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转型期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路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421479
  • 作      者:
    杨海涛,仇智勇著
  • 出 版 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海涛(1975—),四川攀枝花市人,经济学博士,现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2001年至今任教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组织、民营企业。近年来在《改革》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
  
  仇智勇(1978—),安徽休宁县人,曾任四川省农村信用联社计划财务部主任、风险与合规部主任,现任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眉山市办事处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转型期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路径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农村信用社”,理论探讨切入点是“发展路径”。基于组织演变的时间顺序,本研究成果的基本思路是“历史、现状、未来”。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回顾历史,主要包括2章: 第一章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描述了中国农村信用社组织演变的直接环境条件。具体分为三个层面:①“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金融体制”描述1978年以前的情况;②“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实践”描述1978年至今的情况;③“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对金融组织的现实要求”分析金融组织的历史定位。
  第二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描述了中国农村信用社的组织演变过程。具体包括两个层面:①新中国农村信用社的产生和历史沿革;②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农村信用社变革历程。
  第二部分是剖析现实,主要包括4章: 第三章农村合作金融的理论基础,介绍目前关于“农村合作金融”的理论争论,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金融组织,强调它们的不同适用条件。具体分为三个层面:①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矛盾的各种解决方案;②合作性金融组织的理论基础;③合作性金融组织在中国农村地区的适用性。
  第四章其他国家和地区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实践经验,介绍目前世界范围的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经验。
  具体分为五个层面:①德国单元金字塔模式;②美国多元复合模式;③日本农协配合模式;④中国台湾地区的农村专业金融模式;⑤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实践经验的借鉴。
  第五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难题,分析目前阻碍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因素。具体分为三方面:①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供求矛盾;②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的缺陷;③政府力量的不适当干预。
  第六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策略,分析目前中国农村信用社的现实行动方案。具体分为三方面:①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目标;②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治理机制改革;③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外部环境。
  第三部分是展望未来,即第七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未来格局。按照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体系、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序,由内而外逐层拓展。具体分为三方面:①中国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定位和组织价值;②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组织架构和未来格局;③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愿景展望。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金融体制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前的宏观经济环境
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前的金融环境
三、改革之前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实践
一、组织变革阶段(1978-1984年)
二、制度变革阶段(1985-1996年)
三、充实完善阶段(1997年至今)
第三节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对金融组织的现实要求
一、金融组织的历史定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二、金融组织的现实定位
三、农村信用社的现实定位

第二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新中国农村信用社的产生和历史沿革
一、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第一个时期:试办、推广、调整
二、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第二个时期:曲折发展
第二节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农村信用社变革历程
一、农村信用社的调整发展阶段(1979-1996年)
二、农村信用社的独立发展阶段(1996-2003年)
三、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阶段(2003年至今)

第三章 农村合作金融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矛盾的各种解决方案
一、解决方案之一:商业性金融组织
二、解决方案之二:政策性金融组织
三、解决方案之三:合作性金融组织
第二节 合作性金融组织的理论基础
一、合作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二、合作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三、合作经济制度的特殊形式:合作金融
第三节 合作性金融组织在中国农村地区的适用性
一、外部环境
二、内部条件
三、各种类型金融组织的比较

第四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实践经验
第一节 德国单元金字塔模式
一、德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历程
二、德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
三、德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风险控制机制
四、德国合作金融组织的特点
第二节 美国多元复合模式
一、美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
二、美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结构特征
三、美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特点
第三节 日本农协配合模式
一、日本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
二、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
三、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特点
第四节 中国台湾地区的农村专业金融模式
一、台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产生与演变
二、台湾地区合作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
三、台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的特点
第五节 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实践经验的借鉴
一、其他国家和地区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综合比较
二、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金融模式对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启示

第五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难题
第一节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供求矛盾
一、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特征
二、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特征
第二节 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的缺陷
一、产权制度缺陷
二、管理体制缺陷
第三节 政府力量的不适当干预
一、政府干预的主动性
二、股份制管理与政策性目标的冲突

第六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策略
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目标
一、短期行动目标
二、长期行动目标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治理机制改革
一、法人治理结构
二、信息处理机制
三、风险管理体系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农村金融市场环境
二、法律环境
三、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支持

第七章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未来格局
第一节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定位和组织价值
一、中国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定位
二、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基本功能
三、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组织架构和未来格局
一、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变革力量
二、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体系的相互影响
三、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四、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未来格局
第三节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愿景展望
一、中国金融体制的现有格局
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未来发展目标
三、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愿景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