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式”互联网金融:理论、模式与趋势之辩:The analysis of theory,model and trend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1257377
  • 作      者:
    王海军,赵嘉辉主编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海军(1982-),男,汉族,祖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共党员,中央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国民经济学博士后、中级经济师、中级会计师。2007年至2012年任职于信达投资有限公司,目前任职于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担任经理职务。2014年4月起赴云南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挂职,负责云南省2014年重点建设项目-云南省沿边金融工程研发实验中心筹建工作。赵嘉辉:男,1973年 生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高级会计师,拥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财务部处长职务,兼任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工商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中国石油信息管理部办公管理专家中心专家,工信部产业政策专家库专家。主持开发中国石油财务网上报销信息系统, 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研究领域包括国民经济、产业政策、企业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系统等。出版个人学术专著《产业政策的理论分析和效应评价》,在 《统计与决策》、《现代管理科学》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路径和态势,尤其是互联网实务操作具有长期深入的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式”互联网金融:理论、模式与趋势之辨》突出“中国式”互联网金融这一专属讨论领域,着重总结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从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元年起始至今的轨迹。
  《“中国式”互联网金融:理论、模式与趋势之辨》偏重于互联网金融学术研究方面的创新与讨论,适用人群可能不像单纯的店面畅销书那样广,而是适用于行业内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人员,为他们提供理论归纳与延伸的参考;以及对互联网金融感兴趣的从业人员或培训人员,在他们对互联网金融的体制、行业运行模式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之上,做深化与拓展学习的知识补充。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式”互联网金融:理论、模式与趋势之辨》:
  综上,谢平等人(2012)所认为的互联网金融既不属于传统直接融资模式,也不属于间接融资模式,而是独立于二者的“第三种融资模式”。本书则认为互联网金融与前两种模式不是排斥相异的关系,恰恰是二者的融合交互,而并非创造了完全异于直接与间接融资模式的所谓第三种模式。因为无论是P2P、第三方支付、众筹还是电商模式,与直接融资相比,仍然存在“中介”环节;而与间接融资相比,又存在渠道的“脱媒”,因此互联网金融兼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双重特征,是二者的混合。
  本书对互联网金融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是泛指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实现的资金融通,在这里互联网是工具、渠道、媒介,而互联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即实现资金的融通。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金融即包括传统金融的互联网技术化(即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所进行的业务模式创新),也包括互联网的金融化(即非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活动);而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指后者。也就是说从广义上讲,互联网金融可以理解为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的所有经济行为。但本书更愿意从动态角度人手,把互联网金融界定为狭义的“金融行为”或“金融模式”,而不是固化为一种“金融业态”,即互联网金融就是金融活动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工具实现的金融服务普及和延伸,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王念,王海军,2014)。
  1.4.2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辨析
  金融简单而言是指通过金融平台、金融产品和服务,由金融机构将资金在借入者和投资者之间有效率、低成本、风险可控地进行传导。从金融的功能角度来说,金融有三个功能:第一个是支付功能;第二个是融资和投资;第三个功能是金融机构匹配金额、期限、风险、流动性等约束条件。尽管如此,金融最重要的功能是支付,然后才是融资和投资,然而传统金融似乎忽略了第一个功能。
  ……
展开
目录
第1章 “中国式”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1.1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1.1 国外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概况
1.1.2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概况
1.2 互联网金融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1.2.1 金融抑制下的市场需求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力
1.2.2 市场供求结构的变化是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微观基础
1.2.3 信息技术进步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1.2.4 生态金融群落是互联网金融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
1.2.5 普惠金融的提出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1.3 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1.3.1 监管与法律风险首当其冲
1.3.2 民间借贷跑路事件频发
1.3.3 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
1.3.4 信息与技术安全风险暴露
1.3.5 互联网金融人才匮乏
1.4 互联网金融概念与本质之辨
1.4.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辨析
1.4.2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辨析
1.4.3 互联网金融的功能与特征辨析
1.4.4 互联网金融基本模式分类的探讨

第2章 “中国式”互联网金融理论之辨
2.1 金融学相关理论辨析
2.1.1 金融中介理论
2.1.2 影子银行理论
2.1.3 微金融理论
2.2 经济学相关理论辨析
2.2.1 交换经济学
2.2.2 交易成本理论
2.2.3 双边市场理论
2.2.4 产业融合理论
2.3 “中国式”互联网金融理论模型构建
2.3.1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
2.3.2 互联网金融发展动因理论
2.3.3 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理论
2.3.4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理论

第3章 “中国式”互联网金融基本模式之辨
3.1 “中国式”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3.1.1 “中国式”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具有创新性
3.1.2 “中国式”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普惠金融,体现金融民主化
3.1.3 “中国式”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平台金融,具有双边市场性
3.2 “中国式”互联网金融技术基础
3.2.1 大数据
3.2.2 生活在云端――云计算
3.2.3 移动支付技术
3.2.4 社交网络
3.3 “中国式”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
3.3.1 第三方支付模式
3.3.2 P2P网贷模式
3.3.3 电商金融模式
3.3.4 众筹发展模式
3.3.5 其他发展模式

第4章 “中国式”互联网金融影响之辨
4.1 互联网金融影响力的源泉和路径之辨
4.1.1 金融普惠式民主化的发展动力
4.1.2 互联网技术进步与金融结合所产生的发展动力
4.1.3 互联网金融外生式的发展方式
4.1.4 互联网金融业与现代金融业的核心区别
4.2 中国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市场影响之辨
4.2.1 金融市场整体格局的影响和变化
4.2.2 金融非官方市场阳光化
4.2.3 金融市场机制的变化和影响
4.3 中国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业的变革影响之辨
4.3.1 金融业务经营理念的变革
4.3.2 金融业务经营战略的变革
4.3.3 金融业务经营方式的变革

第5章 “中国式”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之辨
5.1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点
5.1.1 互联网金融业态风险与传统金融业态风险的区别
5.1.2 几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风险特点与风控实践
5.2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框架和监管原则
5.2.1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框架
5.2.2 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
5.3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
5.3.1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
5.3.2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实践
5.3.3 监管最新动态
5.3.4 展望未来:不仅强调监管,也要信息共享

第6章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6.1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动因分析
6.1.1 硬件技术的革新
6.1.2 软件技术的发展
6.1.3 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思维
6.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6.2.1 第三方支付发展趋势
6.2.2 互联网小贷(电商小贷)发展趋势
6.2.3 P2P网络信贷发展趋势
6.2.4 众筹发展趋势
6.2.5 比特币发展趋势
6.3 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展望
6.3.1 物联网金融
6.3.2 金融Web 4.0
6.3.3 普惠金融
6.3.4 一体化金融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