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银行业监管发展与改革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7702399
  • 作      者:
    李直,朱忠明,王博林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银行业监管发展与改革研究》提出了如下方面的创新论点:采用多元化的经济学分析模型,运用量化分析手段,论证银行业监管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和有效性;更新银行业监管理念,提出我国银行业的逆周期监管模式;构建和完善我国银行业监管的环境倒逼机制;建立银行业监管者的多层次的激励制度和约束机制;提出资产证券化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相关性建议;等等。
展开
作者简介
  李直,经济师。现攻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硕士研究生。现任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分行副行长,并兼任信用审查委员会主任、内控委员会主任。长期在银行业第一线工作,从事过会计结算、信贷、稽核、风险风控管理工作,特别在内控、信审等主要业务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从事银行业实践工作的同时,还对我国金融理论研究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参与了朱忠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社会责任投资》和《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新论》的撰写工作,并在《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新论》中担任副主编。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银行业监管发展与改革研究》在借鉴西方国家成熟银行业监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及银行业的现实状况,着力探讨我国银行业监管现状以及改革重点,提出了如下方面的创新论点:采用多元化的经济学分析模型,运用量化分析手段,论证银行业监管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和有效性;更新银行业监管理念,提出我国银行业的逆周期监管模式;构建和完善我国银行业监管的环境倒逼机制;建立银行业监管者的多层次的激励制度和约束机制;提出资产证券化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相关性建议;等等。这些创新论点为我国银行业监管发展与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书逻辑严密,论证充分,适合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银行从业人员参考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资本结构是否合理、风险集中的控制情况等内容。通过非现场监管,完善了对银行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各种业务报表和统计报表等的监管制度。随着我国银行业务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对其进行并表监管是综合预防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另外,现在由过去对商业银行的合规性监管为主开始转向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性监管为主,主要监管银行机构的不良贷款比率、盈亏真实性、资本充足率。并且风险性监管已贯穿到商业银行市场准入、业务运营和市场退出的各个环节,扩大了监管范围,初步实现本外币、表内外和境内外业务的并表监管,推行银行资产风险管理,为我国的银行业监管国际化作出了开创性探索。
  3.我国银行业自身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
  经过多年的银行业监管,特别是近几年监管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我国的银行体系进一步稳定。在对我国银行业监管逐步深入的前提下,我国银行业通过不断探索银行业客观发展规律,使得银行自身风险监控和管理的能力不断提升,经营体制机制也得到不断深化变革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通过不断地对外开放,使得银行业能够逐步吸收和借鉴世界银行业的良好做法。经过多年的银行监管,我国银行的整体实力持续增长,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公司治理状况明显改善,服务能力和水平日益提升,监管的有效性也得到不断提高。下面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银行监管给银行业的发展带来的成就。
  (1)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深化改革,推动金融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银行监管机构有效监管的前提下,我国银行业金融企业制度得到了不断改进,具体为:①大型商业银行基本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十一五”期间,工、中、建、交四家大型商业银行先后完成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革工作,并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家果断启动了农业银行改革,通过汇金公司向农业银行注资1300亿元人民币的等值美元。2010年7月,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剧烈波动的环境中,农业银行成功实现了A+H股的公开发行上市。至此,大型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②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有所成效。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我国银行业监管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银行业监管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  银行业监管的规制经济学分析
第三节  银行业监管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第四节  银行业监管的法经济学分析
第二章  中国银行业监管发展历程
第一节  1949~1978年:大一统银行体制下的监管
第二节  1978~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管时期
第三节  1992~1998年:市场化监管初探
第四节  1998~2003年: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改革进一步深化
第五节  银监会发展至今
第三章  我国银行业监管评价标准
第一节  我国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
第二节  银行业监管评价体系对银行业的影响
第四章  国际银行业监管评价体系
第一节  国际银行业监管的主要法律依据
第二节  国际银行业监管的主要指标
第三节  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周期性分析
第五章  典型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监管特点及启示
第一节  美  国
第二节  英  国
第三节  日  本
第四节  新加坡
第五节  中国香港
第六节  德  国
第六章  我国银行业转轨期的研究与分析
第一节  银行业监管的环境分析
第二节  我国银行业多体制经营
第三节  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第七章  我国银行业监管法律基础、改革与创新
第一节  我国银行业监管的法律基础及内涵
第二节  我国银行监管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第三节  我国银行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改革与创新
第八章  完善银行监管体系建设
第一节  “一行三会”的监管改革
第二节  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
第三节  金融消费者保护局
第九章  银行业监管指标评价体系改革
第一节  我国银行业多层次指标设计
第二节  建立我国银行业逆周期监管模式
第三节  激励制度和约束机制下的指标设计
第十章  银行业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变革
第一节  商业银行准入机制的选择
第二节  商业银行准入规则的具体设置
第三节  我国当前银行业退出机制分析
第四节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第五节  破产处置——建立银行业破产保护机制、并购重组机制
第六节  补充机制——建立清偿基金
第十一章  银行创新业务监管与配套改革
第一节  衍生品创新业务监管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
第三节  银监会相关配套机制改革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