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46237
  • 作      者:
    杨丹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农业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学者以及研究生、农业经济学领域的相关政策制定者
展开
内容介绍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研究》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出发,研究家庭生产方式背景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分工演进和农业专业化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家庭生产方式限制了农业分工深化与专业化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既能保证家庭生产方式对农业生产的长期激励,又能够降低单个农户的交易成本,提高单个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使单个农户能够获得更多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好处;并通过改善农户对分工与交易费用之间的权衡、专业化与家庭安全之间的权衡、农户家庭兼业化和农民职业化之间的权衡,提高农户获取分工经济和专业化经济的意愿和能力,从而促进农业分工演进和农业专业化发展。最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研究》提出了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以促进农业分工演进和农业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导论
1.1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研究背景
众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农业现代化实现离不开农业专业化发展,这些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农业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列宁在《农业中的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农业专业化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农业进步的基本因素之一”;美国农业经济学家约翰逊和海塞威也高度评价农业专业化是美国农业生产增长的重要因素;苏联经济学家安德列耶娃(1979)也指出“美国之所以能够在资本主义农业生产中占据领先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农业实现了专业化”。
农业经济改革,一直被公认为是中国最成功的经济转轨(Perkins,1994)。1978年以来,中国一直在坚定不移地推动农村改革,并提出了农业专业化发展的思路,但由于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特性所导致的农业分工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专业化的发展。正如斯密(Smith,1776)所说:“农业劳动生产力的增进总也赶不上制造业的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业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制度”。随着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户内部实现了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的分工,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内的分工和专业化发展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在农业领域内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也就是说,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并未有效促进农业分工演进和农业专业化的发展。而在中国特有的二元经济结构下,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也受到阻碍,农业难以通过迂回生产获得工业报酬递增的好处。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家庭生产方式背景下,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以至于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也未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在农地细碎化和土地生产经营规模超小的农户经营体制下,农业微观生产单位的过于分散和生产规模的过于细碎化,导致农产品市场波动也日趋频繁斯密曾指出分工受市场稳定性的限制,如风浪、劫掠等意外风险,各国本币制度和汇兑规定的不同等都可能影响市场稳定性,妨碍分工的深化。,农户面临的风险增加,而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没有明显提高。以农地细碎化、生产规模超小化为基本特征的农户家庭经营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使单个农户难以承担巨大的市场风险,限制了农业专业化的发展。在这种制度环境下,农民产生了社会化服务的制度需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制度供给开始形成。从1980年中国出现第一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始,一种崭新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在中国大地悄然兴起,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蓬勃发展起来。而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正式实施更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契机,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农户交易成本、扩大农产品市场范围为特征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逐渐兴起,成为促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仍然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如效率低(Porter,Scully,1987)、代理成本高(Vitaliano,1983)、融资困难(Hendrikse,Veerman,2001)等Borgen(2003)将合作社的问题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与投资相关的激励问题,包括公共产权问题(搭便车问题)、视野问题和投资组合问题;另一类是与决策相关的激励问题,包括控制问题、跟从问题和影响成本问题。,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对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推动也非常有限。
现有研究对分工与专业化的研究明显不足,尤其是对农业分工和专业化过程与机理研究存在一定的缺失。大多数文献主要致力于对农业分工与专业化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而对土地细碎化背景下如何在保持家庭生产方式的前提下组织农户参与农业分工和促进农业专业化问题的研究寥寥无几。这既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政策问题,同时也是发展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研究领域,更是分工与专业化研究领域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虽然有些文献提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促进农业分工演进和农业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缺乏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分工和农业专业化的作用机理的系统深入研究。这些文献主要致力于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和作用,以及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如何通过农民之间的互惠合作提高农业分工水平以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的方式和途径还比较欠缺。
基于以上现实背景和学术背景,本书旨在立足现有研究成果,应用交易费用经济学、农户经济学、合作经济理论以及新兴古典经济学等分析工具,采用逻辑思辨分析、理论模型分析、实证模型分析和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行更合理、更深入的解释,探寻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以及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未来方向。
1.1.2问题提出
古典经济学提出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增长源泉的理论论断。工业和服务业领域高度的分工和专业化带来其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一事实也对其进行了充分的实践验证。而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其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却远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我们不禁要问,农业自身的特殊性怎样限制了农业分工和农业专业化的发展?这些特殊性中哪些属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何种方式或渠道来有效降低这些特殊属性对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限制?或者我们可以通过何种方式对现有的农业分工程度和农业专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有效推进?在中国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的背景下,农户内部实现了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的分工,但农业的专业化程度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不是可以进一步说明:从分工到专业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分工只是专业化形成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因而从分工到专业化的这个渐进形成的过程中,还有哪些条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国这么多年的农业产业化对农业专业化经济的推进非常有限,我们不禁又产生疑问: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实现农业专业化?
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解释了企业的产生,指出交易成本的节约和经营管理成本的增加之间的权衡确定了企业的边界。工业和服务业领域正是完成了从市场到企业这种分工组织形式的跳跃达到了高度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因而农业领域也需要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以实现农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但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特点决定了农业经营组织不可能像工业企业那样具有严密的科层组织体系。而改革开放前农户高度组织化形式(人民公社)失败的背景下农民组织化新的出路又在何方?因此我们需要解释清楚以下问题:为什么需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来协调农业分工?换言之,直接通过市场或采用订单方式与利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方式协调农业分工和推进农业专业化发展有何不同?采用市场或订单方式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协调农业分工与推动农业专业化发展的条件有哪些?或者说在什么条件下农户直接利用市场交换参与分工,在什么条件下农户可以通过订单方式参与分工,在什么条件下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分工?从分工的角度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与企业的出现有什么不同?家庭生产方式背景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该具有哪些类型和特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如何促进农户参与农业分工从而推动农业分工演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又是如何推动农业专业化发展的?
因此,本书研究的科学问题是:①分工和专业化视角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必要性;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原理。1.1.3研究目的
对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可以涉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原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和特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等方面。而对于农业分工和专业化的研究也可以涉及影响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因素、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等方面。而本书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作用原理上。
因此,本书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家庭生产方式下农业分工和农业专业化的局限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优于其他分工组织方式而成为协调农业分工的最优组织方式的必然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分工的作用原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的作用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分工演进和农业专业化发展能力的政策建议,为农业分工演进和农业专业化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1.1.4研究意义
本研究着眼于中国家庭生产方式背景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作用原理的分析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
(1)有利于拓展和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的理论框架。在研究内容上,从促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揭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必要性,并解释在家庭生产方式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如何帮助农户更好地在分工和交易费用、专业化生产和家庭安全之间进行合理权衡,丰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的内容。在研究方法上,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构建理论模型,并利用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不同的分工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选择,并深入探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作用机理。这一更加丰富和完善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的理论框架将有助于解释现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为小规模经营和土地细碎条件下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
(2)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农业分工和农业专业化理论。从斯密提出劳动分工理论以来,分工和专业化理论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迁,并得以不断成熟和完善。但专门针对农业领域的分工和专业化理论的研究,尤其是以家庭生产方式为背景的农业分工和专业化研究还不多见,亟待充实和完善。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家庭生产方式背景下农业分工演进和农业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探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分工演进和农业专业化发展的作用机理;有助于深刻理解市场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各自在协调农业分工和推动农业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不同作用,丰富农业分工和农业专业化发展理论。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
(1)有利于在保持现有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不变的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在现有家庭生产经营方式下,小农户自给自足的倾向性和农业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诱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本研究有助于厘清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条件和作用机理,探寻以促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为目的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合理途径和有效的推进方式,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
(2)有利于探寻合适的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模式和途径,提高农户收入水平,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满足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但由于我国农户生产的规模小,加上一些体制性因素的影响,农户的非专业化生产仍然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农业专业化发展水平也不高,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本研究提出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目标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促进农业分工演进和农业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方式和途径,通过遵循农业生产的生命特性,节约市场成本和交易成本来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并实现农业经济增长,对提高农户收入水平、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基本概念界定
1.2.1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国外并没有一个直接相对应的概念,常见的称谓主要有: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Cooperative Associations、Farmers Cooperatives、Rural Cooperatives、Rural Producers Organization、Producers Association、Farmers Organization等。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农业合作社、农业生产者协会、农民组织等。为了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科学定义,有必要先对已有的相关概念进行归纳总结。
1.农民
《说文解字》中提到“农者,耕也、种也”。艾利思(Ellis,1988)把农民定义为“主要利用家庭成员的劳动从事生产并以此为
展开
目录

第1章导论1
1.1研究问题的提出1
1.1.1研究背景1
1.1.2问题提出3
1.1.3研究目的3
1.1.4研究意义4
1.2基本概念界定5
1.2.1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
1.2.2农业分工和农业专业化7
1.2.3农业分工组织方式11
1.3研究的逻辑思路和主要内容11
1.3.1逻辑思路11
1.3.2主要研究内容12
1.4研究方法和数据资料来源1*
1.4.1研究方法1%
1.4.2数据资料来源15
1.5框架设计16
1.6可能的创新之处17
第2章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1)
2.1理论基础18
2.1.1分工和专业化理论18
2.1.2交易费用理论22
2.1.3农户经济理论25
2.1.%合作组织理论2)
2.2文献综述29
2.2.1农业分工和农业专业化相关文献综述29
2.2.1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相关文献综述35
2.2.2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关系文献综述10
2.2.3研究述评41
第3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逻辑43
3.1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逻辑解释43
3.1.1组织产生原因的理论背景43
3.1.2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现实逻辑44
3.2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超边际模型解释45
两种最终农产品结构的超边际模型分析46
3.2.2有交易服务的两种最终农产品结构的超边际模型分析51
3.3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分工和专业化视角的解释59
3.3.1帮助农户权衡分工与交易费用59
3.3.2帮助农户权衡专业化与家庭安全63
3.4不同分工组织方式的比较: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必然性67
3.4.1农业分工组织方式的内涵67
3.4.2市场方式组织分工的特点:价格机制68
3.4.3企业方式组织分工的特点:权威命令69
3.4.4订单方式组织分工的特点:契约诱导70
3.4.5合作方式组织分工的特点:合作协调71
3.4.6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协调分工的优势72
3.5本章小结73
第4章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现状分析75
4.1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75
4.1.1改革开放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75
4.1.2改革开放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77
4.2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82
4.2.1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82
4.2.2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85
4.3本章小结88
第5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分工演进90
5.1农业分工的有限性90
5.1.1农业分工的表现形式90
5.1.2农业分工有限性的理论基础91
5.1.3家庭生产方式下农业分工有限性的原因92
5.2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农业分工94
5.2.1组织降低搜寻成本促进农业分工95
5.2.2组织降低谈判成本促进农业分工97
5.2.3组织降低执行成本促进农业分工98
5.2.4组织降低监督成本促进农业分工100
5.3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降低考核成本促进农业分工101
5.3.1考核成本的相关理论101
5.3.2考核成本对农业分工的影响102
5.3.3农民经济组织降低考核成本促进农业分工105
5.4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降低协调成本促进农业分工107
5.4.1协调成本的内涵107
5.4.2协调成本对农业分工的影响109
5.4.3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降低协调成本促进农业分工109
5.5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扩大市场范围促进农业分工112
5.5.1农业领域市场范围的涵义和特点112
5.5.2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扩大地理范围促进农业分工113
5.5.2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扩大产品数量范围促进农业分工114
5.5.3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扩大产品质量范围促进农业分工114
5.6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分工的有限性115
5.7本章小结116
第6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118
6.1农业专业化的涵义及其特点118
6.1.1农业专业化的涵义118
6.1.2农业专业化的特点120
6.2农业分工与农业专业化的关系122
6.2.1农业分工是农业专业化的必要非充分条件122
6.2.2从农业分工到农业专业化是渐进的过程123
6.2.3从农业分工演进到农业专业化发展是质的飞跃123
6.3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两个权衡: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的作用原理124
6.3.1农户的专业化和风险生成124
6.3.2组织改善农户在专业化和家庭安全之间的权衡127
6.3.3组织改善农户兼业化和农民职业化之间的权衡129
6.4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的途径132
6.4.1组织提高农户的个人专业化水平132
6.4.2组织提高农业生产迂回化程度134
6.4.3组织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136
6.5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的有限性138
6.6本章小结139
第7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的实证分析141
7.1研究背景141
7.2数据来源142
7.3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业分工和专业化的作用142
7.3.1研究设计143
7.3.2样本描述统计分析145
7.3.3模型实证结果149
7.4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的作用原理151
7.4.1研究设计151
7.4.2样本特征描述153
7.4.3实证研究结果156
7.5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分工和专业化的经济效应159
7.5.1研究设计159
7.5.2模型实证结果160
7.6本章小结164
第8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的案例分析166
8.1研究背景166
8.2重庆市璧山县腾飞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案例分析167
8.2.1组织产生和发展状况167
8.2.2组织对农业分工的促进作用169
8.2.3组织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170
8.3重庆市涪陵区文观大米专业合作社案例分析172
8.3.1组织产生和发展状况172
8.3.2组织对农业分工的促进作用173
8.3.3组织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174
8.4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水丰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案例分析175
8.4.1组织产生和发展状况176
8.4.2组织对农业分工的促进作用176
8.4.5组织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177
8.5本章小结178
第9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180
9.1研究结论180
9.2政策建议181
9.2.1提高政府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全方位支持力度181
9.2.2加强政府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改善经营管理的指导185
9.2.3完善要素市场以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186
9.3研究展望187
参考文献18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