败城邦的国王丧失权力,最宽松的条件就是失败者认输,并表示服从胜利者的简单安排和要求。
混战了五百年后,苏美尔人中依然没有出现了一个强大且足以统治整个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随着战争的升级,雇佣兵制被引入了苏美尔诸城邦。美索不达米亚乃至整个西亚的原居民之一的闪米特人,此时成为苏美尔雇佣兵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闪米特人说闪米特语,从人种学来看,今天居住在巴勒斯坦、叙利亚乃至以色列的居民,他们具有染色体Y紧密联系,他们是典型的闪米特人的代表。而在前2500年,活跃在美索不达米亚的闪族人包括阿卡德人、库提人、埃兰人,这些人都是苏美尔人的雇佣兵。
前24世上半叶,基什城内一位阿卡德女祭司未婚产子,她将自己的儿子放入底部抹上沥青的摇篮中,再将篮子放入基什城的运河上。一位王室花匠捡到了这个孩子,由于养父为王室服务,这个孩子在十余岁时就进入王宫侍奉基什国王乌尔扎巴巴,且得到国王的宠爱,不到二十岁时,这个青年已经成为国王的近侍,他就是阿卡德国王萨尔贡一世。
此时的苏美尔人城邦混战依旧。在前2400年后,挑起战争的是苏美尔人南方的乌马城邦,而战争的起源,却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改革。
前2375年,拉伽什城邦国王卢伽尔兰达生活异常奢侈,他侵占平民乃至神庙土地,并开始大量增税,卢伽尔兰达的叔叔乌鲁卡基那召开公民和长会议会,罢免卢伽尔兰达,由他接任拉伽什王位。乌鲁卡基那担任国王后,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限制官员的权力和收入,对侵占平民财产的官员立即免职;减税;提高人权,给予更多的人公民权;进行河道建设,疏通了一条旧运河,并新建了一条运河。
自古地亚王后,拉伽什城在乌鲁卡基那的率领下再次复兴,苏美尔人内斗的传统因为拉伽什城的二次复兴再次出现,乌马国王卢伽尔扎西召开城邦联盟会议,决定攻击拉伽什城。卢伽尔扎西联合了乌鲁克、乌尔和扎巴拉三个城邦,卢伽尔扎西终于在前2371年攻陷拉伽什,拉伽什灭亡之后,卢伽尔扎西立即将战火烧向自己此前的盟友,他连续击败了乌鲁克和乌尔,随后击败了基什。被击败的城邦或者被卢伽尔扎西任命新国王(拉伽什),或者接受了被他统治的命运(乌尔与基什)。
基什国王乌尔扎巴巴被卢伽尔扎西击败后,平民异常不满,萨尔贡一世乘机发动暴乱,将乌尔扎巴巴推翻后成为基什新国王,其名萨尔贡的意思为“真正的王”。
萨尔贡一世认为此前苏美尔诸城邦国王的最大问题是他们没有常备军,士兵来自于平民,这些平民士兵效忠于公民议会或者长老议会。萨尔贡一世建立了一支5400人的常备军,常备军只效忠于萨尔贡一世。卢伽尔扎西的48位王公联军与萨尔贡一世进行混战,萨尔贡一世用弓箭兵屠杀了卢伽尔扎西联军的冲锋进攻,接着阿卡德人用骑兵冲锋的方式,击溃了逃跑的卢伽尔扎西联军,斩杀卢伽尔扎西。
整个苏美尔地区被萨尔贡一世的胜利完全惊呆,苏美尔人之间的内讧使他们丧失与萨尔贡一世抗衡的能力,面对战斗力强悍的阿卡德士兵,苏美尔人的城邦崩溃了,萨尔贡一世只用一年的时间就统一了苏美尔人城邦。接着,他一直向西北方向进军,拿下了巴比伦西亚,再往西拿下了叙利亚,最终占领了巴勒斯坦。苏美尔人、迦南人、埃兰人、阿摩利人、库提人,这些民族所占有的土地统统被阿卡德王萨尔贡一世所占有。后世的史学家将萨尔贡一世建立的阿卡德王国称为阿卡德帝国,这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多民族集权帝国。
萨尔贡一世所建立帝国的第二个特征就是“独裁”,尽管萨尔贡一世在征战过程中将苏美尔人的文化传播到他所占领的所有地区,但他彻底推翻了苏美尔人的二级议会制度(长老议会和公民议会),他提出“国家只能有一张嘴”,国家所有的政令完全由萨尔贡一世决定或颁布,各地方总督由他任命的阿卡德人担任;他开始统一度量衡以及信仰,他将阿卡德人的主神恩利尔定为帝国的主神。
萨尔贡一世利用军事建造的帝国给人留下的第三个印象就是残忍,苏美尔人与埃兰人都在他的统治下爆发起义,萨尔贡剿灭了起义,并屠杀了起义部队,这种帝国风格被保持下去,从罗马帝国到中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对于起义或者谋反者的态度只有一种,就是全部杀光。除了政体特征外,阿卡德帝国的一切都是苏美尔化的,风神恩利尔本就是苏美尔人的神,楔形文字由苏美尔人发明,帝国的工匠和学者们大部分都是苏美尔人。萨尔贡一世死后,他的孙子,第四任阿卡德王纳伊姆辛的唯一工作就是平息各地的叛乱,纳伊姆辛在位36年,他的残忍程度不逊于他的爷爷,他多次亲率部队征战,击败了西方埃布拉,击退了北方山区的卢比人,纳伊姆辛将自己称为“神纳伊姆辛,阿卡德人的神,天下四方的统治者”,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把自己称为神而非神在人间代表的君王。
前2255年,神纳伊姆辛没有摆脱人的自然规律,因年老而死亡,他的儿子沙尔卡利沙无力应对各地的叛乱,此时的阿卡德帝国已经不存在了,王国领土只剩下阿卡德城,苏美尔各城邦纷纷独立,阿卡德人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地区总督或自立为王或被推翻,前2193年,沙尔卡利沙被刺杀,阿卡德城随后被攻陷。
苏美尔人乌尔纳姆在前2113年成为乌尔城的国王,他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乌尔第三王朝是苏美尔人最后的黄金时代,前2004年,闪族埃兰人与库提人的联合部队灭亡了乌尔第三王朝,阿卡德人与苏美尔人的时代结束了。
乌尔第三王朝被灭亡后,一支从叙利亚进入巴比伦西亚的闪族部落在巴比伦附近定居,这支被称为阿摩利人的闪族部落,创造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第二次辉煌,他们创造了古巴比伦王国。
七、法老王朝
尼罗河,发源于布隆迪高原,从埃及注入地中海。这条河流创造出无数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中最伟大那个当属古埃及。尼罗河创造出伟大的古埃及文明,创造出了法老王朝;创造出了那些令今人们津津乐道的众神,创造出了精美而写实的雕刻艺术和带有强烈宗教和王权色彩的建筑;创造出了古埃及特有的、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象形文字。尼罗河的这些伟大成就,直到今天依然影响着我们。
长约6741公里的尼罗河,其汛期是4-6月间,她的上游多高山峡谷,在苏丹的首府喀土穆北,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汇集在一起,两条河流汇合处北,有六个大瀑布,最北端的第一瀑布位于阿斯旺以南,尼罗河第一瀑布以北的广大地区被称为下埃及,第一瀑布以南至青白尼罗河交汇处,被称为上埃及。前5000年,上下埃及的尼罗河畔开始出现村庄,尼罗河汛期固定,河水冲积平原异常肥沃。于是,美索不达米亚发生的故事在二千年后的尼罗河流域也出现了,剩余农产品出现了,阶级出现了,前4000年,上下埃及各自形成王国,战争也出现了。
上下埃及的国王们一直在战斗着,这个战争直到前3100年才结束,当时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利用各种方式——包括收买下埃及贵族们,最终彻底的占领了下埃及,美尼斯统一了埃及,他将自己称为“法老”,在古埃及语中意为大房子,法老就是将一切都罩入其中的大房子。
古埃及的法老王朝延续了2800余年,其间,有其他民族的征服者进入古埃及,并一度占领下埃及土地,但这些外来者的首领也将自己称为法老。从前3100年至前332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埃及时,埃及一共经历了8个阶段三十一个法老王朝,其断代历史如下:早王朝时期(前3100——前2686年)、古王国时期(前2686——前2181年)、第一中间期(前2181——前2040年,其中第九、十王朝为赫拉克利奥波利斯王朝)、中王国时期(前2133——前1786年)、第二中间期(前1786——前1570年)、新王国时期(前1570年——前1085年);塔尼斯王朝(第21王朝,前1063——前945年);后王朝时期(前945年——前332年)。
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了上下埃及,他将统一的埃及首都定在下埃及的孟斐斯(今开罗西北),美尼斯在位26年,他的陵墓建于距离孟斐斯南约五百公里的阿拜多斯,阿拜多斯是一座宗教城市,在前3100年至前2600年的五百年间,尼罗河西岸的阿拜多斯的主要用途就是死去法老陵墓的所在地。美尼斯的接任者阿哈的陵墓也葬于阿拜多斯,阿哈的陵墓是一座长方形的平顶泥砖墓,这座墓被后来的阿拉伯人称为“马斯塔巴”,即长方形凳子。
法老的遗体葬于宗教中心,想表达的概念是,法老与神是一体的,法老是神选中的统治埃及的人间代表,从美尼斯开始,所有法老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抱有这个信念。这带来的问题是,法老们必须处理好自己与神权之间的关系,祭司作为神的世俗化代表,法老们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与他们分享权力。在新王国的第十八王朝,一名名为阿赫那顿的法老试图削弱阿蒙神祭司的权力,结果是失败的,阿蒙神的祭司们在阿赫那顿死后剥夺了他的荣誉,声称他是一位“异端”。
在古王国的第三王朝时期,法老们拥有越来越多的权力,乔塞尔法老执政时,他的宰相伊蒙荷太普设计了层级金字塔陵墓,乔塞尔的权力几乎达到顶峰,在他死亡后,约有580名宫廷近侍陪葬,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法老依然需要侍奉,不过,乔塞尔的行为并没有被后世法老们效仿。
乔塞尔的行为引申了另外一个话题,古埃及人对于死亡的态度。古埃及人认为,死亡是生命的另外一个轮回,太阳白天从尼罗河东岸升起,夜晚在尼罗河西岸降下。白天,太阳神拉在人间巡视,夜晚,拉神在冥府巡视。很快古埃及人又为冥府找到一位真正的控制者,冥神奥西里斯,这是一位被弟弟陷害而死的神,因为妻子伊西斯和儿子荷鲁斯的忠诚,他得以复活并控制了冥府。
第四王朝时期,法老的权势达到了顶峰,从斯尼弗鲁到胡夫,每位法老都把兴建自己的陵墓当做最重要的事情,因为这关系到法老死后的世界,金字塔可以帮助法老在另一个世界中重新控制一切,成为阴间的“大房子”。大规模兴建土木需要钱,法老要求古埃及各州的州长绝对忠诚,同时他拥有一支可以按时征税的队伍,法老的征税队臭名昭著,为了获得税款,征税队可以将欠税的平民扔进尼罗河,用来警告其他无法按时交税的人。
古埃及的社会等级也在第四王朝时期成型,贵族就是贵族,他们的身份是世袭的,农民就是农民,这个身份也是世袭的,甚至连书吏的身份都是世袭的;祭司阶级的身份不仅仅是世袭的,在未来他们还拥有越来越多的权利。农民和奴隶的起义贯穿了第五王朝,并且最终推翻了这个王朝。第六王朝时期,法老的权力已经不如以往,各州的州长形成割据势力,法老仅仅能控制首都附近的土地;第七王朝时期依然混乱不断,政府完全失控,最夸张的一种说法是农民耕地时,需要自带盾牌,以防止暴徒袭击。
第十二王朝时期,埃及似乎进入了一个短暂的恢复时期,大量的水利工程开始修建,法老们也意识到,尼罗河水的丰润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农业的丰收可以保障他们的统治。第十三和十四王朝统治各有一百余年,前1650年,一支具有欧亚大陆雅利安人特征的部落突然从东方攻入下埃及,这群人身着盔甲,挥舞着短弯刀,十四王朝的军队溃败了,孟斐斯落入敌手,古埃及人认为这是诸神对于法老们的惩罚,他们将这群外来征服者称为“喜克索斯人”,古埃及语的意思是“外来的统治者”,古埃及人接受了外来征服者的统治,喜克索斯人在孟斐斯建立了第十五王朝,但他们以阿拜多斯为界,没有向南发动进攻。。
古埃及的世族们在底比斯又建立了一个首都,古埃及南方的十六、十七王朝与北方喜克索斯人的第十五王朝对立,前1570年,阿赫摩斯在底比斯成为第十八王朝的法老,他开创了古埃及的黄金时代,新王国时期。
阿赫摩斯先是平定南方努比亚人的叛乱,接着使用浅底帆船装载部队,从尼罗河上快速进攻孟斐斯,他成功地赶走了喜克索斯人。第十八王朝的法老依次是阿赫摩斯、阿蒙荷太普一世(他向南攻到了尼罗河第四瀑布,彻底击溃努比亚,接着向北方进军,拿下巴勒斯坦、叙利亚,最终打到了美索不达米亚)、图特摩斯二世、哈特舍普苏(女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再次攻入美索不达米亚,确立了古埃及在北非和西亚的统治地位)、阿蒙荷太普二世、图特摩斯四世(击败了新兴的赫梯人,确立一位新神阿顿神)、阿蒙荷太普三世(善于享乐,无武功建树)、阿赫那顿(异端法老)、图坦卡门(少年法老)、阿伊、赫伦希布。第十八王朝统治了埃及385年。
拉美西斯建立了第十九王朝,他的孙子拉美西斯二世完成了古埃及最辉煌和完美的篇章,拉美西斯二世在卡迭石之役中彻底击败了赫梯人,古埃及的建筑越来越豪华,但只是为法老和贵族们准备的。
进入前最后一个千年后,古埃及数次被利比亚人和波斯人统治,当亚历山大在前334年从波斯人手中得到埃及时,古埃及的法老王朝结束了,开始了托勒密王朝的希腊化时代。
八、金字塔
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人准备建造一座神庙纪念城市的保护神——月神伊南娜,此时的乌尔已经是一座大城邦,城外他们还拥有六十七个村庄,村庄包围着乌尔城,城外的农夫们同样是乌尔公民。伊南娜是所有乌尔人的神,这座神庙必须让所有乌尔人看到。于是,一座巨大的三层台阶式神庙在乌尔城的东北部建起,神庙高约75米,即使在城外30公里处,平原上耕种的乌尔农夫依然可以看到这座神庙。
乌尔城的伊南娜神庙,是人类最早的金字塔式建筑。整个地球上,也布满了金字塔式的建筑。在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前3000年后,几乎每一座苏美尔人的城市都有台阶式金字塔神庙;在北美,伊利诺伊州的原居民在前开始建造金字塔状的人造土丘;在中美洲,玛雅人、托尔特克人和阿兹特克人对于台阶式的石质金字塔异常迷恋,活人祭祀在他们的金字塔上上演。整个中美洲,只有帕伦克城第11世玛雅君主卡帕尔金字塔具有坟墓功能,其余的金字塔,是互动型的宗教活动场所。罗马人也建造过金字塔,这些金字塔的材质各异,材料包括了闪长岩和大理石。
全世界大部分的金字塔都是一种宗教活动的场所,国王、祭司和普通百姓们以金字塔为中心进行着互动,不论祈祷还是祭祀,所有人在活动时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有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个例外,古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的坟墓。
万物终消逝,金字塔永存。
这句阿拉伯谚语描述的是开罗吉萨金字塔群的宏伟和壮观,古埃及金字塔是古王国第三、四王朝的重要标志和产物。伊蒙荷太普为第三王朝的乔塞尔设计出层级金字塔,伊蒙荷太普的另一个创举是,他放弃此举建造马斯塔巴式陵墓的建筑材料泥砖,改用石料建起乔塞尔层级金字塔,乔塞尔层级金字塔是人类最早的石质金字塔建筑,
第四王朝开国法老斯尼弗鲁,则对层级金字塔的外貌进行了改变,出于美观的要求,斯尼弗鲁先是修了一座八阶的层级金字塔,然后再用碎石将每层的空隙填满,最后,再用石炭岩将整个层级金字塔包裹起来,形成了最终的角锥体金字塔,斯尼弗鲁的锥体金字塔的四边角度非常狭小,因此又被称为弯形金字塔。
在乔塞尔层级金字塔周围的建筑中,出土一份宗教文献,上面清晰的记载了乔塞尔金字塔的作用:“为他(国王)架起通向天堂的阶梯,他可以由此登上天堂。”由此可以看到,金字塔是具有明显象征意义的陵墓,它是帮助死去的法老们前往在天堂的阶梯。
在斯尼弗鲁的弯形金字塔中,金字塔不仅具有将法老带上天堂的功能,金字塔还被认为是太阳拉神的一种象征,弯形金字塔的四个侧面都可以折射阳光,就如同破云而出的太阳将阳光洒向地球一样。金字塔上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愿天空为你增强太阳光!这样,你就可以上天堂作为拉神的眼睛!”
斯尼弗鲁是一位武功强大的法老,他平定了西奈半岛上闪族人的叛乱,古埃及国力在斯尼弗鲁时期也达到了第一个顶峰期,斯尼弗鲁一生建造了三座金字塔,这些金字塔石料的运输过程中需要木材,金字塔的角架也需要木材,他还派船前往黎巴嫩购买杉木。总体来说,斯尼弗鲁还不算太奢侈,国力还能满足他建造金字塔的要求。而斯尼弗鲁的儿子胡夫,则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即我们所说的大金字塔,它修建于前2670年,整个金字塔建造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塔高原为146.59米,经过数千年的风蚀,现在高为137米,塔基成四方形,每边宽约230米,塔基面积约为52906平方米。胡夫金字塔四个角均接近90度,整座塔共用巨石230万块,平均每块重约2.5吨。
胡夫死亡之后,他的儿子考夫拉在胡夫金字塔边上建造了考夫拉金字塔,高度为143.5米,但塔身更加陡峭,四个角的角度约为53度;在考夫拉金字塔的左侧,是孟考拉的金字塔。考夫拉时代,因为赋税过重,人民一度爆发了起义,孟考拉修建的金字塔就小了许多,原高65.5米,而在孟考拉金字塔南边,还有三座小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由胡夫的弟弟海米昂设计(发现了相关海米昂的铭文),建造者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时期的建筑工人和农夫们,他们通过为建造胡夫金字塔而获得免税以及免费食物的报酬。有关金字塔是奴隶建造的说法已经被推翻了。
在吉萨高地附近,有一块巨大的石灰岩采石场,但建造吉萨(胡夫)金字塔群所需的石料主要还是在尼罗河岸边开采的,开采完后石头装上船,再用船将石头运到吉萨金字塔附近的尼罗河码头。运输船为平底驳船;然后,用盐和硝石修建一条从码头到金字塔的缓缓上坡道,将码头与金字塔相连,每一块石头从船上卸到码头时,石头左右两侧下方都会放上木橇,石头被绳子绑住,前方的工人顺着斜坡向前行走,一边行走一边用绳索拉动着石头,后方的工人在遇到坡道坎坷(因不断运输时磨损所致)无法前行时,就会撬动木橇。修建金字塔的石块就是这样一点点被运到金字塔上。
建造金字塔消耗了大量的国力,第五王朝时金字塔依然作为法老的陵墓存在,而且金字塔内出现了大量的祈祷用的象形文字(祈祷法老在另一个世界里可以拥有同样的权力);第六王朝是一个混乱的王朝,地方割据势力(州长)和各个世家都认为自己有权力与法老们平起平坐,但农民起义不断爆发,起义者和盗墓者们把进入法老金字塔进行劫掠当做最快乐的事情,到了第十二王朝时期,金字塔变得窄小而粗陋,随着喜克索斯人的入侵,金字塔最终不再建设。
新王国时期的国王们把位于底比斯城尼罗河西岸的王陵谷当做尸体的安放地,金字塔最终成为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象征。
九、古巴比伦
美索不达米亚。
乌尔第三王朝被闪族部落摧毁之前,美索不达米亚已经陷入混乱之中,这里除了有埃兰人和库提人,还有一支被苏美尔人称为“马尔图人”的闪族游牧部落,这支部落在巴比伦西亚地区定居下来,苏美尔人嘴中的马尔图人,是历史学家嘴中的阿摩利人,他们还有另外一个更加震撼的名字,古巴比伦人。
前2004年,埃兰人与库提人的混合部队攻陷乌尔城,屠城,苏美尔人形容当时乌尔的惨况:“人的尸体如同太阳下的脂肪一样慢慢分解”。不懂得城市文明的埃兰人毁灭乌尔城后就离开了,残存的苏美尔人凝聚在一位苏美尔王公伊比什的周围,控制乌鲁克城的伊比什创造了伊新王朝。而在乌尔灭亡前的前2029年,阿摩利人首领纳普拉努姆建立了拉尔萨城邦;商业城市马里因为可以获得丰厚的税收也发展起来,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第三大城邦。三大城邦的混战进行了一百余年,谁也无法获得绝对的胜利。
前1894年,阿摩利人苏姆?阿布姆在巴比伦西亚的南部、东距基什城十公里、幼发拉底河左岸建造了一座城市,这座城市被苏美尔人称为KA?DINGIR?RA,被阿卡德语人称为Bel?ilim,,这两个词的意思是相同的,即“神的大门”。后世的古希腊人给这座城市一个更响亮的名字,Babylon(巴比伦),阿布姆创造的正是古巴比伦王国。
三大城邦中无人注意到巴比伦的建国,他们依然在互相争斗着,古巴伦王国得以迅速发展,古巴比伦王国与伊新王朝和马里城邦关系紧密,定期向他们提供赋税,为此,古巴伦王国受到了拉尔萨的进攻,前1794年,拉尔萨王里姆?辛灭亡了苏美尔人的伊新王朝,马里则被闪族的亚述人征服。
前1792年,古巴比伦第五王辛?穆巴里特辞世,他的儿子汉谟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第六王,此时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一个长约130公里,宽约32公里的小国。汉谟拉比担任国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和疏导水利设施,第二件事就是重修(建)巴比伦城墙。由于伊新和马里的失败,古巴比伦王国在拉尔萨眼中只是个三流城邦,汉谟拉比宣布古巴比伦效忠于拉尔萨王及拉尔萨王的使臣,他的忠诚并没有得到拉尔萨王的回应,拉尔萨王做出的唯一表示是,他不再主动进攻忠于他的弱小城邦巴比伦。已经臣服拉尔萨王的马里城邦,依然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盟友。
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汉谟拉比手中的古巴比伦王国,已经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一个大国。埃兰人突然从西部向美索不达米亚发动进攻,拉尔萨王必须找到一个盟友来对抗埃兰人,拉尔萨王里纳?辛选择了汉谟拉比。
依靠与拉尔萨王的盟约,汉谟拉比轻松挡住了埃兰人的进攻,与萨尔贡一世一样,他也建立一支常备军队,常备军里的士兵和将领,被分配给予田园、房屋和牲畜,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田地租给别人租种。一旦成为汉谟拉比的士兵,你可以拥有一份不动产业,这些产业可以世袭,如果士兵死亡或者被俘,他的儿子有权利全部或者部分继承这份产业,前提是儿子再次成为汉谟拉底的常备军士兵。
汉谟拉比决定征服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他成功了,他向马里派出了部队,把马里从亚述人手中解放出来,马里与古巴比伦结成联盟后,汉谟拉比向拉尔萨进攻;汉谟拉比用围城的战术包围了拉尔萨王国第二大城沙比尔,成功拿下后汉谟拉比没有屠城,而是将城里原有的士兵编入自己的队伍,接着,汉谟拉比再次用围城的战术拿下了拉尔萨,由于沙比尔城的前例,拉尔萨的士兵纷纷投降,汉谟拉比轻松摧毁了不可一世的拉尔萨王国。
最后,拿下拉尔萨后,汉谟拉比突然进攻马里,前1759年,汉谟拉比拿下马里城;接着,汉谟拉比挥师北进,他的主要对手现在变成了闪族亚述人。
亚述人异常凶悍,但是此时的亚述部落四分五裂,不成气候;汉谟拉比的常备军拥有皮质盾牌、扁斧和长矛,而且富有战斗经验,古巴比伦人成功击退了亚述联军。前1755年,汉谟拉比正式统一美索不达米亚和巴比伦西亚,并占领了叙利亚大部分,帝国最南方位于波斯湾出海口,最北方位于阿淑尔城北部的地中海港口,与阿卡德帝国一样,此时的古巴比伦王国也“连接了上海与下海”。
汉谟拉比在完成帝国霸业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除了颁布并实施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他还对城市规划提出要求,统一后,古巴比伦王国所有的城市必须按照古巴比伦城的模样建设,城内建有运河,并有宗教区、行政区、居民区、商业区和手工业区,五个区域被城内运河网分割,运河上的桥梁是城内互通的方式。
汉谟拉比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政府体系,这个体系中包括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和宗教五部门,五部门领导由汉谟拉比任命,并绝对服从于汉谟拉比的意志;汉谟拉比也任命总督管理帝国边远地区,但总督受到监视,王室成员和祭司们可能会突然前往该总督领地视察,一旦发现有总督有贪污或不忠的情况,就地免职。汉谟拉比还允许普通百姓给他写信,鼓励他们检举贪污和不忠的官员,不过,如果一个人检举官员而无法证明他检举的真实性,他会被处死。
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手中达到极限,前1750年,汉谟拉比死亡,王国陷入了衰落,帝国的南方受到了印欧语系的加喜特人的进攻,北方受到另一支印欧语系赫梯人的进攻,前1595年,古巴比伦亡国。
十、汉谟拉比法典
“强大的王、巴比伦之王、阿穆鲁全国之王、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王,四方的王汉谟拉比,被天神安努选定;诸神已就全世界选定巴比伦,并在这里建立一万年永不被摧毁的王国。安努及诸神叫道,“汉谟拉比,你当使正义传遍四方……你当教化万民……你当保全巴比伦的财产……你确是我们忠实的奴仆。”
这段话,不是古巴比伦王国某个祭祀场景的开场白,而是一部法典的前言,这部法典就是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
人类最早的法典是乌尔第三王朝第二王舒尔吉以其父名命名的《乌尔纳姆法典》,这是一个非常宽松的法典,宽松体现在对于人命案件的判断,允许罪犯用金钱赎买自己的罪行,在交不起巨额罚金的情况下再处死,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恶性杀人案并不多见,也没有人愿意用交巨额罚金的方式去伤害别人。
但乌尔第三王朝被灭亡后,美索不达米亚和巴比伦西亚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中,自由人和奴隶之间的区别并不大,一旦一个城市被攻破,整个城市的居民就会全部沦为奴隶,汉谟拉比统治的古巴比伦王国中,奴隶数目剧增;此外,由于战争和天灾,很多时候农民需要贷款来获取最基本的种子以及生活费用,高利贷商人产生了,伴随着高利贷商人的出现,是无休止的诉讼。
一部更完善,比《乌尔纳姆法典》更能保障统治者利益的法典出现了,这就是《汉谟拉比法典》,这部法典向我们展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经济和社会情况,《汉谟拉比法典》第89条如下约定:每借一库卡谷物一年,第二年需还100卡谷利息,一库卡约合300卡,谷物的年利率约为33%;每借一西克勒银,第二年需还六分之一西克勒又六塞银的利息,银的年利率约为20%。如果无法还清所借款项,借款人须把自己或者家人送入借贷人手中服役三年,第四年自由。
法典对土地关系进行法律确定,王田不容侵犯和占领,服役田(士兵的不动产)不可以买卖和转让,王田可以对普通人出租,租金至少占该田理论收成的一半,如果租种人第二年无法交纳第一年的租金,就成为债务奴隶。
杀人者死的定律体现在同阶层人之间,一个自由民A杀死另外一个自由民B,A处死,如果A杀死的是B的儿子,那么就应该处死杀人者A的儿子,如果杀人者A无儿子,再处死A。王室成员或将领杀害自由民,他们不需以命偿命,可以用交纳罚金的方式免责,如果杀死奴隶,只需要赔奴隶主人20西克勒银;奴隶只要敢对自由民动拳,就要割去耳朵。
奴隶是不受法律保护的阶层,一个商人杀死属于自己的奴隶,不需要负责任;奴隶的标记是独特的发式和文身,任何人帮助奴隶抹去文身或者发式,处死,如果是在不知(对方是奴隶)情的情况下,无罪。但法典中还有一条非常有趣的法规,我们来看一下。
法典规定奴隶的价格约为20西克勒银,当时约合一头牛的价格,这个价格体现在抵押关系上,在正常情况下,奴隶的价格是变动,美丽的女奴可以卖到80西克勒银以上,身体强壮可以被培养成保镖的男奴,可以卖到90西克勒银。但如果一个自由民A欠另一个自由民B钱,A决定用奴隶抵债,那么抵债的奴隶最高只能作价20克勒银。如果A抵押的是一个债务奴隶,该债务奴隶的前身也是自由民,如果该债务奴隶在被抵押到自由民B手中时死亡,自由民B会被处以死刑;而如果A没有抵押该债务奴隶,该债务奴隶在为A服役的三年间死亡,A不需要负责任。这条奇异的法规说到底,保护的还是自由民A的利益。
社会伦理关系被正式列入《汉谟拉比法典》中,这是《乌尔纳姆法典》中缺失的。
领养、过继、娶妻都可能会对家庭产生经济分割,必须对领养、过继以及娶妻后的家庭(经济)关系制订契约,该契约在领养、过继和娶妻之前进行约定,一旦约定成文,违反者将不受到任何保护。
对妇女和儿童实施性犯罪的,一经证实,立即处死;与自己女儿乱伦,流放,永失自由民身份;与自己母亲乱伦,两人一起被淹死。
《汉谟拉比法典》鼓励普通人对于违法的事情进行检举,但检举的成本很高,《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对于诽谤罪的处理,如果一自由民对另一自由民或者官员进行检举,经调查不属实,检举者将被处以死刑。
《汉谟拉比法典》中某些细节异常严苛,但这部法典具有创时代的意义,因为在《乌尔纳姆法典》中,还有残存的氏族社会约定,而《汉谟拉比法典》则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商业性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