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支付体系与支付经济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79650
  • 作      者:
    周金黄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周金黄,男,l965年生,山西宁武县人。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在军校学习并在部队服役多年。1996年转业到地方,先后在北京市物价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办公厅、支付结算司工作。在《金融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工作期间,参与组织建设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等,负责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及相关规则制度的拟订工作,以及支付体系国际交流与合作、支付体系研究等,是国内最早关注并致力于支付经济学研究的学者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现代支付体系与支付经济研究》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可以让更多的读者朋友们从书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现代支付体系与支付经济研究》对支付体系的职能、特征、演进及近年来的巨大创新等作了系统总结与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未来支付领域发展的着力点及相关监管建议,具有独特创见和较高学术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现代支付体系与支付经济研究》:
  其中票据可以背书转让,只是商业汇票由于有效期长,成为重要的融资工具。预付卡、电子现金、数字签名认证工具、人体特征识别技术等新兴支付工具的出现和发展,是信用货币发展到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电子支付工具的内在价值通常与某个或某种支付结算(或存款)账户相关联,由其发行者的信用和账户的实名程度来决定,信用等级越高、实名程度越强,则风险等级越低。
  支付系统或渠道,将支付工具通过支付终端,与账户体系相连接,负责传递支付指令信息或资金转移信息,实现账户资金的存取和转移。电信基础设施的高度发达,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和互联互通变得比较容易。公共网络也可以通过加密算法、认证技术、协议、防火墙等,形成比较独立的专用网络。不同的支付系统之间可以通过前置系统、接口、安全认证机制和设施实现互联。
  支付终端用于与支付工具进行交互,承担支付指令的发出和应答,检查支付指令的合法性、真实性,并将支付信息送到支付系统进行处理。ATM、POS机等机具是最典型的支付终端。手机、电脑、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等已经成为有竞争力的新兴支付终端。这类支付终端往往能够将支付工具、终端、账户、渠道等集合于一体,实现点对点支付,机动性和便捷性很强。
  一般而言,一项完整的支付服务要经历几个环节。
  1.发起。说服客户接受支付机构的服务形式,发行支付工具;签订合同协议,包括开设资金账户、确认账户信息、支付信息模式等。
  2.部署。组织整合和技术集成;向客户、消费者提供技术终端或产品,提供接口、软件支持;与支付服务链上的其他参与者如银行,技术检测、认证机构进行接触,签署协议;对雇员进行培训。
  3.谈判。根据服务量或服务金额的大小,选择实时支付、预付,还是延迟支付服务;是否提供信用;折扣的确定、收益的分配等。
  4.支付。支付交易的确认;支付交易授权;信息和资金转移等。
  5.支付后服务。包括清算;记账,账单提供,发票传递;查询查复;维护交易信息档案;如果交易撤回,还需提供取消交易的服务。
  ……
展开
目录
导 论
第1章货币、银行与支付体系
1.1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起源及作用
1.1.1货币的起源及其性质的经典论述
1.1.2现代关于货币作用的研究
1.2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产生与银行业的兴起
1.2.1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产生是商业信用发展的客观要求
1.2.2银行的诞生为信用体系的强化建立了必要基础
1.2.3银行间相互提供信用导致清算与结算机制的产生
1.3中央银行的诞生和货币的法定化
1.4现代支付体系的形成
第2章支付体系运行的基本原理
2.1现代支付体系要素、内在结构及支付过程
2.2支付工具
2.2.1支付工具(货币)的发行与流通导 论
第1章货币、银行与支付体系
1.1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起源及作用
1.1.1货币的起源及其性质的经典论述
1.1.2现代关于货币作用的研究
1.2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产生与银行业的兴起
1.2.1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产生是商业信用发展的客观要求
1.2.2银行的诞生为信用体系的强化建立了必要基础
1.2.3银行间相互提供信用导致清算与结算机制的产生
1.3中央银行的诞生和货币的法定化
1.4现代支付体系的形成
第2章支付体系运行的基本原理
2.1现代支付体系要素、内在结构及支付过程
2.2支付工具
2.2.1支付工具(货币)的发行与流通
2.2.2影响支付工具需求的主要因素
2.2.3影响支付工具供给的主要因素
2.2.4对支付工具的需求与供给均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
2.2.5不同支付工具之间的比较及特点
2.2.5.1现金与非现金支付工具比较
2.2.5.2纸基支付工具与电子支付工具成本效率比较
2.2.6主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演化特点
2.2.6.1支票的相对重要性明显下降
2.2.6.2银行卡已成为个人使用最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2.2.6.3直接转账是大额支付的主要形式,源于电子资金转账系统的发展
2.3支付系统的效率与清算结算原理
2.3.1清算结算与机制设计
2.3.1.1清算的必要性:基础模型
2.3.1.2清算与结算机制设计:模型扩展
2.3.1.3中央银行作为清算与结算银行的基本作用
2.3.2支付系统设计运行分析
2.3.2.1支付系统的设计原理
2.3.2.2支付系统的运行与控制机制
第3章支付服务市场定价与竞争
3.1卡基支付服务市场定价
3.1.1银行卡市场及其定价机制
3.1.1.1双边市场及其特性
3.1.1.2双边市场定价理论
3.1.2双边市场理论模型——交换费的确定
3.1.2.1完全竞争条件下交换费的确定
3.1.2.2垄断条件下的交换费与价格成本边际
3.1.2.3交换费按笔收取与按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比较
3.1.3双边市场定价模型——引入系统成本
3.1.4双边市场中系统平台间的竞争
3.1.5关于卡基支付服务市场定价的政策问题
3.2基于互联网的支付服务市场定价
3.2.1基于单一网络银行的支付服务定价
3.2.2基于网络支付账户外部性的创新与定价
3.3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支付:新核心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
第4章支付体系发展对货币体系的影响
4.1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4.1.1电子货币的基本特征
4.1.2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4.1.2.1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4.1.2.2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4.1.2.3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4.2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制度体系的影响
第5章支付体系发展与金融稳定
5.1支付体系中的风险
5.2结算风险及其控制机制
5.2.1全额结算中的风险与控制
5.2.2净额结算中的风险与控制
5.2.3全额结算与净额结算风险比较
5.3运行风险及其管理
5.3.1国际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CPSS)关于运行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措施建议
5.3.2防范运行风险的业务连续性策略与实施
5.4系统性风险及其管理
5.4.1结算期选择的同时行动博弈
5.4.2应对支付系统发生潜在系统性风险的策略选择
5.5中央银行对支付体系的监督管理
5.5.1支付体系监管目标
5.5.2支付体系监管的一般原则
5.5.3支付体系监管范围
5.5.4对支付体系的监管手段
5.5.4.1法律和规则
5.5.4.2监管
5.5.4.3评估
5.5.4.4引导
5.5.4.5结论
第6章支付体系发展趋势
6.1支付体系发展总体趋势
6.1.1重要支付系统的发展和演化
6.1.2*支付服务市场的发展
6.1.3支付体系的全球化
6.2中国支付体系发展现状分析
6.2.1支付体系法律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但制度缺失仍然比较严重
6.2.2金融基础设施趋于完整,为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发挥重要作用
6.2.3非现金支付发展较快,票据、银行卡、直接转账(汇兑)占主体地位
6.2.3.1电子汇兑或贷记转账、直接借记快速取代支票,成为企业使用最多的主要支付工具
6.2.3.2银行卡在个人支付领域获得最广泛应用
6.2.3.3新兴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迅速
6.2.4支付服务市场多元化格局形成,竞争性增强
6.2.5支付体系监管目标明确,监管手段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特点
6.2.5.1保障重要支付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6.2.5.2实行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制度
6.2.5.3监督管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
6.2.5.4监督管理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
6.3中国支付体系未来发展模式
6.3.1设计更加高效、灵活、安全、兼容的支付系统,降低参与成本
6.3.2优化支付服务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