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汉字,一酌水墨的故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262447
  • 作      者:
    海上,符马活,曹寇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汉字,一酌水墨的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融合古诗词、考古、语言学重回汉字文化初始现场,找回汉字根本的思维与记忆!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以及世界文明宝库中的艺术瑰宝。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简化字,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一一揭开。

展开
作者简介

  海上,先锋诗人、自由作家,被称为“文化妖精”。中国《现代汉诗》、《大骚动》、《文化与道德》编委,美国国际汉语诗刊《一行》的中国代理人。海上对汉字和中国文化有独到的研究,其先锋性十足的诗文、无限的哲思与精彩的诗写实植根于古老的中华文化传统。海上对艺术有独到的见解和造诣,其书法、绘画亦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堪称“通人”。


  符马活,70年代生于雷州半岛。当代作家、诗人、书法家。曾任广东省中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创办民刊《三只眼》《诗文本》《诗江湖》等。编有诗选、民间歌谣等多部。出版个人作品集《季节的感觉》《活字纪》《结字录》《印字迹》《雷州換鼓探究》等十部。广东雷州文化研究者。


  曹寇,先锋小说家。小说语言独树一帜,简洁直接,粗野而不失优雅,构思奇特,意蕴深远。被誉为才华和潜力的当代青年小说家。代表作有《割稻子的人总是弯腰驼背》《能帮我把这袋垃圾带下楼扔了吗》《我和赵小兵》《挖下去就是美国》《朝什么方向走都是砖头》等。著有小说集《操》《喜欢死了》《越来越》《屋顶长的一棵树》,长篇小说《十七年表》(原名《萨达姆时期的生活》),文史作品《藏在箱底的秘密性史》,随笔集《生活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讲述中国具代表性汉字的来历、演变,分别说明了它们是如何由甲骨文、金文向小篆、楷书、简化字演变的;同时通过形体分析,具体地解释了每个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内在关系;还以古代诗文中的例句为证,述及了每个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以及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故事与体现的各个时期民族文化的特点,意在让读者在“识字”的同时,了解中国历史,领略传统文化。

展开
精彩书摘

  盘古的生死

  西方人认为,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了人类和世上万物,第七天休息,“礼拜”或“星期”或“周”就是这么来的。上帝究竟是谁,长什么样呢,却没人知道。或许,上帝只是一股伟大而神秘的力量。我们中国人却认为,创造我们这个世界的是一个具体的男人,他还有个名字,叫“盘古”,是条好汉。

  在古史传说中,盘古并非无父无母,在他出现之前,有一个叫“帝江”的东西,也叫“混沌”。这个东西没有七窍,像个大袋子-近代科学家提到过宇宙形成之前的时空状态似乎也正是这样。后来来了两个家伙,就是时间和空间,分别叫“倏”、“忽”。这二老商量了一下,觉得帝江都这么大年纪了,老是不开窍太不像话了,应该给帝江开开窍。所以他们就用了七天工夫,给帝江开了七窍。这和西方神话倒是有了共同点-都是七天。盘古是帝江腹部的睡汉,一睡就睡了一万八千年。联系到帝江的袋状形象,很像一个胎盘,所以经过一万八千年的孕育,盘古这个胎儿便应运而生了。

  新生儿盘古对于醒来后所面临的世界很不满意,它太黑暗、狭窄。所以他拔下自己的一颗牙齿,把它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抡起来就向周围劈砍。牙齿变为板斧,这让我们联想到上帝取下亚当的肋骨变成了夏娃。

  所谓鬼斧神工,劈砍出来的结果虽众所周知,但有必要简单地介绍一下:

  清新并且轻盈的物质向上飞扬,形成了天;浑浊并且沉重的东西沉淀下来,形成了地。不知过了多少年,天终于不能再高了,地也不能再厚了,盘古这才不劈砍了。

  干了这么伟大的事儿,盘古累了,就又躺在地上睡着了。他呼出的气变成了云雾,打呼噜的声音就是打雷,左眼变太阳,右眼变月亮,头发变繁星。此外,他的血管成了江河,肌肉成了沃野,汗水成了雨露。他的头是东岳泰山,脚是西岳华山,左臂是南岳衡山,右臂是北岳恒山,肚皮则是中岳嵩山。

  有一种说法认为,盘古躺下去后就死掉了,灵魂变成了人类,所以说人类是万物的灵长。这个说法比较抒情,但和后来的传说出入较大,因为这时候还没有人类,人类是女娲用黄土捏出来的。笔者倾向于“盘古不死”说,不过如果他再次醒来,大概就是电影《2012》中天塌地陷世界末日的景象了,所以我们希望盘古还是好好睡觉,大家折腾的时候尽量动静小点,千万不要把他吵醒。

  盘(盤、鎜)盘子,敞口而扁形的盛器。承盘,古代一种盛水洗手、洗脸或沐浴的用具,青铜制。《礼记·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古人命名事物既直接又简练,在古人眼里大地就像一只大盘子,“盘古”,就是盘子里盛有自古以来的万象万物。盘古的“盤”字,有“舟”、有“殳”、底部是“皿”。这三个主构元素足以说明了“盤”的要义:古人需要“舟”渡过茫茫九派(流域),还需要“殳”(shū),这是一种梃棍类的可做自卫用的兵器和工具两用的东西。“殳”在“盤”字中还是一个对“舟”进行修整的动作,“般”字就是搬动、拨转等作业,也是技术性的操作。“盤”字已经是大地的象征了,那么,大地的某些象征也理所当然地归属“盤”字来担当。比如大地并不平坦,大地上的水路和山路也是弯弯曲曲、起伏跌宕的景象,所以古人就把这种弯曲、曲折以“盤”字来形容。李白《北上行》云:“蹬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李白《蜀道难》又云:“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他说这座青泥山上的路径曲曲弯弯的,百步中七拐八弯、九上九下都连绵着岩山和山峦。这样,“盘旋”一词就被引了出来,也有了“盘垣”这类极具诗意的词。“盤”字也隐喻着巨大的意思,李白还在诗《丁都护歌》中云:“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山地大了,当然让人有一种走不出天涯的苍茫感,所以身在其中产生了流连徘徊的意象。在古人的眼中,大地犹如“盤子”,也就顺理成章了,“盘古”的名字也相当富有寓意。“盤”字的字象结构很有古意,“皿”字作为底部就生动地描述了大地的功德,有“舟”就意味着有河流,有“殳”就说明人们已有了技术。更有趣味的是古代的“盤”字中有一种书写方式是带着一个“酉”(yóu)字的,没有“殳”,有“舟”有“酉”就可以出发上路了。看来酒对中国的先民相当重要,这个字若真写出来应该十分好看,很浪漫的。古今没流传过“”这个文字。但是“般”字下“皿”换成了“金”字是曾有过的。因为器皿都是青铜制造的,青铜,古人称为“金”。而选择“酉”的作用或许较大,带上酒水乘上舟,在大地徜徉。

  古更早期的理解,“古”字就是男性生殖器图腾的一种祭拜。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系统,确实带有很多男女交合的内涵,古人和我们今天的见解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距离,我们更难掌握远古时期的要领,幸而文字的留存,使字象多多少少表现出一种不可思议的意寓。“古”字貌似简单,其实并不那么简单,它可以演绎。

  开(開)用今天的简体字“开”说不出什么含义。这是象形字符,“門”中间是对称的,门中间……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