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篇
我之所以会去研究求职,以至于最后在人才这个方向创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觉得以前所有的求职指导都是经验论,缺乏逻辑性。
而程序员是一种逻辑动物,只有当他们理解求职到底是一种什么行为以后,才能做出有意义的行动。
我花了很久去寻找背后的理论支持,直到我重逢了价值论。本部分从价值理论开始,讲述我们求职行为的本质。
价值论
自从中国转向市场经济以后,市场规则就开始产生效果。虽然人才不完全等同于其他物品,但现在先让我们把人才也作为一类商品来看待。
∷使用价值
除了我们这些做人力资源相关行业的公司外,绝大部分公司购买人才都是为了使用,所以他们看中的是人才的使用价值。
说得更直白一点,这个使用价值就是指人才如何直接或者间接为公司挣钱。
使用价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对于使用者存在。所以程序员的价值也是相对于公司而言的。
有的同学可能说,我的技术很好啊,又会机器学习又会编译原理,凭什么那些写JavaScript的人薪水比我高一倍?
谁让你在一家建站公司上班呢。对一家做网站的公司而言,机器学习和编译原理是不能为它带来收益的,而JavaScript写成的带有完美动画的交互组件却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公司产品的销售量。
同样是这个人,如果他去一家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工作,那么他的价值就不一样了。
所以你的价值和你牛不牛无关,只和你能为你的雇主提供多少价值有关。(当然,大多数情况下,你能力越强提供的价值越多。)
这是基本规则。
增加自己使用价值的方式很简单,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就好。
小提示
对技术人员来讲,业务能力通常是指解决问题的能力。即遇到问题后,能迅速分析原因、定位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最终搞定问题的能力。
供需
有个80后自嘲的段子是这么说的:
读小学时,大学不要钱;读大学时,小学不要钱;还没工作时,工作是分配的;可以工作时,得自谋职业;没挣钱时,房子是分配的;能挣钱时,发现房价已经那么高了。
我不知道国内人才市场是什么时候市场化的,就从80后开始工作时算起吧。人才市场化意味着你有了选择公司的权利,同时也意味着公司有了选择你的权利。
这个时候就体现了交换价值。虽然交换价值以使用价值为基础,但它更容易受供需影响。
简单地说,当企业的职位空缺远少于找工作的人数时,人才的价格就会下降;而当企业的职位空缺比找工作的人数多时,人才的价格就会上升。
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我们都处于前一种情况。这意味着求职者要彼此竞争,而招聘方可以选择要价更低的候选人。大家在大学毕业找工作时应该深有体会。
幸运的是,供需也是可以调整的,技巧就在于选择更好的细分市场。因为需求的多样性是存在的,所以如果你能在一个大的需求中切入一个需远大于求的细分市场,那么你就能得到远高于其他人的回报。
举个例子,同样是管理服务器,普通运维工程师和云计算运维工程师的薪资差异是非常大的。一个普通运维工程师变成云计算运维工程师,需要补充的知识并不是特别多。所以你只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比如以相对较低的薪资到类似新浪云这样的地方工作1~2年,你的能力和交换价值都会大幅度提升。
小提示
在选择新市场的时候,应该抱着有舍有得的心态。如果你深信一个行业和细分市场的未来,那么即使现在暂时的降薪也是可以接受的。当你的能力成长并得到证明后,再选择更好的机会就行。
信息透明度
当人才市场很小的时候,信息是很透明的。因为很容易了解到各自的情况。
但当信息量变大后,你就会发现虽然整个市场很大,但只有你接触到的信息才对你有意义。
比如北京现在有100家公司都在招聘PHP工程师,但你只知道其中3家,这个时候,其他97家公司的存在对你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即使这3家给你的薪资比其他公司低,你也只能被迫接受。这就是信息透明度对我们求职的影响。
没有网络招聘的时候,我们很难对这些公司进行比较,折腾过几家公司后,就屈服了。
有了网络招聘,求职者活得稍微好一些,可以不出门看到全国的招聘情况;但Job-Board形式的招聘站是为招聘方设计的,它们通过构造信息不对称,向求职者优先显示那些付费却未必最好的公司,迫使求职者以更低的薪资为这些可见的公司工作。(这无可厚非,所有中介体都是通过信息不对称的方式收费的。)
所以要想拿到足够好的薪资和获得足够多的机会,我们要学会和信息不对称进行抗争。一定要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机会,这样才能“做选择题”而不是“做判断题”。
关于如何改变信息不对称,操作篇中的“渠道”部分会详细说明。
小提示
什么是判断题和选择题?
当你只面试一家公司,这家公司会给你开一个一周到岗的录用通知书,你只能选择去还是不去。这就是判断题。当你同时面试5家公司时,你就可能拥有5个录用通知书,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那家公司,这就是选择题。
跳槽不是什么
∷跳槽不是为了追求价值最大化
虽然前面我们从纯商业的角度讨论了换工作这件事,但实际上我们并不推荐求职者单纯通过薪资的高低来选择雇主。原因有两个。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你每天有24小时,上班用去8小时,它占你这一天的三分之一。
如果你只是因为高薪而选择一家上班过程中不开心的公司,那么在工作日三分之一的时间里你都会在痛苦中度过。而你得到的只是每月多出来的几千元报酬而已。
职业的不可逆性
别的事情错了我们可以重来,而在职业选择上,走的每一步都是需要好几年的时光来验证。一旦走下去,就很难回头,因为一旦换职业方向,哪怕从现在的开发语言换成其他的开发语言,都意味着你之前的积累很可能前功尽弃。所以眼光放长远点,不要只看眼前的高薪,更要看好未来的发展,方向错了,跑得越猛摔得越狠。
∷跳槽不是找工作
跳槽不是找工作,而是换工作。所以它和你刚毕业时找工作不一样,它是有成本的。
到一家新的公司,需要放弃原来公司的期权,需要重新熟悉业务,重新和同事搞好人际关系,上班路上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甚至可能需要离开自己熟悉的城市。
你并不是一无所有,虽然往往只有在失去后你才会发现。所以跳槽之前要考虑好自己的付出和收益,衡量好得失,没事别裸辞。
∷跳槽不是加薪的砝码
不要以跳槽为砝码去谈加薪,这种胁迫性的谈薪资方式会使主管对你丧失信任。不管涨薪成功与否,他都不得不为你的离职做好准备,而当准备工作完成后,你就可以走人了。
相类似,当你提出辞职时,如果你的主管通过加薪来挽留你,最好也不要同意。
程序员如何谈薪资
如果你对现在的公司很满意,只是觉得薪资太低,那么可以先和你的主管聊聊。
我一般这样谈加薪:
首先,讲一讲自己最近在工作上的成长,看主管是否认同;
然后,从能力提升角度,向主管要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业务挑战;
最后,问问当你的能力达到这个新的水平时,薪资是否可以同步提升。
这样谈有几个好处:
它创建了一个谈话基础,那就是薪资应该和能力相匹配;
在这个过程中不谈现在的薪资,而是谈未来,一方面表明你对现在的薪资还算满意(以便减少主管顾虑),另一方面对主管来讲,他没有立刻给你涨薪的压力;
它体现了你对自己能力提升的渴求,而如果在谈话中出现任何不顺利的情况,你都可以中途结束对话,根本不提加薪的事情。
当然,坏处就是你得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加薪。
小提示
虽然谈加薪的小技巧很多,但都过于微妙。我很喜欢一句话:你今天创造出来的价值就是你明天的薪资。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等到你的能力突出时,加薪就是必然的,区别只是哪家公司给你加薪而已。
跳槽到底为什么
说了那么多跳槽不是什么,那跳槽到底为什么呢?
∷求职的本质
在跳槽之前,你想过我们为什么要工作吗?
其实并不是真的如我们父辈认为的那样,人活着就要有一份工作。
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累积金钱。这是我们在这个现实世界用以维持生计的必需资源。
挣钱这件事至少有四种形式:帮别人挣钱(打工);为自己挣钱(SOHO);雇别人挣钱(企业主);让钱自己挣钱(投资)。
为什么我们总是选择第一种呢?因为第一种门槛和风险都最低。
而求职只是我们在自己资源和能力不足以进入后几种挣钱形式时,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能力换取资源的阶段性行为。
当然,如果能在第一种形式下获得自己满意的物质回报和精神满足,你也可以永远不考虑其他形式,但其他形式在挣钱的效率和数量上是有优势的。
这个我们在稍后的章节中细聊。
∷跳槽的意义
跳槽其实是打工这种挣钱形态下我们进行自我调节的方式。通过合理跳槽,我们可以寻找到市场需求和自我实现的最佳匹配,从而在金钱和成长上双丰收。
“市场需求”描述了企业渴求的员工,“自我实现”描述了你想要的生活;当它们重合到一起,梦想就照进了现实。
这会带给你几年非常愉快的工作与生活,但随着我们不断成长,职位和能力可能出现不匹配,这时候我们又需要通过跳槽再次调节。很多时候,这也是很无奈的事情,不进则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跳槽的原则
我有一个很好用的跳槽原则,之前发到微博上被赞了上百次:
永远不要因为“现在很差”而跳槽,要因为“未来更好”而跳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一直往上走。
∷跳槽的节奏和路线图
时间并不是用来衡量是否应该跳槽的指标,能力才是。从长远角度讲,我们都有一个大理想,比如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当上CTO。
而当我们还是应届毕业生的时候,我们是不可能直接变成CTO的。所以我们从CTO往下一层层画出节点,大概如下所示:
应届生→初级程序员→小组主管→部门经理→总监→CTO
然后我们会给每一个节点设置一个达标能力和一个参考时间。当我们的能力已经开始可以胜任下一个节点的工作时,我们就可以开始寻找相关机会,最理想的是在当前公司进入下一个节点。但从小组主管开始,能否成功进入下一个节点就不光由能力决定了,有时候你可能会遇到一个永不跳槽也永不被提拔的上级,你就会长时间得不到成长,当这个时间到达我们设定的参考值时,我们就不得不通过换公司来前进。
有些时候,我们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对职业路线做出调整,比如当你做小组主管很出色,但却很难达到部门经理这个节点时,我们可以这样走:
应届生→初级程序员→小组主管→初创公司CTO→B轮公司CTO→上市公司CTO
但不管怎么调整,自己头脑里边要有清晰的目标。我们总是先在风险最小的路径上(比如当前公司)寻求成长,不成功时再考虑其他的路径。
……
展开
——李嵩波德丰杰正道投资合伙人
★这本书是我看过的最深入浅出的职业规划指南,伴随着丰富的理论指导和详尽实战操作,强烈建议每一位程序员都读一读,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自己,寻找自己的方向!
——符庆明金山云CTO
★作者是一位在职场奋斗超过10年的高手,编程、做PHP杂志、创业、做产品经理都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因此对于求职和职业规划有相当深刻的理解。书中的一些内容,对刚进入职场的新人来说,可谓是金玉良言,其中的很多思路,你在其他地方得不到。
——童剑新浪研发中心高级总监
★看完之后,觉得深受启发,找工作的每一次选择,都在影响人生的轨迹,从而导致天壤之别。强烈推荐本书,我们也将此书列为优才网全栈工程师学员们的必读书目。
——伍星优才网CEO
★对于职业规划这个“需求”,每个程序员有自己的“算法”,求职当然也离不开好的系统“架构”。Easy以面向“对象”的写作方式,“开发”出了一套基于“求职者/服务端”的任务管理“系统”,“使用”过程中有没有“BUG”且行且修正吧。
——刘晨ThinkPHP创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