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本书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银行业这一特殊行业为研究对象,以金融开放的格局为背景,运用金融深化理论、银行稳定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行为金融学理论,对开放进程中的银行稳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金融开放背景下银行稳定的新内涵
开放背景下,银行体系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多新变化,应结合这些新特点更加深刻地理解银行稳定的内涵,重视银行稳定适应开放、变化的金融环境而出现的动态发展特征,认识到风险在银行体系中自始至终都客观存在,理解银行金融中介职能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决策对银行稳定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坚持在银行体系保持稳定运行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效率。在理解银行稳定新内涵的同时,也要注意与银行风险、银行危机等概念的区别。
2.开放条件下发生银行危机的可能性
开放条件下发生银行危机可能性的判断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国银行体系存在的风险。我国银行业的开放是伴随金融开放而渐进式进行的,分析开放过程中银行业出现的风险事件,总结我国银行体系不稳定的主要表现形式,即不良资产过高、银行挤兑、到期不能支付。在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以及国家信用隐眭支持的条件下,我国银行体系未发生系统性的银行危机,但是在开放与发展的进程中,发生危机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3.开放的银行体系自身因素及影响银行稳定的机理
从银行体系自身角度人手,深入剖析资产负债错配、货币错配、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流动性、公司治理因素影响银行稳定的机理,为本书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为银行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4.开发的外源性因素及影晌银行稳定的机理
从外源性因素人手,深人剖析金融自由化和发展大环境对于银行稳定的影响机理。其中,金融自由化因素分析了利率自由化、银行混业经营、资本流动自由化以及外资银行进入对于银行稳定的影响机理;发展环境因素主要从金融创新环境、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两方面分析了影响银行稳定的机理。
5.开放的信息因素及影响银行稳定的机理
银行危机是银行不稳定的极端表现形式。从信息因素出发,研究信息扩散对于银行危机传染的作用,是对银行稳定理论的重要补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了信息扩散对于在银行危机传染效应的影响,并归纳了银行危机时空传染的信息扩散特点。与此同时,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参与主体的从众行为,导致银行挤兑和银行危机发生。最终,基于布瓦索的信息空间理论构建了市场参与者与银行体系、银行体系与金融体系、金融体系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信息空间。
6.我国银行稳定的测算与实证
为实现对银行稳定的测算,首先要找出银行稳定的评价指标,以银行稳定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为基础,兼顾数据可得性,从内在稳定指标、外源性因素指标、信息因素指标三个方面构建了银行稳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搜集1997~2012年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熵权法等数学方法对我国银行内在稳定指数进行了测算,对银行内在稳定和外源性因素及信息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整体上对我国银行稳定程度进行了测算,分析了银行稳定趋势变化的原因。
7.维护我国银行稳定的保障机制
通过前文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的分析,结合测算结果发现的问题,提出维护我国银行稳定的保障机制,希望能够有助于银行体系控制风险,保证银行体系稳定运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