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汉语古音学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76968
  • 作      者:
    李开,顾涛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开,1943年生,江苏张家港市人。文学(语言学)硕士,哲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9月退休,现任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2011-)。研究方向为汉语史及相关理论。著有《戴震评传》(1993、2001、2011)、《汉语古音学研究》(2008)、《语言学和文史语言研究集稿》(2015)等。
  
  顾涛,1978年生,江苏无锡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礼治与法治、经学与圣经学。近期论作有《中国的射礼》(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论古典婚礼根植于人之情性》(《清华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熹平石经刊刻动因之分析》(《史林》2015年第2期)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汉语古音学史》以汉语古音学研究实践的历史发展为贯穿,以语音发展史为学理逻辑背景,绎述从宋代吴械至现当代海内外古音学的发展。古代部分注重历史文化新视角的解读,现当代部分多从诸问题,如古韵分部、古音构拟、方音、声调、复声母、介音、主元音、韵尾等入手,传统与新说并重,以叙事法叙述了各家学术成果的本意、他意,为读者提供研读信息和学理启发。《汉语古音学史》主要供专业工作者阅读,也可为其他读者提供传统文化精英之一的古音学别样文化大餐。
展开
目录
缀言

第一章 什么是古音和古音学
一 时间观在古音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空间观在古音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
四 上古音研究的材料及方法

第二章 早期古音学的研究和陈第古音学说
一 宋以前的古音研究及“叶音”说
二 古音学的奠基人吴械及其“通转”说
三 对宋代“叶音”说的评价
四 陈第关于古音学研究方法的建树
五 陈第的古声调说

第三章 《音学五书》和顾炎武古音学
一 顾炎武其人及其学说
二 《音论》古音原理举要
三 《诗本音》对文例的揭示
四 顾炎武古音研究的重要贡献
五 顾炎武上古声调说

第四章 江永的古韵学说
一 江永古韵分部的底层——《诗经》韵例的研究及其古韵分部的一般方法
二 江永古韵分部系统的格局
三 江永古韵分部中的“数韵同一入”
四 江永古韵分部的杰出成就
五 江永的“方音转”
六 江永上古“四声杂用”说

第五章 段玉裁“五表”和他的古韵学说
一 段玉裁古韵分部的突破
二 “本音”和“音转”
三 《古十七部谐声表》的解读与应用
四 段玉裁六类十七部的内在音理
五 段玉裁的“古合韵”说
六 段玉裁“古无去声”说

第六章 戴震古音学和《声类表》研究法
一 戴震的古音学著述
二 祭部独立是戴震古音学的重大特色
三 真文合并是祭部独立后的逻辑必然
四 侯幽不分的错误来源
五 戴震古韵分部中的歌部
六 《声类表》研究法
七 戴震的音转说

第七章 孔广森古音学的特色和严可均的修订
一 孔广森的九阴九阳十八部
二 由阳声韵冬部看《诗声类》的体例
三 冬部独立来自文献考古
四 孔广森否认上古之入声调
五 严可均对孔广森韵部分合的修订

第八章 王念孙的古音学说和朱骏声古韵十八部通训转
一 王念孙分古韵为二十一部
二 王念孙古韵分部的创获
三 王念孙上古声调说
四 《广雅疏证》创通“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
五 朱骏声古韵十八部通训转是古音学的应用系统

第九章 钱大昕等人对古声纽的研究
一 钱大昕上古声纽论的四大贡献和研究方法
二 “古无舌上音”的基本原理和补充含义
三 黄侃“照二归精、照三归端”是“古无舌上音”补充含义之推广

第十章 清代古音学巨星江有诰
一 江有诰的《音学十书》
二 江有诰的二十一部及其内在学理
三 江有诰以《入声表》作检测和修正
四 质部是否独立:江有诰、王念孙二十一部之比较
五 江有诰“古有四声”说

第十一章 章 太炎二十三部音准、音转和黄侃“古本音”学说
一 章 太炎的队部独立及其古韵二十三部
二 章 太炎“二十三部音准”是古音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
三 《成均图》音转说
四 黄侃的“古本音”学说
五 章 太炎、黄侃上古声调说

第十二章 王力和罗常培、周祖谟的古韵分部
一 脂微分部跨出了古音学的一个时代
二 王力从早年二十三部到晚年二十九(三十)部定论
三 罗常培、周祖谟的三十一部
四 古韵分部之余波

第十三章 高本汉上古韵部构拟和音理
一 以韵母说明韵部,腭化和历史音变
二 主元音变化及其音理
三 音位间的同化引起的音变
四 古音中的异质语音音变,裂变说和方音举证
五 复合音 短元音 韵尾-r
六 古音构拟中的类推

第十四章 古音构拟和关于古音学的三次大讨论
一 高本汉以前的西方汉学对汉语的研究
二 第一次大讨论:关于古音研究材料问题的争辩
三 第二次大讨论的发端
四 西门·华德与高本汉从争论走向融通
五 第三次大讨论及相关问题

第十五章 上古主元音构拟十家说
一 高本汉、李方桂主元音之争始末
二 主元音构拟十家两派的主要理论分歧
三 上古音系拟音的配置方法

第十六章 古音构拟中的介音构拟问题
一 严学窘上古无介音说
二 董同龢的介音构拟原则
三 用线性音系公式演绎介音构拟规则

第十七章 古音构拟和重纽、非重纽问题
一 重纽的古音溯源
二 古音构拟与《韵镜》重纽指认
三 古音构拟与《韵镜》非重纽指认

第十八章 异质语言世界的新开拓:上古方音研究百年
一 汉语方言研究的古典传统不绝如缕
二 由历史文献语料考索古方音残留之踪迹
三 由《切韵》之综合音系上推其古音渊源
四 关于系统构拟上古方言音系
五 汉语通语史研究的崛起及其意义

第十九章 民族语言接触视野和汉语古音学
一 民族语言研究的理论建树
二 邢公畹由史前文化变迁和原始汉藏语变异说明语言分化
三 从个别形态同源词的比较到汉藏澳泰语系
四 编纂法视野中的汉藏缅、苗瑶、侗台语族同源发生证例及其上古音反观
五 在汉藏语同源背景上看待汉语文化

第二十章 以“中体西用”为研究法的复声母元语言解释系统研究
一 上古复声母材料收集时期的三大家:林语堂、高本汉、陈独秀对材料的发现及其初步构拟
二 上古音体系确立时期的复声母研究三大家:董同龢、李方桂、陆志韦对材料的归类及其构拟

第二十一章 境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汉语古音的研究
一 关于汉语古音的音理、音史和研究方法的探讨
二 关于汉语古音中的声母研究
三 关于汉语古音中的上古韵母研究
四 关于汉语古音中的声调研究

第二十二章 俄籍古音学家雅洪托夫和斯塔罗思金以系统构拟为主的古音学
一 关于上古语音史的分期及其相关研究理论
二 关于声母系统的构拟
三 关于古汉语的中上古韵部、韵母各部分的构拟

第二十三章 新派学者郑张尚芳和潘悟云的古音学研究
一 郑张尚芳的古音学
二 潘悟云的古音学的一般原理
附录:古音学十四家韵部分合对照表(含拟音二家)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