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第1篇 技术极客夏普的完美失败
本篇围绕液晶和光伏两条主线,系统分析了夏普的冒进主义和不分享战略。夏普在技术上追求完美主义,这是企业早期制胜的法宝,但后期由于夏普领导人的产能激进遭遇冷市场,又成为压垮夏普的稻草。夏普的完美失败在于没有在全球视野中分担产能扩张的成本,这与日本公司技术不分享的保守主义文化有极大关系。
第1章 夏普的不分享战略
夏普孤注一掷地缔造了液晶帝国,放弃PC市场而选择了液晶电视作为主攻方向,并做到了世界第一。在太阳能领域的持久坚持,使夏普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提供商。夏普第四任社长町田胜彦把其称作"弱者战略",即选择别人不太关注的领域并做到第一,这是夏普文化基因的传承。町田胜彦卸任之前,液晶面板和太阳能电池都是夏普的利润之源,但夏普在液晶领域的完美主义和不分享政策,为日后经营危机埋下了隐患。
第1节 孤独的液晶主义
第2节 封存在龟山的黑匣子
第3节 压垮夏普的第二根稻草
第2章 谁导演了夏普危机
片山干雄满怀着年轻的冲动,带领夏普走进国际金融危机,亲自导演了夏普发展历史上的跌宕起伏。这位清瘦的领导人,集中了自己所有的激情,倾注在一个叫作堺市的地方。在日本关西这座重镇,片山干雄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液晶面板生产线--10代线,同时又大胆构建起全球最为先进的薄膜太阳电池生产线。这座总投资超过1兆亿日元的工厂从投产的那天起,到现在都没有品尝到满产的滋味。
第1节 疯狂的液晶赌注
第2节 片山干雄的光伏战车
第3节 夏普危机前夜
第3章 百年夏普存亡之战
夏普的百年华诞恰是其历史上亏损最严重的一年,风雨飘摇的夏普打破了人们对日本公司的迷信。夏普凭借液晶和太阳能电池两个拳头产品,在21世纪初走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片山干雄的自负、自大差点把这家百年老店推向倾覆的深渊。高桥兴三把其就任之前的夏普称为"老夏普",希望从管理思想到事业重组上都大刀阔斧地进行彻底再造。他收缩了液晶、太阳能电池等亏损业务的战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五大新领域上。或许若干年后,我们再谈论夏普时,它可能已经不是一个液晶或者光伏企业了。
第1节 盛典上的苦涩蛋糕
第2节 高桥兴三的颠覆新政
第2篇 沉没的"松下幸之助"
"中村变法"是松下重生的关键改革,是对松下幸之助的反叛,并确立了松下战略产品--等离子电视。但松下几乎所有的改革都没有触及世界产业大潮的主线--互联网,这也是日本公司近10多年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这样,松下传统制造业的思维模式仍然在落后的企业组织禁锢下,痛苦而顽固地坚守不与别人分享的战略,其中等离子电视事业表现最为突出。松下不缺少改革,但缺少把握战略商机的能力。
第1章 对松下幸之助的反叛
没有中村邦夫就没有松下的今天,这句话一点都不过分,中村创造了松下历史上的"中村时代"。中村邦夫精妙的破坏性创新为松下持续多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他留给松下的遗产是对改革创新的执着精神以及对权威主义的大胆摈弃。但中村邦夫忽视甚至无视已经到来的互联网革命,在公司战略方向上没有为松下把握住机会。松下在互联网的大潮中没有找到突破点,尽管有阶段性的繁荣,但都不具有持续性、长期性。
第1节 走出松下幸之助的光环
第2节 在等离子领域独孤求败
第3节 松下手机的"达尔文式"进化
第2章 松下激进主义遭遇战略错位
大坪文雄执政下的松下延续了中村邦夫的路线,在电视机战略上甚至比中村更为激进,特别在等离子上的方向性错误给松下造成了巨大损失。大坪文雄所主导的公司战略转型是正确的,在高质量完成松下电工、三洋电机完全子公司化之后,为松下勾画出了清晰的发展蓝图。不幸的是,大坪文雄的战略布局却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日本大地震、泰国洪水等自然灾害,美好愿望化为泡影,最终酿成松下历史上的最大亏损。把巨额亏损完全归咎于大坪文雄可能冤枉了他,但大坪文雄执政后期所进行的激进投资和疯狂并购,所造成沉重的财务成本却的确是压垮松下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1节 等离子冒进主义与平板战略骑墙
第2节 激进兼并重组高筑债务成本
第3节 绿色业务转型遭遇"红海"环境
第3章 松下将不是一个家电公司
作为松下历史上最年轻的总裁之一,津贺一宏与中村邦夫一样在做着颠覆松下幸之助的改革,这种改革绝不是外科手术式的,甚至比中村更加激进。他决然抛弃松下将近百年来坚持的消费类业务,全面推动公司向商用领域转型,抛弃了电视机、砍掉了智能手机、卖掉了半导体等,大义凛然地终止了对等离子电视的投资,这简直是一场革命。
第1节 新总裁"炮打司令部"
第2节 走出消费电子事业的"红海"
第3节 没有激情地爱上特斯拉
第3篇 索尼没能维护日本的尊严
出井伸之、斯金格、平井一夫这三位索尼最近的CEO都是清一色文科出身,植根于索尼基因的工程师文化在三任领导所谓的美国化改革中丧失殆尽。索尼已经包容不了桀骜不驯的PS之父久多良木健,已经不能接纳没有商业前景的创新失败。进入21世纪后,索尼再也没有开发出Walkman、特丽珑电视等让人耳熟能详的世界级产品,跟随欧美甚至还要依附于韩国公司的索尼让日本人丢尽了颜面。索尼需要改革组织架构,以适应全球化和互联网为特征的新时代,但犹如不能把孩子与洗澡水一起泼掉一样,索尼在改革上迷失了自己。
第1章 出井伸之的魔幻与现实
他是全球最出色CEO,也是全球最差CEO;是索尼历史上最富有想象力的社长,也是索尼背叛井深大创新精神的主要责任人。出井伸之以其魔幻般的手法带领索尼走进失落的10年。在互联网的大潮中,不能说出井伸之没有作为,而是他太有"作为",甚至超出了索尼的想象。在传统电子业务上,出井伸之几乎没有亮色可点,而在电影和音乐上,凭借霍华德·斯金格爵士的帮助,索尼好像走上了巅峰。但是此后的索尼一直在亏损的泥沼中挣扎,被出井伸之扶上索尼最高职位的非日本籍CEO也无力回天。
第1节 股市突发"索尼震荡"
第2节 梦想男孩的"玩具"
第3节 谁毁掉了日本的乔布斯
第4节 索尼入侵好莱坞后传
第2章 斯金格"对不准索尼的焦距"
董事会邀请了不会说日语的拥有美国国籍的英国人霍华德·斯金格爵士接替出井伸之担任索尼CEO。这位曾经在好莱坞叱咤风云的人物原打算把自己在美国的内容资源与索尼强大的硬件产品对接,来完成对索尼电子事业连连亏损的救赎。但过于理想化的斯金格先生并没有对准索尼的焦距,其过于美国化的管理方式颠覆了索尼传统的工程师文化--带领索尼莽撞地学习苹果模式,但最后竟然弄丢了索尼的本我。
第1节 "索尼政变"背叛了盛田昭夫
第2节 索尼技术空洞,东施效颦学苹果
第3章 复兴"索尼精神"
索尼联合创始人盛田昭夫在20世纪80年代末收购了CBS哥伦比亚公司的电影和音乐业务,并希望通过消费电子设备传播。一家生产消费电子产品的公司同时拥有电影、音乐和游戏等内容业务,每个人都看到了索尼的优势,但这种甚至延续了20多年的优势,竟然没给这家日本公司带来彩头。平井一夫设法让索尼人拾回昔日的"索尼精神",但"不知道方向是不是对的",在消费电子的道路上,索尼还能走多远?
第1节 "索尼病人"的药方
第2节 索尼已没有攻击性
参考文献
展开
——罗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日本电子业被韩国超越的主要原因是创新动能的衰减,《企业的逻辑》诠释了这一创新衰减的全过程及其背后原因,值得中国企业引以为戒。
——李东生(TCL集团董事长)
★日本的工程师文化与美国绩效管理文化的碰撞让很多日本企业找不到了方向,《企业的逻辑》分析了索尼、夏普、松下三家日本企业迷失十年的文化根源,值得一读。
——周厚健(海信集团董事长)
★《企业的逻辑》洞悉日本家电企业兴衰发展的精髓,探寻企业基业长青的各种可能,对中国企业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杨东文(创维集团总裁)
★日本管理大师稻盛和夫认为当前的日本企业已经很难出现乔布斯式的人物了,《企业的逻辑》让这一思考引向深入:中国有没有苹果式企业生长的土壤?创新能力还要弱的中国企业会重蹈日本企业的覆辙吗?
——陈峰(网易总编辑)
★没有拥抱互联网或者没有在恰当的时间拥抱互联网,是索尼、松下和夏普失色的主要原因,企业向互联网转型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这是《企业的逻辑》给中国企业的启示。
——方刚(搜狐高级副总裁)
★日本企业的成败是中国企业学习、参照、反省的对象,在工业化时代向互联网时代转型的关头,《企业的逻辑》对日本百年老店之成败做了深入剖析与细致观察,值得读一读。
——包冉(财经独立评论员)
★三家日企的辉煌往事、行业的翻云覆雨,恰恰说明:是失败成就未来,成功其实偶然,而失败往往必然。懂得学习失败的人,不应该错过这本走心之书。
——张春蔚(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