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的思维之美》:
我“思”故我在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Ithink,thereforeIam.)“思”指的是思考。现代汉字“思”,意为思考,从心从田,是否“心田”一词由此拆解?“思”的古文字写法,小篆写作,从囟从心。《说文解字·卷十·囟部》释为“思,容也。从心囟声。凡思之属皆从思。”而段玉裁的解释为“思,睿也。……睿者,深通川也。凡深通皆曰睿。思与睿双声。……今依韵会订,韵会曰,自囟至心如丝相贯不绝也,然则会意,非形声。”看来,元代的学者已经意识到,思考需要从大脑的囟门,一直到心灵,大脑与心灵结合运用才有“思”的存在。汉语中表示人的意识活动的字一般都从“心”字底或者“忄”旁,对于此,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古人有一种朴素的认识观:古人认为人类用来思考的器官是心而不是大脑,因此,目前那些从“心”和“忄”的汉字都是这种朴素的认识观的反映。仔细审视“思”字构形,古人造字取象的出发点还是十3汉字中的思思维之美分清晰的。思考需要大脑,也需要心灵,古人对于心灵的作用有着深刻的理解,“心思”一词本义不就是心会思考吗?到了隶书写法,“囟”讹变成了“田”,于是有了从田从心的“思”。在古代,“思”还出现过一些异体字,如“恖、、、”,这些写法不难看出,第一个“恖”是从小篆写法直接隶定的,““和““本应都从忄,“囟”下面的写法应该是由“心”讹变而来的。“思”的汉字造字体现了汉字中的思维之美,一方面,思考是看不见的严肃过程,汉字“思”却形象地选择思考需要的器官,从心,从囟。大脑和心,合作完成人的思考任务;另一方面,上下结构,上面是囟,下面是心,思考从大脑到心灵,一直贯通不绝。
“思”不是简单的想,而是深通的思考,《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季文子凡事要经过反复周全的考虑再行动。后来“三思而后行”渐渐成为成语。韩愈《进学解》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其中“思”也是指周密的思考。表示思考的词语如“沉思”、“思忖”、“若有所思”、“思前想后”、“深思熟虑”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