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语言民俗学概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4783036
  • 作      者:
    曲彦斌主编
  • 出 版 社 :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语言民俗学概要》作者均为从读研究生起就多年专事或兼事“语言与民俗”双重领域研究的学者,本著作系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民俗学之研究成果。选择一部分“民间语言”与“民俗语言”交叉和大面积重合的问题与文本,试图采用钟敬文先生说的“把语言现象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来研究”,初步构建一个粗略的“语言民俗学”框架。
展开
作者简介
  曲彦斌,原籍山东蓬莱北王绪村,1950年生于辽宁沈阳市乳牛馆胡同。曾出任辽宁社会科学院民俗学文化研究所创所所长暨中国典当研究中心主任(2001)、研究员,《文学学刊》杂志社创刊社长兼总编辑(2006),曾当选中国民俗语言学会首届理事长(1991)以及辽宁省民俗学会会长。
展开
内容介绍
  《语言民俗学概要》第一章“导论:语言民俗学原理”部分,主要研究探讨语言与民俗:语言民俗学的基础概念、关于语言与民俗调查研究、语言民俗学的学术渊源、语言与民俗的相互关联、涵化运动及其结果、民俗语言学与语言民俗学、社会言语生活的雅与俗以及语言民俗学是什么等问题。第二章“民俗语汇:语言民俗学的重要文本”,主要探讨语言民俗学与民俗语汇研究、中国民俗语汇研究的现状与前瞻等内容。第三章为“社会生活中的言语习俗说略”。第四章为“语言民俗与社会记忆:民俗语言化石和民俗语源”。第五章为“民间隐语行话:别有洞天的语言民俗”。第六章为“市井语言习俗例说”。第七章为“方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第八章为“历代民俗语言珍稀典籍专书民俗语汇研究例选”。总之,我们试图以此视角、框架和内容,体现“语言民俗学”的基本学术思想。
展开
精彩书摘
  5。社会言语生活的雅与俗
  “雅”与“俗”,是一对相互对应的概念。
  作为一般的社会概念,高尚、文明、美好为“雅”;反之,庸鄙、俚恶、粗陋则为“俗”。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雅”与“俗”分别指正统的主流文化和非主流的下层文化。所谓“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堪称是对这两大文化层面分野对比的鲜明写照。
  用上述意识来看待人群,歌《阳春》《白雪》者即为“雅士”阶层,而唱《下里》《巴人》者便是“流俗之辈”。
  古往今来,崇雅抑俗意识一直是一种居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就“美”与“丑”而言,无可非议。然而,世间的事物并非单凭一把尺子所能绝对下定论的。因为,“雅”与“俗”的内涵非常丰富,界定的标准也多种多样。而且,往往是“俗”中含“雅”,“雅”中有“俗”。
  南朝梁任彦昇在《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一文中说:“雅俗所归,唯称许郭;拔十得五,尚曰比肩。”(《昭明文选》卷三十八)“许”是许劭,字子将,“郭”是郭泰,字林宗,都是汉朝人。
  许劭长于评论乡里人物,每月变换品题,有“月旦评”之称。曹操少年时曾请求为之品评一下,许劭说他是个“治世的能臣、乱世的奸雄”,曹操听了大笑,其评语竟成了后世千百年来对这位历史人物的主要评价之一郭泰博通经典,居家教学为事,弟子多达千人。他也以评论海内人物著称一时,但无危言骇论(即评论深刻),即或当时宦官擅政、党祸时起并未遭到伤害,足见其老于世故。因而,史书说他“雅俗无所失,将其明性特有主”。①
  古人称赞许、郭品评人物的本领,在于其擅长把握尺度,雅俗共赏,能为不同阶层所接受。今天我们用“雅俗共赏”来说明无论文化层次高低都能欣赏,似当由此衍生而来。
  就诸行学问本身来说,有些是难以雅俗共赏的,如核物理、高等数学,因其同世俗日常生活缺少直接的联系。有些如民俗学、文学,则容易做到雅俗共赏。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举凡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语言生活之中。即或是聋哑人,也要通过特定的方式交流语言信息。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最基本的是生活交际语言。有人以为,生活交际语言繁杂琐碎,大多用于非正式场合的言语交际,无关紧要,无须多议,其实不然。生活交际语言的雅与俗,是语言文明的重要标志,也直接透视着社会和时代的精神文明程度。17世纪英国诗人本·琼森说:“无论在哪里,只要风俗与时尚腐败了,语言也会腐败。”此话不无道理。近年来社会生活语言令国人担忧的“脏、乱、差”现象,较多表现在生活交际语言方面。而且,许多语言污染都首先发生于此,如“痞子文学”中的“痞子语言”大都由此取材,几乎所有的流行习语中的俗野语言也都产生于生活交际语言。生活交际语言的粗俗化、浅薄化趋向,严重地污染了时俗风尚,有悖富有优良传统的语言文明和精神文明,对现实社会生活及其发展进步均具有不容忽视的危害性,亟须遏制和治理。雅与俗,是一对对应的概念,在此是就生活交际语言的雅尚与俗劣而言。生活交际语言之俗劣不雅,则在于败坏了其所应有的诚、敬、美等传统的雅尚。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往往使用通俗、浅白的语言。然而,通俗不是俗野,浅白不应浅薄。生活交际语言的雅尚,主要应以诚、敬、美为标准和规范。
  诚———生活交际语言的道德准则。《周易·乾·文言》所谓“修辞立其诚”,诚是为人处事之本,也是言语交际的道德规范。《国语·周语(下)》有云:“以言德于民,民歆而德之。”(韦昭注:“言德,以言发德教也。”)欲“言德”,其首先应是有德之言。一个人尽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满口谎言、谤语、妄辞,虽巧舌如簧亦因缺诚少德而难以取信于人。《论衡·四讳》有云:“雅俗异材,举措殊操。”意思是,高雅与庸俗才智不一样,举止表现出不同的品行。言语交际是否真诚是品行的直接写照,因而古人将之视为“修身”的重要内容。明吕坤在《呻吟语·修身》中认为:“人生唯有说话是第一难事。”何以如此,他没说,但提出“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而且“心无留言,言无择人,虽露肺肝,君子不取也。彼固自以为光明矣,君子何尝不光明?自不轻言,言则心口如一耳”。如此“修身”之道,显然也是强调“修辞立其诚”,而且认为并非易事。诚为言之德,因而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巧言乱德”(《论语·卫灵公》)。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言语交际,如果没有“诚”作为道德准则,“口是心非,背向异辞”(《抱朴子·微旨》),或言行不一,其结果必然像时下谏讽民谣说的那样,“你骗我也骗”“人人生活在谎言里”,直接导致社会生活的失范无序,人际关系恶化。反之,如果人人都恪守“诚”这一生活交际语言的道德准则,必然会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误解,互敬、互谅、互助,形成和谐美好的交际氛围与人际关系。这是建立良好社会风尚颇为重要的基础。同时,出言以诚和以诚待人,既展示着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亦是以诚换诚的前提。努力将这一道德准则推广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公德,对于根本改变时下极不尽如人意的社会风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敬———生活交际语言的礼貌规范。“诚于中而形于外”①,这是叶圣陶先生在谈论礼貌语言时所引用的一个古训。以诚待人之“形于外”,首先是对人的尊敬,这是生活交际语言所应有的礼貌规范。现代汉语中表示致敬的礼节的“敬礼”,本义是尊敬并以礼相待。敬而有礼,以礼示敬。《礼记·曲礼上》开篇首句即言“毋不敬”,认为“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即或是“分争辩讼”亦“非礼不决”,凡事以礼为先。“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人类的语言,应是有礼貌的语言。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语言民俗学原理
语言与民俗:语言民俗学的基础概念
关于语言与民俗调查研究:语言民俗学的学术渊源
语言与民俗的相互关联:涵化运动及其结果
民俗语言学与语言民俗学
社会言语生活的雅与俗
语言民俗学是什么
第二章 民俗语汇:语言民俗学的重要文本
发端于世纪初日本民俗学的民俗语汇研究及其学术背景
语言民俗学与民俗语言学视野的民俗语汇研究
中国学术史上的民俗语汇研究
中国民俗语汇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民俗语汇研究与辨风正俗
第三章 社会生活中的言语习俗说略
姓名等人生礼俗与语言民俗
亲属称谓语俗与亲属关系
绰号等社会称谓语俗与社会关系
禁忌与口彩
网络语言民俗
民间流行习语与社会时尚
第四章 语言民俗与社会记忆:民俗语言化石和民俗语源
社会文化史上的民俗语言“化石”
民俗语源解读
民俗语源与词源学:以“措大”的民俗语源为例
民俗语源与词族(一):以“锦标”词系为例
民俗语源与词族(二):以“保镖”词系为例
俚词俗语的民俗语源
第五章 民间隐语行话:别有洞天的语言民俗
神秘而多姿多彩的市井隐语行话
关于“隐语行话”
隐语行话与现实社会生活
问题与思考
第六章 市井语言习俗例说
俗语雅趣
新俗语及俗语词典
“吉祥号码”与数字崇拜
市井传统商业招徕市声
饧箫、击馋和引孩儿:饮食业的传统招徕响器
数文化中的市语
曲艺小品与市井民间流行习语
第七章 方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
方言土语与俗文化圈
方言的韵味与麻烦
方言民俗的地域特点探析
方言土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载体和传承工具
第八章 历代民俗语言珍稀典籍专书民俗语汇研究例选
《通俗文》刍议
《谚原》刍议
《目前集》及其所辑释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研究
《(增订)雅俗稽言》及其所辑释的民俗语汇和俗语词
《秕言》民俗语汇的编纂特征
《明清民歌时调集》俗语词释例
《言鲭》民俗语汇研究
《谈征》所辑民俗语汇刍议
《通俗编》民俗语汇探微
《释谚》平议兼其民俗语汇探析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