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系列丛书:中国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研究》:
即略高于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为了使习得者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得到渲染和熏陶,输入必须是大量的;第二,为确保习得者的学习兴趣,输入是应该能够理解的;第三,为了刺激学习语言的兴趣,在输入过程中应使学生感知轻松愉悦,又能使其感知到输人的价值;第四,输入不应过分强调语法。课堂是学生习得的主要场所。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英语课堂不仅要向学生提供足够的可理解输入,还应具有轻松愉快的氛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该理论间接地指出了课堂环境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随后,英国语言学家理查兹(Richards)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将影响二语习得的环境因素具体化,提出“语言教学环境”的内容为语言政策、教学大纲、教学过程、教学评估。《剑桥英语》青少年版的作者Herbert Puchta在论述“创造学生的学习文化”时谈及大脑不同逻辑层次的组合,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环境,认为教室座位的安排、录音机的质量、灯光条件以及时问安排等因素构成了外语教学环境,这些因素都会对学习造成影响,他主要强调的是物理环境对外语教学的影响。美国语言学家克莱尔(Clarire)又将这种因素扩大到文化领域,指出“掌握一种语言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他强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设计出一种“以文化语境为核心”的语言教学模式。我国外语教育学家张正东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关注外语教学环境问题。他认为,外语教学环境的内容包括一切制约、影响外语教学活动和效果的外部和内部因素、条件,并指出教师也是教学环境因素之一,提出了外语立体化教学思想。杨明仪认为,外语教学环境包括学校内部环境和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同时受到教育政策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