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述了南菁书院的沿革、治学和名人事迹。作者赵先生走遍了全国各地的图书馆,翻阅了相关人物的文集、传记和回忆录数百种,先写出了这部书稿。光绪八年,兵部侍郎、江苏学政瑞安黄漱兰既有感于科举制艺难以培育人才,又期待曾文正、左文襄这样的大贤出现(支持建立南菁书院本就是左文襄晚年的一大善举),在江阴建南菁书院。南菁书院并祀郑玄、朱熹二主,鲜明地表现汉宋兼采的倾向。南菁书院实质上是清代经学研究的最后一个重镇。南菁书院在江苏各县进行严格的课生选拔制度,坚持以经古学为主的分科方式,长期采取双院长制度,营造出自由研习的学术氛围,这使得此书院在清末的诸多书院中脱颖而出。胡适之先生曾盛赞南菁书院的教育制度,认为它完全可以和西方大学的研究院相比。辛亥鼎革后,它的辉煌也就慢慢暗淡了。《南菁书院志》共分三编:上编叙述南菁书院的制度沿革,非常清晰明了;中编叙述书院当中的治学与教育,不仅把创院治学理念铺陈得很丰富,更把师生之间的交往描画得栩栩如生;下编则是部分南菁师生的传记,将南菁诸公的生平行事放在晚清民国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立体地呈现出来。赵统先生以资料为主的客观叙述,使此书保存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不少是全文抄录,因而会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极大的方便。此书考证精详,条理分明,非常好地继承了方志纂修“贵因不贵创”的传统;而作为一部书院志,《南菁书院志》又将学案与方志的写作结合起来,使南菁师生的治学理路、文化影响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