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食品品牌溢价机制研究》:
从实践来看,中国首家全国性清真食品认证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国际认证中心于2008年成立,同时在学习国外主流的清真食品认证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食品工业现代化的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宁夏回族自治区颁布了《宁夏清真食品认证通则》,在通则的制定上,致力于和国际认证标准接轨,从而为宁夏乃至中国清真食品出口以及参与国际清真食品市场竞争和合作奠定基础。由此,宁夏进一步与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埃及、卡塔尔等主要的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清真食品互认对接协议,为宁夏及全国清真食品打人全球市场拓宽了路径。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通过中国清真食品认证体系与国际的接轨,中国的清真食品品牌有望参与到国际清真市场的竞争。
3.从经济学或管理学角度,运用产业集群及产业竞争力等相关理论对清真食品产业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关系所做的相关研究
孙玉安(2003)提出,中国传统的清真食品应适应现代社会与世界接轨,将中国传统优良的清真食品打出品牌让世界穆斯林接受。包玉明、刘烈军(2004)对黑龙江省的清真产业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调研,提出注重产品创新。当地政府对清真食品企业加以政策扶持以及通过产业化经营模式和扩大产品种类是黑龙江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王平(2010)从厦门市清真餐饮业角度出发对清真餐饮食品行业的经营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就厦门清真餐饮食品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转变经营观念,提升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手段,利用清真文化特色资源,打造核心品牌,建立健全清真食品认证制度以及成立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等发展策略。
在以宁夏为代表的穆斯林聚居区与清真食品相关研究更多。特别是近些年,涌现了一大批专家和学者对于地区性清真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
杨保军(2007)认为,宁夏清真食品产业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宁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大散居、小聚居”的民族传统文化吸引了大量从事清真食品的企业集中,形成了空间上的聚集,为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生产要素合作提供了基础。宁夏清真食品产业集群是以清真食品产业为主体的,聚集着大量生产清真牛羊肉及制成品的中小企业,集群运行机制初见端倪。进一步指出专业化是宁夏清真食品产业集群营销模式的必然选择。杨保军、高晓勤(2008)指出,产业集群品牌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结合宁夏为回族聚集区的实际状况,大力发展清真食品产业,促进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联合是提升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夏合群(2009)指出,宁夏回族自治区已形成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的良好基础,其中最具比较优势的是清真肉类食品。但由于不重视媒体宣传,缺乏带头的“龙头”企业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等因素造成其产业化发展受制约。因此,如何利用自身文化及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清真产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杨瑞(2009)依据波特“钻石模型”分析框架,对宁夏清真食品产业进行整体评价,指出宁夏清真食品产业竞争力建立在拥有绝对竞争优势的初级要素之上,由于清真食品具有刚性需求的特点,考虑国内、国际市场的发展潜力,宁夏清真食品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宁夏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其产业竞争力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宁夏清真食品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协同效应,并出现了产业集群化的发展趋势,但宁夏清真食品产业竞争主体存在的问题(缺乏龙头企业、企业竞争战略不明晰等)成为制约宁夏清真食品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决定性因素。
综上所述,清真食品市场已逐步引起学者的重视。并且通过制定国家统一的清真法规来规范清真食品成为学界的共识。在当前国际的Halal认证标准也无统一规范,如何应对现代化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客观需求制定出能被国际认可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清真认证体系和清真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是学者研究的重点,这也是中国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的制度条件。学者对清真食品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清真食品与民族地区经济的协同性发展,更多地从政府政策扶持及地区的比较优势人手而对清真食品企业以及清真食品消费者的选择行为研究较少。虽然也有少量的研究提出了清真食品产业发展应注重品牌的培育但没有揭示出清真食品品牌如何针对不同的目标顾客(国内清真食品市场与国际清真食品市场、穆斯林消费者与非穆斯林消费者)提供单一利益点,以自身的信誉来弥补消费者不完全信息,从而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实现品牌溢价,这正为《清真食品品牌溢价机制研究》留下了研究空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