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信用工程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82049
  • 作      者:
    展西亮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信用工程建设是农村信用社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以及自身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展信用户、村镇、商户和中小企业评定以及加强自身信用建设,推进农村信用社端正经营方向,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关系农村信用社长远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当前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全省农村信用社的一项重要工作。
展开
精彩书摘
  《信用工程论》:
  信用记录作为基础的信用标识通常是由拥有信用记录的机构提供这种服务。提供这种服务的主要做法为:一是对各种信用主体依据一定的信用管理理念进行分类;二是对庞杂和零散以及无序的信用信息依据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分类整理;三是对各种信用记录和信用行为等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区分界定;四是运用一定的数理和统计方法或者建立不同的分析模型对这些已经被整理好的综合信用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形成某种确定的结果,同时以简单的符号来对这种结果进行表示。当然,这种结果表示既可能是分数,也可能是级别。一旦信用主体的信用状况被标识出来,有关信用主体的基本信用价值即被确定下来。这种被确定下来的信用价值就会形成信用资本,发挥其作为资本的作用。
  信用标识性服务的提供主要有三大类组织或机构:
  第一,行业协会或者自律组织。行业协会或者自律组织掌握着企业诚信度方面的信用信息和行为记录。这些机构出于强化行业内的诚信自律,对行业会员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用明确的符号对所有会员的信用状况进行标识,这些标识既可能是A、B、C等字母,也可能是1、2、3等数字。一旦社会上存在这些信用标识,行业自律组织就具备了对行业会员企业的信用行为进行规范和对行业会员企业树立自身信用形象进行督促的、可以用于操作的工作手段。这会有利于改善行业的信用秩序和净化行业会员企业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这还会在行业内部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促使越来越多的行业会员企业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品牌形象。
  ……
展开
目录
第1章 信用探源
1.1信用的内涵
1.1.1信用概述
1.1.2信用的内涵
1.2产生信用的基础
1.2.1产生信用的经济基础
1.2.2产生信用的伦理基础
1.2.3产生信用的制度基础
1.3信用的特征
1.3.1归属性
1.3.2标识性
1.3.3传散性
1.3.4社会性
1.4中国诸家学派关于信用的思想
1.4.1儒家学派的信用思想
1.4.2道家学派的信用思想
1.4.3法家学派的信用思想
1.4.4墨家学派的信用思想
1.4.5杂家学派的信用思想
1.4.6史家学派的信用思想
1.4.7纵横家学派的信用思想
第2章 信用制度的演进
2.1信用制度及变迁
2.1.1信用制度的内涵
2.1.2信用制度的变迁
2.2人类信用制度的历史演进
2.2.1自然经济阶段的信用制度
2.2.2货币经济阶段的信用制度
2.2.3信用经济阶段的信用制度
2.3中国信用制度的演变
2.3.1中国传统的信用制度
2.3.2近代的信用制度发展
2.3.3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信用制度
2.3.4改革开放后的市场信用制度
2.4信用制度演进的基本趋势
2.4.1长期存在的人伦信用制度
2.4.2传统人伦信用制度的局限
2.4.3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契约信用制度
第3章 信用的经济学阐释
3.1马克思的信用理论
3.1.1资本主义信用的产生
3.1.2信用的概念与特征
3.1.3信用制度产生的效应
3.1.4资本主义信用的形式与运行
3.1.5信用的本质与秘密
3.2西方经济学的信用理论
3.2.1西方信息经济学与信用理论
3.2.2博弈论与信用理论
3.2.3新制度经济学与信用理论
3.3经济社会对信用的制度解释
3.3.1发挥市场交易秩序作用,促进正常交易进行
3.3.2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效率
3.3.3与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相适应
3.3.4关注并实现“人文关怀”,满足人的根本需要
3.3.5契合金融经济的内在要求
3.4信用对于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3.4.1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3.4.2保障并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3.4.3开启微观主体的市场信用活动
3.4.4促进金融活动的开展
3.4.5促进经济活动与交易创新
3.4.6促进经济活动信用化和经济成长
第4章 社会信用体系
4.1社会信用体系的产生及内涵
4.1.1信用与信息约束
4.1.2社会信用体系产生的原因
4.1.3社会信用体系的内涵
4.2社会信用体系的主体资本
4.2.1诚信度及其度量
4.2.2合规度及其度量
4.2.3践约度及其度量
4.3社会信用体系的构成
4.3.1信用立法
4.3.2信用交易
4.3.3信用监管
4.3.4信用服务
4.3.5信用文化与教育
4.4失信惩罚机制
4.4.1失信惩罚机制的内涵
4.4.2失信惩罚机制的内容
第5章 征信
5.1征信的基本内涵
5.1.1征信的定义
5.1.2征信的构成要素
5.2征信及征信体系模式
5.2.1征信的分类
5.2.2征信体系模式
5.3征信系统
5.3.1企业征信系统
5.3.2个人征信系统
5.3.3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
5.4国外征信体系模式
5.4.1美国的模式
5.4.2欧洲的模式
5.4.3日本的模式
5.5中国征信业的发展
5.5.1关于征信的相关法律法规解释
5.5.2关于征信的类型划分
5.5.3关于金融征信的发展
5.5.4关于商业信用征信的发展
5.5.5关于监管征信的发展
第6章 信用评级
6.1信用评级的内涵与市场价值
6.1.1信用评级的内涵
6.1.2信用评级的市场价值
6.2国家信用评级的演进
6.2.1国家信用评级的兴起
6.2.2国家信用评级的诞生
6.2.3国家信用评级的衰落
6.2.4国家信用评级的复苏
6.3国家主权信用评级
6.3.1关于评级的界定
6.3.2关于定量评级
6.3.3划分投资级与投机级
6.3.4信用评级的基本规则
6.4企业信用评级业务的流程
6.4.1进行项目立项与项目准备
6.4.2进行信息的收集与尽职调查
6.4.3开展信用风险评估
6.4.4开展信用等级确定
6.4.5开展信用等级公示和跟踪
……
第7章 信用科学与信用风险计量
第8章 信用成长与社会信用管理
第9章 信用危机
第10章 信用治理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