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认知心理研究》:
(二)前人关于不同母语类型对学习者第二语言字词识别中形音义作用影响的研究
近年来,第二语言字词识别与阅读心理机制已成为二语习得研究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学术界主要从母语认知加工特点对第二语言字词识别产生迁移影响的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二语习得者的母语认知加工特点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字词识别中语音作用的影响。如Koda研究表明,拼音文字背景的学生需要直接分析字音信息,而表意文字背景的学生不需要直接分析字音信息。又如研究发现,表意文字背景的学生(母语为日语或汉语)对字音线索的依赖程度要远远小于拼音文字背景的学生(母语为阿拉伯语)。
第二个方面,二语习得者的母语认知加工特点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字词识别中字音和字义关系的影响。如Everson以爱荷华大学汉语系20名母语为拼音文字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命名任务及写汉语词的英语意思的方法,探讨了汉语词字音与字义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关系非常大。江新采用写出汉字的拼音和意思的纸笔测验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母语背景的外国留学生汉字识别中音和义的关系,结果发现,拼音文字背景的印度尼西亚和美国留学生记忆汉字意义依赖汉字读音,而表意文字背景的日韩留学生记忆汉字的意义可能不依赖汉字的读音。
第三个方面,二语习得者的母语认知加工特点对字形、字音在汉语句子与文本阅读中作用的影响。宋华等人采用类似Daneman Estelle Ann和Stainton的校正任务研究了中文短文阅读中字形、字音的作用及其转换,结果表明,成人熟练读者主要依赖字形,字形的作用大于字音的作用。随后,高立群等人采用校正任务探讨了外国留学生汉语文本阅读中字形和字音的作用特点,结果表明,无论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如何,其在汉语文本阅读中主要依赖形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