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其实并不难
美国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经讲过,投资的秘诀其实很简单,但有两条投资戒律必须谨记:第一,不要让自己输钱;第二,不要忘记第一条戒律。投资最重要不是赚尽每一分钱,而是保障本金的安全。由25 岁开始,只要能够持之以恒每月投资3 200 元,即使只是保持每年15% 的投资回报,65 岁时已可变成亿万富翁。
进一步想想,如果只买美国国库债券,每年投资回报是5%,即使你每月投资一万元,40 年后仍然只有1 533 万元。假如没有通胀的话,千万身家应该可以安享晚年;不过只要每年通胀平均3%,40 年后的1 533 万元,将仅大约相等于现今700 万元。如果不用支付住房及子女开支,生活应该没有问题,否则到时还要预留医疗费用,生活便说不上富贵。
如果你和伴侣每月只能腾出2 500 元,投资于国库债券,40 年后的本利和只有383 万元,扣除3% 通胀,以目前的购买力计算,身家不到120 万元,都不够在中国主要城市的近郊买一个小型住宅。因此,如果你们每月所能进行投资的钱不够一万元,太过保守地投资,你们的退休生活将难有保障。
如果你们将资金转为投资股票,即使是投资于成熟市场,如美国的标准普尔500 指数,每年平均投资回报也有13% ~ 14%;而香港的恒生指数,计算股息回报在内,自20 世纪60 年代指数成立以来每年平均投资回报率达到17% ~ 18%。因此,假如香港过去50 年的高成长历史可以复制,只要将大部分财富投资于一篮子稳健的蓝筹股票,即使只是每月投资3 200元,拉上补下应该不难达到每年15% 的回报,40 年后阁下仍然有机会变成亿万富翁。
很可惜,正当本书付梓之时,笔者重看过去20 年指数成份股的表现,得出的结论却很令人沮丧,由于香港经济高成长期已成过去,蓝筹股的投资回报率已追不上20 世纪60 ~ 90 年代的黄金时期,平均年均回报率已跌至只有10% 左右而已,只有个别小型成长股能做到每年复合回报不低于15%。由于小型成长股的投资风险很高,本书的主旨,正是在于如何协助投资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达到利润最大化。
如果你志不在此,希望变成明日的百亿富豪,则必须增大每月投资金额,并不断提升投资技巧。如果你能连续40 年每月投资一万元,并每年有25% 的回报,在第41 年,阁下的财富将首度超越一百亿元。我们的客户当中,也有不少身家过亿,显示只要有足够的恒心及正确的投资观念,要变成亿万富翁其实不是天方夜谭。然而,年少时能够每月投资一万元的投资者,数量恐怕不多,长年累月每年有25% 投资回报,更加是股神级数的纪录,除了超凡的投资眼光之外,也需要若干的运气,才能够成就百亿事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百亿富豪在社会上有如凤毛麟角的原因。
社会上很多百亿富豪,大多是透过借助别人(如银行、债权人或股东)的金钱,即老外俗称的OPM(other people's money),用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的资金,投资于更高回报,借助杠杆效应达到极速致富的目的。
为什么有穷人
为什么这个世界还是穷人占大多数?这个世界穷人永远占大多数,并不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变成小富的机会,而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贯彻始终执行定期投资计划,投资到一半的时候,可能会受到身边朋辈的影响,买了一辆名贵的房车,或在房价创出新高即将向下时,为了凸显自己的尊贵身份,换了新房子。
另外,也有一些人,年轻的时候生活奢华,等到人到中年,才开始建立财富。以每年投资回报率15% 计算,每迟五年起步,你便得每月多花一倍的储蓄,以达到相同的退休金目标。如果你的退休投资计划由25 岁延迟到35 岁,要在65 岁得到一亿元的退休金,你的每月投资,必须由原来的3 200 元,急增至12 800 元;若维持每月投资3 200 元的习惯,你的退休金将缩水剩1/4。
除此之外,当然也有一些突发的事故,令我们的生活开支失去预算,或者是一时的失业,令我们被迫暂停投资计划,令我们法如期达成人生要达至变成亿万富翁的人生目标,关键在于让利润滚存。要在股市中赚一点零用钱,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那么困难。我们不需要具备百发百中的预测未来能力,只须在每100 次的投资中有51 次能够获利(假设每次盈亏的金额一样)已经足够。当然,如果大家每次赚钱都是“赚颗糖”,但亏本就“亏间厂”,那当然不行。传统投资智慧教我们要“让利润滚存”,
如果我们能够在赚钱的项目中有数以倍计的盈利,而在损失的项目中损失轻微,则我们的投资成功率即使低于一半,我们的整体回报仍然是正数。
股票投资可说风险很大,与做生意异,同样面对公司倒闭的潜在危机,同时投资者一般只能占有公司的极少数股权,在公司中几乎完全没有决定权,因此除了面对公司本身的业务风险外,小股东也面对可能被管理层(如美国早几年掀起的夸大公司账目事件)或被大股东欺凌的危险。香港的上市公司管理层通常都是公司的大股东,“以大欺小”的事例屡见不鲜,证监会早几年竟然荒谬地声明,对于大部分利用法例漏洞的欺凌股东事件,他们也爱莫能助。事件遭到传媒及市场人士的猛烈批评,但是看过当年任证监会主席的沈联涛先生坦白得可爱的声明后,我反而对他的为人颇有好感,只是觉得以他的身份发表上述声明并不恰当而已。
让利润滚存目标。当然,我们可能见到更多的例子,是投资者贪图侥幸,希望富贵险中求,只要一两次的严重投资失误,便很容易将辛苦得来的财富,付之一炬。敝公司的客户是一班知识水平颇高也很懂得为自己将来打算的投资者,但是即使精明如他们,也偶然会对短线获利机会特别雀跃,有时当我推荐了几只细价股 表现不错,随即便有人问:有没有多三五只推荐股份,预期将有类似的表现?此乃人的天性,偶一为之,应该原谅自己。但是如果将自己的毕生财富都用来投机,却是对自己及家人不负责任的表现。
虽然如此,长线而言,股票仍然是最佳的资产增值工具。试想想,一只股票论如何差,其股价跌光也不过是“零”,但它的升值潜力却是限大。一项优质的投资,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数以百倍计的增值潜力。
事实上,正如前文所言,社会上很多百亿富豪,几乎一不是透过借助OPM(别人的钱)─银行也好、债权人也好,或者是股东的钱也好─利用回报的杠杆效应,达到极速致富的目的。
而我的投资方法十分简单,唤为催化剂投资法。这是我重要的投资理念,主要分两大类别:研究长线盈利推动股价的催化剂,唤作主题催化剂投资法;至于专注分析短线事件对股票价格推动作用的,则为事件催化剂投资法。接下来我会在本书中作详细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