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问题现状与形成机理补充不同解读
虽然小微企业贷款是一个较新的词汇,但是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贷款或融资问题是众多学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贷款难”、“贷款贵”是业界和学术界普遍的看法,如今也被套用至小微企业上,难免笼统和失之偏颇。笔者的研究有助于厘清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问题的现状、找出其形成原因,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打好基础。
2.为商业银行提供信贷技术创新方面的有益探索
传统的信贷技术不适用于小微企业贷款,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小微企业无法提供完善的、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使得银行对公的信用评级方法无法使用,且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往往没有合格的抵押品或担保。其次,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具有期限灵活、单笔金额较低等特点,而传统的贷款审批、发放、风险控制等程序较为复杂,运行效率偏低,导致小微企业贷款运营成本较高。因为多数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仍套用公司信贷业务的模式,对小微企业研究不够,其风险识别、风险防范的技术手段,不能适应小企业类似零售贷款的需求,导致了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在融资方面相互观望。
所以,开发适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信用评分模型,有助于提高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效率、降低贷款成本,这也响应了银监发(2011)59号文件中提到的“六项机制”之一——建立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的规定。
3.为商业银行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含贷款定价)提供有力支撑
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是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只有保持“三性”的平衡才能稳健的发展。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信用风险识别和控制办法,中国商业银行往往采取拒绝贷款的办法来规避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在过分追求安全性的同时偏废了盈利性。而小企业信用评分模型可以嵌入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的整个环节中去,将成为商业银行有效识别、衡量、管理和控制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重要依据,促进其风险管理能力(含贷款定价)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将会不断拓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从而优化资产结构、分散风险、有效应对资本金监管要求等各种压力,提高盈利水平。
4.为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探索有效的出路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广泛考察美、日、意、俄等其他国家小企业信用评分模型的应用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可以为中国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借鉴。从而减轻小微企业贷款申请的困难程度、提高贷款可获得性,进而增强整体经济活力,推动实体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转型。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财务困境预测、信用风险评估、信用评级与信用评分概念辨析
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国内外相关研究有多个不同的方向,主要围绕财务困境预测、信用风险预警、信用评级与信用评分等角度,厘清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信用评分模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