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语文试题编制原理与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4808191
  • 作      者:
    王萍著
  • 出 版 社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高凌飚,主要从事课程于教学论专业的教学于研究工作,担任硕士、博士生导师;2000年以来主持的研究项目有:教育部重大项目《基础教育教材评价工具制定》,教育部《新课程实验教材编写及使用状况评估》,教育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全国教育科研规划十五重点课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的研究实验与推广》子课题《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研究》,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广东省教育厅项目《广东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评价研究》;也是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发展机制研究》项目和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发展研究》项目的核心成员。
展开
内容介绍

  《语文试题编制原理与技术》从教师技术行为的角度,侧重于操作性的分析研究,以达到为教学实践服务的目的。本书将吸收教师技术行为的基本原理,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对中学语文试题的编制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并提炼出技术要领,使宏观理论能够微观化、技术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本丛书将针对当前中学教师在语文试题编制时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而编写,在分析不合理测验的滥用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地解决这种滥用问题的措施,包括如何明确界定测验目标、怎样明晰分解测验内容、如何理性选择测验类型、如何有效保证评分信度等等。

展开
精彩书摘
  《语文试题编制原理与技术》:
  第二章 中学语文科考试概述
  第三节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科命题的发展动态
  面对语文命题领域存在的问题,语文考试到底该何去何从?近年来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的相继出台,指出了我国教育测评的发展趋势。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考试命题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把握新课程理念下试题编制的精神内涵,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发挥考试的回流作用即积极的反拨作用(Back wash Effect)。
  一、我国语文考试测评的发展动态
  (一)考试内容的变化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考试内容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语文课程是一个整体,其考试内容应该包括语言技能的诸多方面: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因此,既要注重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核,也要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评价。然而,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向来以书面语为重点,“语文”更多地被理解为“语言文学”或者“语言文字”的简称,思想上根深蒂固地认为人的书面语是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的,所以在思维训练和传意上比口语更为重要”。基础语文教育首先就是继承中国语文教学的老传统,设法让学生大量阅读范文,并在老师指导下模仿写作。这种以书面语为教学基础并以书面语领先的强势思想,极大地满足了注重知识灌输、追求升学应试的基础教育模式,从而使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集中在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上,口语交际教学形同虚设,听说能力的训练无法落到实处。在升学竞争的滚滚硝烟中,大规模考试因不重视或基本不包含对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试,从而对口语交际教学造成了不良的反拨作用。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语文试题的编制更多地考虑检测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近两年来,一些地区开始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在中考语文试卷中设计了听说能力书面检测题。同时,语文试题将考试目标由传统的知识的检测和巩固定位为“转知为智”――知识的创新和开发。此外,新课程改革提倡考试题型要以主观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不能用难题、怪题、偏题和繁琐机械的题目考学生。新课程从语文学科的特殊角度充分肯定了试题的多样选择和思维的多种流向,给学生以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体现了以鼓励新见解为特征的变革。同时,对语文综合素质和其他潜能的考核还体现在其他各种考试中。例如,自主招生考试语文题相比普通高考语文题而言,思维性强,它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新颖的观点及灵活的思维。
  (二)考试形式的变化
  考试内容的多元化决定了考试形式的多样化,也惟有多样化的考试形式才能作出全面、科学而准确的判断,从而避免评价结果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考试作为一种反馈、检测、评价的手段,同样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的。但是,应试教育中出现的“高分低能”,反映出考试的局限性。素质教育不会取消考试,但要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要克服考试的局限性,做到“分”与“能”对应,“分”是“能”的反映。以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能力是难以用书面形式来检查的。
  为了更好地、更科学地检测学生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倡导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例如,目前语文学科开始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内容,灵活运用口试、笔试(开卷、闭卷)和实践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相对高考而言,中考改革力度更大。例如,2001年宜昌市语文中考首次采用开卷方式进行,目的是让考生充分发挥个性和创造性。尽管对于如何在语文中考开卷考试中保证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但在提高命题质量的前提下,开卷考试有利于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采用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考试与命题
第一节 考试的基本理念和知识
第二节 试卷和试题

第二章 中学语文科考试概述
第一节 中学语文科考试的沿革
第二节 中学语文科命题问题透视与思考
第三节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科命题的发展动态

第三章 中学语文科形成性考试和表现性考试的命题技术及教学
第一节 中学语文科形成性考试的命题技术
第二节 中学语文科表现性考试的命题技术
第三节 教学和评测的整合设计

第四章 中学语文科终结性考试的命题技术
第一节 终结性考试概述
第二节 终结性考试的命题技术
第三节 终结性考试编制需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中学语文科大规模教育考试的命题技术
第一节 大规模教育考试概述
第二节 中考语文科的命题技术
第三节 高考语文科的命题技术
第四节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的命题技术
第五节 自主招生考试语文科的命题技术

第六章 中学语文科的命题质量鉴定与反馈
第一节 不同类型考试的命题质量鉴定
第二节 考试反馈和试题分析

第七章 国外中学“语文”科考试名题鉴赏
第一节 形成性考试和表现性考试
第二节 终结性考试
第三节 大规模教育考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