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创业家 我的成功你可以复制》:
黄建伟很早就有做生意的念头。
13岁写作文,题目是《理想》,黄建伟写要当企业家。他那时买的第一本书,就是《企业管理概论》,但当时看都看不懂。后来去读了邮校更是一发而不可收,买了一箱子书,都是经商管理、优秀企业家传记之类的书。
看了这么多书,黄建伟也做过不少生意,搞过餐饮,开过干洗店,但对于以前所做的生意,他最为得意的一笔,是开孔明灯手工作坊。“我是沅江第一个做孔明灯的,沅江原来没有这个,是我带过来的。
” 很有营销头脑的黄建伟,2002年到衡阳,以两块多的价格批发了一千个孔明灯,十块钱一个卖出去,一个晚上就被抢购一空。后来汶川地震周年祭,他策划了一场放孔明灯的纪念活动,一小时卖出去几千盏灯。
批发倒卖一年多,他就办了营业执照,开起了手工作坊,跑义乌进原材料,然后组织几个人加工,卖给株洲、益阳等地,自己做起了批发生意。 “成本就一块二,零售的话是十块钱,批发的卖两三块,也能赚一块钱。最主要的投入就是原材料的购买,不需要什么机器,也不复杂。” 但是小本生意最常遇到的就是追随模仿者,很快市场上到处是卖孔明灯的人,一看这个势头,黄建伟及时抽身,不再参与恶性竞争。
弃做孔明灯业务之后,黄建伟被小龙虾所迷,开始投身到小龙虾养殖中,从2004年一直做到了2007年,这期间,黄建伟开始尝到了失败的味道。“书本上的东西了解得再多,但光是纸上谈兵还是不行的。” 初试龙虾败走麦城 刚开始迷上小龙虾生意的时候,黄建伟跟三四个朋友一起来做。大家都没有经验,所以黄建伟自己先摸索了小半年,再来做小外围的操作,第一年成效还不错。于是大家都有想法要做大,做大需要投钱,而几个股东都不是资金充裕的人。于是黄建伟想到了自己在深圳做生意的大哥,让他回来投钱,买下了其他人的股份,两兄弟一起做。“他在外面做过很多生意,也赚了不少钱,事业也在不断做大。” 但大哥也是头一回接触龙虾,没有经验。第一年他投人了几十万元,扩大了原有的养殖规模,而经营管理却没有跟上规模。而且与湖区自然养殖不同的是,人工养殖受制于环境与位置的限制,养殖难度大,对技术经验的要求更高。同时人工养的时候需要虾苗,而他的场地远离进货渠道,把虾苗运来距离远,导致虾苗的死亡率极高。
诸多的问题让原本热情的兄弟俩被浇了一瓢冷水。大哥坐不住了,提出要拿剩余的钱分道扬镳,去养鹅。黄建伟坚决不同意再租场地养鹅,并表示可以缩小现有场地规模,自己只要很小的一块地继续养龙虾,腾出来的大片空地可以交给大哥养鹅,不必浪费钱再租场地。
“这里有170亩地,我只要三五十亩,剩下的你都可以拿去养鹅,兄弟俩还能在一块兼营管理,但是这个提议被他否定了。”怄气的大哥坚持要分开,所以做了三年的生意就这样黄了。
初试的失败,让兄弟俩不仅亏了钱,还伤了感情。 “我们曾经有一年没说过话,后来等事情逐渐冷淡了,才慢慢恢复联系。今年父亲去世,大哥回来后看我经营得不错,才告诉我如果需要什么支持,可以跟他说一下。他讲了这番话,算是对我的一个肯定和认可了。” 再试龙虾胸有成竹 因为父亲生病需要照顾,所以黄建伟停了手头的生意,在家照顾父亲。中间也去过深圳上班,后又休息了一阵。不管怎样,初试的失败都给了他很多经验,让他的思维慢慢成熟,时机一到,他又开始了小龙虾的养殖。
这一次,黄建伟告别了人工养殖,直接瞄上了洞庭湖区。这离他第一次做亏隔了四年。“我是走弯路过来的,一旦发现了中间的商机,我就一定要做,不管中间亏了多少。只要把所想的那些都一步步到位,就是稳赚。” 现在黄建伟的养殖场,圈内修建堤坝围了400亩,整体捕捞面积1200多亩,围着场地走一圈,得用一个小时。而且整体都是湖区,纯自然养殖,“原来养殖出来的品质不怎么好,现在湖里的都是纯天然的,肉质好。现在吃客都是要爆头小龙虾,人工养殖的技术没达到,养不出这样的品质。” 要做到这一步,黄建伟投入了40万元取得了这片湖的八年使用权,又投了近20万元做工程建设,添置了工具,还购买了能住人的大型驳船、捕捞小船及走人的行船。“小船设备投人需要五六万元,捕捞工具也要好几万元。总体来说,设备越多效益就越大,像我现在的面积大,要添很多捕捞工具,组织更多人手。目前我还属于中等规模,不算大。” 千亩湖区不仅只有小龙虾这一个产出,黄建伟还谋划了好几项业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