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一生的阅读方法
在人一生的成长当中,我们有很多的老师,遗憾的是,在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涯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没有一个老师能教会我们真正的阅读。因此在踏入社会后,很多人发现,如果再按照原来的方式去阅读一本书,已经变得非常困难。原因很简单,有太多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在影响着我们阅读的效率和速度。在全脑快速阅读训练中,如果你不改变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你一定无法获得全脑快速阅读的训练成果。在这么多年的教学训练中,我把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作了总结,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音读。音读是很多成年学员在进行全脑快速阅读训练的时候,最难克服的一个习惯。在很多人原有的阅读习惯中,都是眼睛看见文字后,发出文字的“声音”,这种“声音”再通过听觉中枢传递到大脑。一般来讲,没有经过训练的人,阅读的速度是每分钟300~500字,而且,采用音读的方式阅读,阅读效率受到心情、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只会更进一步降低。由此,只有消除音读,你的阅读速度才会提升起来。
第二种:逐字阅读。这种阅读习惯是我们在小时候就形成的,在幼儿园或者小学一二年级时,老师为了让我们念课文或者古文古诗时做到字正腔圆,让我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朗读下去。久而久之,很多的人在无形之中养成了这种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阅读方式。当然,一个孩子在刚刚进入学校的时候,这样的阅读方式是必需的过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阅读方式越来越会影响到我们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吸收和提取。不信的话,你现在可以采用逐字阅读的方式阅读下面这一段话:
人/们/非/常/高/兴/看/见/全/想/超/级/脑/力/教/育/训/练/
机/构/的/刘/志/华/老/师/来/到/北/京/作/“学/习/改/变/未/来”/的/主/题/演/讲。
怎么样,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起来是不是感觉到非常不舒服,而且对这段话的理解好像还处于一种断线的状态,变得更加难以理解了。如果我们换一种阅读方式的话,你看看是不是会好得多?
人们非常高兴/看见/全想超级脑力教育训练机构的/刘志华老师/来到北京/作“学习改变未来”的/主题演讲。
当按照词语分组后,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阅读时,我们阅读的体验和感觉会舒服得多,信息会立刻被大脑感受到,理解力会进一步增强。
第三种:回视返读。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对于很多人来说会经常性地发生,为什么呢?很多人在看一本书的时候,由于担心自己无法清楚地理解书本内容,往往看完一段就开始回忆、复习一段,但由于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在回忆的时候只能回忆起一小部分,甚至有人一点都无法回忆出来。因此,很多人不得不翻开书把这段内容从头到尾又看一遍,这样几次下来,很多人就没有了阅读的兴趣。采取这样的阅读方式,也会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一本书的前面几十页都翻烂了,后面的一百多页还是崭新的。
第四种:转动头颈。我有一次去一个国学班讲授“超级记忆力”训练课程,在到达课堂的时候,正巧有另外的老师在教孩子们读《弟子规》,孩子穿着汉服有模有样,朗朗的读书声让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状态非常满意。作为教学来说,老师能带动孩子们快速融入学习的状态是非常值得表扬的。但我要说的是另一个现象:在45分钟的教学时间里,一个个孩子手里捧着课本,配合着读书声在自己的位置上转动着自己的脖颈,摇头晃脑,而且幅度还非常夸张。其实这种朗读方式是值得商榷的,孩子们正处在发育阶段,如果稍有不注意,扭伤了脖颈那就是个大麻烦了。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个方法也是不可取的,不信你转动头颈阅读10分钟的文章试试看?
第五种:假阅读。很多没有经过全脑阅读训练的人在看书的时候,也非常快速,但最后如果让他把刚才阅读过的内容回想起来,他也许连一个字都会想不起来。这种阅读就是假阅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是翻了一遍书而已。在现实阅读中,这样的人大有人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读书的目的和没有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以上所列出的这些都是常见的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应尽早通过本书中所讲授的全脑快速阅读方法加以克服,越早越好,越快越好。
全脑快速阅读的起源
现代快速阅读究竟起源于什么地方和国家,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起源于英国,有的认为是苏联,但速读业界公认为快速阅读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美国。快速阅读的出现显然是与当时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关。20世纪40年代,为了适应20世纪初的“经济巨浪”和“文化巨浪”的冲击,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出版物猛增,出版速度加快,亿万读者若还是依靠传统的按部就班的逐字逐句的阅读法进行阅读,就会陷入茫茫书海之中,被信息浪潮所淹没,所以快速阅读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然而这仅仅是快速阅读的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并不是它的起因。从世界范围看,众多科学家和教育家虽然也认识到快速阅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其科研的进展在初期是很缓慢的,研究者并不知从何处着手。速读取得突破性进展并确立最早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器材,却是建立在一个意料之外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础是当时的美国空军提供的。
当时,美国空军战术专家面临一个严峻的课题:许多驾驶员在飞行时不能及时辨别远处的飞机,瞬间感知能力亟待提高。在生死攸关的空战中,在这方面无能为力实在是个巨大的失利,将永远失去战斗的主动权。因此,空军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着手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发明了一种叫作速视仪的装置,让敌机和友机的形象在屏幕上显现的时间可长可短,尺寸可大可小。开始时,飞机图像显现的时间长,尺寸大,后来显现的时间逐渐缩短,尺寸也逐渐缩小。他们惊奇地发现,当小得像一个斑点似的飞机图像以1/500秒的速度在屏幕上显现时,经过训练的普通人都可以分辨出来。
当阅读教育学家们得知这一信息后,马上意识到,这项技术是对全脑快速阅读有重大意义的成果,并在此信息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研究,建立起现代速读的雏形。他们决定把这一成果应用到快速阅读训练当中,并照猫画虎地使用上述装置和方法。首先,以5秒之久显现一个大字母在屏幕上,然后逐渐缩小字母大小并缩短显现时间,直到屏幕上同时显现出四个非常小的字母而显现时间只有1/500秒时,受训者仍可以辨认。这一结果证明,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以在一分钟内分辨12万个字母,如果按每个单词平均6个字母来计算,就相当于2万个单词;而当时美国人的平均阅读速度只有每分钟200个单词,仅仅只是人类具有能力的1%。科学家和教育家们惊喜地发现,人类在阅读速度方面的潜力是相当巨大的,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美国经济、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快速阅读开始进入推广阶段。最初,是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开办了第一期快速阅读训练班。在其带动下,这种训练班很快在各地的大、中、小学校中普及,国家和各种基金会纷纷投资,集中一批专家学者专门进行研究和推广,并创办学校,出版专著,设立学位,使这一新学科很快形成并茁壮成长起来。同时世界各国先后竞相仿效,开始进行快速阅读的研究和训练。目前,美国有专门研究和传授快速阅读的速读学院,可以为学习者授博士学位,现代化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在快速阅读训练中发挥其作用,使训练的过程更富于趣味性,也更易于见成效。
在美国,目前80%以上的高等院校都开设有快速阅读课程,许多中小学校都把快速阅读列入教学计划,使学生尽早掌握这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
克林顿与布什两届政府都投入巨资,进行儿童早期阅读、青少年课外阅读的研究开发。布什政府在一次社会调查中发现,美国孩子阅读能力达不到及格线的有一半以上。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2002年,布什总统提出了一项决议,并获得了美国国会的通过:从2004—2008年,政府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投资50亿美元,用于促进8~16岁的孩子广泛地提高阅读能力。
在英国,剑桥大学引进了哈佛的方法并加以改进,采用电影教学方式开办成人快速阅读训练班。
在法国,1996年《快速阅读课本》被定为教科书向全国发行;到20世纪70年代,快速阅读学被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80年代初,法国在全国中小学推行“创造性阅读法”。
在韩国,把速读训练效果推向每分钟万字以上,并取得大面积优异教学成果的是韩国速读专家金龙镇先生。韩国政府在1981年12月颁布的“私设讲习法令”中,允许采用速读课程作为教学科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速读学院、速读讲所,并且举行一年一度的“最佳速读竞赛大会”。在韩国,不论是政界、军警、教师还是企业界的各种组织,一旦取得速读讲师的资格,工资就会提升。而成为专职速读讲师的人,其工资将比原来高出一倍。传授快速阅读的学校几乎遍布所有城市,仅首尔就有几十家。
在日本,速读专家加古德次、芦田献之等分别从韩国、美国引进快速阅读法,并组织团体,开办学校,进行快速阅读的研究与普及。
苏联也是开展快速阅读研究和推广比较早的国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就出版了很多关于快速阅读法的书籍。1966年,敖德萨的两名研究人员用他们自己制造的阅读加速器开始试验快速阅读法。1970年,代号“量子—700号”的试验表明:经过一定时间训练的人,阅读速度能显著提高。此后,快速阅读实验室、快速阅读学校在苏联各地纷纷建立,把快速阅读作为正式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取得了丰硕成果。
全脑快速阅读的原理
想要清楚地知道全脑快速阅读的原理,就必须了解人类的大脑。人类的大脑是迄今为止最大智慧的体现,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和意识的最先进、最高级的器官。虽然体积不大,但功能十分强大。然而,我们对自己的大脑了解得非常少,少到令人吃惊的地步。在全脑快速阅读训练中,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必须了解大脑的运作方式,并在全脑快速阅读训练中全面配合大脑的运作方式,不但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轻松达到训练目的,而且还可以让身心保持在愉快并且高效的巅峰状态。反之,若违反大脑的正常运作方式,就算是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不但达不到学习训练的效果,反而很快就会因身心疲惫而放弃了。这就印证了一句话: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用对,事半功倍!
各位亲爱的读者,你了解你的大脑吗?在每一次培训课程的现场,我都会问学员这个问题,但得到的答案都是三个字:不了解!当我再次问道:各位亲爱的学员,你们知道我们的大脑长在谁身上吗?至少有60%的学员会哄堂大笑,只有20%~30%的学员会说长在自己身上,还有10%左右的学员在那里沉默不语。当我再进一步提问:各位亲爱的学员,我们的大脑是由多少个脑细胞组成的?基本上很少有学员能说出来,大多数的学员都开始乱猜:30万个、500万个、10亿个、1000亿个,甚至还有说1000个的。答案五花八门,为什么会这样?这一切都源自于我们对自己身上这个最先进的零件一点都不了解,甚至可以这样说,有些人对它的了解近乎白痴!
这不怪你,因为我们不是人类大脑的研究者,就算是,也不可能就大脑的细胞个数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更别说对大脑的各项功能达成一致意见。但是通过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研究发现,我们每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的大脑平均有140亿~230亿个脑细胞。虽然大脑有上百亿的脑细胞,但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也是非常厉害的,每小时都有数千个脑细胞在衰亡,但是同时也会有新的脑细胞诞生。很多科学家这么认为,对于常人来说,在这么多的脑细胞当中,一生中最多只有15%左右的脑细胞在参与工作,还有近85%是处于有待使用的状态,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用处,而是指在使用我们大脑思维潜能方面没有用到而已。许多为人类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和伟人,最多也只使用了20%左右的脑细胞。但对于大脑的潜能开发来讲,这根本不算什么,因为最新的研究更进一步地表明,人类现在对大脑潜能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到1%,如果我们能把剩下的99%都利用起来,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能量!
不要吃惊,你必须要相信,这是真实的。众所周知,我们的大脑主要分为左、右大脑半球,经过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格斯佩里及很多科学家的后续研究,人类已经基本上熟悉了两个半球的思维功能。目前普遍被大家所接受的左右脑分工理论是这样的:左半脑主要负责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抑制、五感(视、听、嗅、触、味觉)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可以称作“意识脑”或者“学术脑”。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象、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因此右脑又被称为“创造脑”或者“艺术脑”。
通过上面的分工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脑的左右两部分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用,而在进行传统阅读时,由于大部分人都是采取逐字阅读的方式,因此,在这个阅读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是左脑,而右脑的功用却几乎闲置不用。这是因为在传统的阅读方法中,书面上的文字信息由于光的作用会对眼睛产生刺激,视网膜接收到这种刺激之后,立刻把信息传输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视觉中枢经过辨识处理之后传递到语言中枢再进行进一步的辨识之后,再由语言中枢传递到听觉中枢,听觉中枢感知到文字信息的声音之后再传输到记忆中枢——左脑,进行意义的记忆。
这个过程由于是一个自己读给自己听的过程,所以也叫作默读。默读是一个“读”书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真正“阅读吸收”的过程。因此,很多人在“读”完一整本文字资料或者书之后,能记住30%的内容就已经很不错了,甚至有些人连10%都记不住,更有甚者,有些人会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一本书“读”完之后,连基本的中心思想都无法复述出来。
而在全脑快速阅读法中,采用的是“眼脑直映”的方式进行阅读,书面上的文字信息由于光的作用直接对眼睛产生刺激之后,将所产生的整体文字图像直接传输到右脑以图像的方式进行记忆,然后再经由左脑将图像解析,进行意义的辨识。
在这个过程中,左右脑的功能都被高效地利用起来。全脑快速阅读法对文字的处理就如同一部超级照相机,先将书本文字信息统统“照”进大脑里面,然后再清晰地辨识每一个文字。这样的“眼脑直映”的阅读方式直接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句的阅读方式,省略了语言中枢和听觉中枢这两个最容易对阅读效果产生干扰的中间环节,让文字图像直接映入右脑的记忆中枢进行记忆,然后通过左右脑的协调处理,进行文字信息的还原,是一种快速阅读内容并完整吸收的阅读方式。采用这种全脑快速阅读法,不但可以综合地开发智力,还能迅速地提高记忆力。因为在采取全脑快速阅读法的时候,阅读和记忆相辅相成,如果没有记忆来给全脑快速阅读作保证,全脑快速阅读的效果就无从体现,更得不到巩固了;同样,如果没有快速阅读,记忆也就很难发挥效力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