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殊教育史略》:
二、中国古代特殊教育活动的历史演变
我国古代虽有较为开明的残疾人政策,对残疾人实施了宽疾、养疾、救疾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开展了一些特殊教育实践活动,但由于经济条件、思想观念、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古代中国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制度化的特殊教育体系。整个漫长的古代中国,特殊教育几乎处于一个萌芽、准备阶段。
1.原始社会的特殊教育活动
一般认为,原始社会的特殊教育活动是和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残疾人和正常人一样在生产生活活动中习得生存本领和族群经验。传说中的五帝时期正处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据文献记载可推知,尧舜禹时期残疾人就开始参与部落的文化教育和管理活动。如《尚书·舜典》中记载:“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孔子家语·五帝德》中记载:“(帝尧)富而不骄,贵而能降,伯夷典礼,夔龙典乐。”《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汉荀悦的《汉纪·惠帝纪》中记载:“夔作典乐,和神人。”这里的“夔”指的是一足之人。夔,作为残疾人参与了当时社会的教育实践活动,和健全人士一起为教育做出了贡献。可见,在原始社会条件下,特殊教育是同普通教育一样融合在生产生活中的,特殊个体同正常人一起在部落中接受生产生活技能与习俗的简单教育。另外一个传说似乎也和早期的特殊教育活动有关。相传,虞舜的父亲是一位盲人,《尚书·尧典》对舜的描述为“瞽子,父顽,母嚣,象傲”。而司马迁也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在中国古代指盲人,意即舜帝的父亲是盲人。盲人的儿子可以成为中国历史传说中的圣人,说明这个盲人也应该是受过一定教育的。当然,这种教育应该是限于生活意义上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原始社会已经有了最初朴素的特殊教育活动。
2.先秦时期的特殊教育活动
先秦时期,我国特殊教育活动更加频繁和有效。第一,西周是我国先秦时期学校体系最完整的时期,根据文献推知当时已经有国学和乡学的划分,国学又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其中“瞽宗”是为天子所设立的五所大学之一,按郑玄的注解“无目谓之瞽”,因此瞽宗就有可能是“世界上设立最早的特殊教育机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