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纹饰的秘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588269
  • 作      者:
    梁丽君著
  • 出 版 社 :
    杭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杭州全书》是杭州学研究成果的载体,包括丛书、文献集成、研究报告、通史、辞典五大组成部分,定位各有侧重:丛书定位为通俗读物,突出“俗”字,做到有特色、有卖点、有市场;文献集成定位为史料集,突出“全”字,做到应收尽收;研究报告定位为论文集,突出“专”字,围绕重大工程实施、通史编纂、世界遗产申报等收集相关论文;通史定位为史书,突出“信”字,体现系统性、学术性、规律性、权威性;辞典定位为工具书,突出“简”字,做到简明扼要、准确权威、便于查询。我们希望通过编纂出版《杭州全书》,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杭州的前世今生,发挥其“存史、释义、资政、育人”作用;希望人们能从《杭州全书》中各取所需,追寻、印证、借鉴、取资,让杭州不仅拥有辉煌的过去、璀璨的今天,还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展开
精彩书摘
  二
  玉器,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晶莹璀璨、温润光洁的自然品性赋予了它非凡的社会厨陸。“君子比德如玉”是一种崇尚,“君子无故玉不离身”是一种尊贵,不论是饰玉还是礼玉,都是在崇玉的心理基础之上生发而出的。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显示,礼玉在氏族和贵族生活中的作用超过了其他任何器物,不仅反映了当时制玉的高超技术,更集中反映了使用者的精神生活、宗教信仰、审美趣味、甚至当时社会结构秩序。
  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开始,中华大地上分别兴起了几支崇尚玉器的考古学文化,以红山、凌家滩、良渚、龙山和石家河为代表,这其中尤以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最为突出、特点最为显著,简言之,可概称其特色为:素雅规范、神秘理性。这个特点不唯指玉器材质的温润光洁,也不唯指玉器器形的规范有序,更是指良渚玉器上那统一的图像——神人兽面像的艺术形式。
  神人兽面像拥有如此具象却并不写实,游离在现实与神话两者间的形象,使得我们不必拘泥于现实形象的猜想,可以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观察与理解。
  良渚文化的神人兽面像载体是多样化的,不仅仅局限于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琮与冠状器,还包括有钺、璜、三叉形器、锥形器、玉管、带钩甚至器柄等等,几乎遍布在除玉壁之外的所有个体较大的器种上。如果说器形是身体的话,无疑附着在其上的神人兽面像则如同主宰身体的灵魂一般。它是一个窗口,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视良渚文化乃至史前社会的政治、宗教以及精神文明的状态;同时,它们还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完整版的神人兽面像可以反山M12:98琮直槽上的图像为模本,余者或简约或变体。无论是繁缛或是简约的神人兽面像,以及单独出现的兽面像,都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特征:即占据整个图像体面三分之一的兽面大眼。(图引-4)
  除了透雕形式的神人兽面像以外,以刻划形式出现的纹饰特点,基本可以分两点来加以认识。一,层次感:其特征是浮雕面与减地的地纹形成;二,结构性:图像整体是由一些单个结构(或单元)进行的有机构成。因此在读解与分析以及分类上,应该看到实质上的结构分解,合成和变化等现象(这一点可以囊括透雕形式的纹饰)。
  从构图的层次感而言,繁密的阴线刻与浅浮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由主体纹、装饰纹和地纹三重组合的装饰风格,着重突出了浮雕感的人与兽的头部。神人的头部结构包括了介字冠和倒梯形内凹脸;兽面纹的结构则可分为眼睛、眼梁、鼻子、嘴(嘴巴有时会省略)。神人兽面像存在着繁复和简约等多种形式,但佩戴介字冠的倒梯形脸和兽面的双目、鼻却始终保持。而突兀、异乎寻常的兽面纹的大眼无可置疑是重点所在。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崧泽、良渚文化之图纹
一、研究背景
二、崧泽、良渚文化陶器及玉器形制与图纹之概貌
第二章  神人兽面像
一、守器
二、器以藏礼
第三章  日出东南隅一一圆和弧边三角组合
一、崧泽文化主要几何形图案
二、崧泽陶器上圆和弧边三角图案之发展演变
三、良渚玉器之兽目与圆和弧边三角
四、来龙与去脉
五、日出东南隅——圆和弧边三角的形式与内涵
第四章  玄鸟之形
一、立体物象——鸟形器与玉鸟
二、彼侧之鸟——神人兽面像两侧鸟形象
三、鸟立于台——鸟立台形刻符
四、燕燕于飞——黑陶上之鸟纹
第五章  螺旋之谜
一、圆和弧边三角中的螺旋
二、神人兽面像中的螺旋
三、黑陶上龙飞凤舞之旋动
第六章结语
一、眼睛的魔力
二、关于崧泽、良渚文化美术若干问题的讨论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