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互联网金融那些事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398424
  • 作      者:
    陈凯编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到底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什么样的冲击?而传统金融机构又进行了怎样的反击?互联网金融真的能“颠覆”传统金融吗?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作者作为互联网金融的直接从业者和感受者,经历了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并有较深的感触。《互联网金融那些事儿》将带你直击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领略这一场互联网与金融所带来的“颠覆式”的革命。
展开
作者简介
  陈凯(笔名:金融分析师陈凯歌),互联网金融分析师,新浪财经专栏作家,虎嗅网作者,电台评论人。另在搜狐、腾讯、和讯、百度及老虎财经等媒体开设有专栏或发表文章。现就职于国内某知名金融咨询公司,从事金融前沿研究和分析工作,主要立足于互联网和银行、电商分析,擅长财经和IT互联网综合,涉猎于互联网金融。
展开
内容介绍
  《互联网金融那些事儿》全面介绍了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全过程,摒弃理论说教,以鲜活的事件和案例,以及独到的分析,力求给读者带来一场全新的互联网金融视觉体验。
  《互联网金融那些事儿》的特色在于采用了事件线索的方式,追根溯源,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全面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框架。
  每一篇文章都是针对一个特定的事件或者一个特定的发展趋势和业内特点而展开的,这样更有利于读者深入理解,阅读起来趣味性也更强。
展开
精彩书评
  ★中国的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行业服务了20%的客户,赚了80%的钱……我看到的是那些80%没有被服务的、该被服务好的潜在的企业。如果把他们服务好,中国巨大的潜力就会起来。而要服务80%以前没有被服务好的,我们必须用新的思想、新的技术去服务他们。这可能是中国未来金融行业发展巨大前景所在。 
  ——ALBB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 
  
  ★互联网精神跟金融精神是不一样的,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是开放、共享、去中心化、平等、选择、普惠、民主;传统金融业就是精英化、神秘化、制造信息不对称,然后赚钱。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 
  
  ★互联网的特性,使得金融服务对象能够下沉、深入。过去不在传统金融范围服务之内的人群,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使得直接金融更方便,互联网金融进入了自金融时代。我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改革的助推器。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 
  
  ★互联网金融不是独立的发展,也不是说现在有一种观点是传统机构不行了,传统机构在互联网时代也在调整。两者之间又有合作关系,很多第三方的新兴的互联网企业都是跟传统机构合作而得以生存和发展,两者是竞合关系。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建华
展开
精彩书摘
  《互联网金融那些事儿》:
  2.1.2在线理财对银行业的威胁
  互联网企业的在线平台衍生出的金融属性,除了将流量变现,发挥平台销售渠道的作用外,也从另一个意义上构成了对银行“代销”角色的威胁。在传统的理财和基金产品的销售渠道中,除了基金和券商、信托的自由渠道,绝大部分是通过银行的产品销售渠道实现的,产品研发方不仅掌握不了前端客户,还需要给银行较高比例的销售费用,部分产品的销售返佣甚至高达50%,严重影响了利润空间,也间接养肥了银行的中间业务,助长了银行的渠道垄断地位。
  而阿里、百度、银联、东方财富网以及融360等平台则通过互联网的用户积累,实现产品的线上销售,能够大幅度降低营销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良好的用户体验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了基金等产品销售渠道的多元化,自身的盈利空间有所扩大。
  在线理财平台对银行业的威胁,更多的是表现在零售业务上,面对相同级别的理财投资,未来的客户必然会在线上和线下之间做一个选择,而线上通道的安全性、便捷性和受众程度都在增加,客户增长速度也很快;线下业务则受制于银行物理网点服务流程、距离、等候时间等机会成本,对用户的吸引力下降了。所以,在线理财将直接威胁银行的个人零售业务,侵蚀银行的线下客户。大批普通用户将在这一轮选择中涌人线上理财。
  ……
展开
目录
第1章 互联网金融走上台前
1.1 互联网金融:让金融趋向平等
1.2 余额宝的爆炸效应
1.3 互联网金融的起底:电商与银行的博弈
1.4 互联网金融,让金融走向奔放
1.5 互联网金融的文化基因:知青文化
1.6 互联网金融春风再起,财经资讯网站入局
1.7 互联网金融的另一种魅力:全民理财意识的觉醒

第2章 互联网金融百花齐放
2.1 在线理财进入多方混战
2.2 在线理财的本质:流量变现
2.3 P2P尚缺乏最重要的入局者:电商平台
2.4 P2P还可以这样做:本土化的信用嫁接
2.5 P2P的困境:理想国与现实之间的纠葛
2.6 P2P行业的悬梁之剑:如何破解征信难题
2.7 数据征信,互联网金融的拿手好戏
2.8 千呼万唤始出来,电商平台即将吹响P2P的号角
2.9 P2P分化趋势开始显露
2.10 电商金融将打通任督二脉
2.11 资产证券化绕道SPV,阿里小贷可否?
2.12 众筹咖啡馆,创新还是噱头?

第3章 互联网金融案例
3.1 阿里控股天弘基金,做自主金融
3.2 阿里该办网络银行还是P2P?
3.3 阿里双十一出击线下,想圆线下支付梦
3.4 微信理财,腾讯金融战略的启航
3.5 腾讯申请银行,主要解决战略布局
3.6 京东金融,后电商时代的逆袭
3.7 苏宁金融:先做平台,再做自营
3.8 大数据拥抱传统行业,看百度如何开放平台
3.9 站在产业链的角度,58同城困难重重

第4章 互联网金融局部冲击金融业
4.1 利率市场化不来,银行将留不住普通用户的心
4.2 活期存款遭受一定程度的冲击
4.3 互联网金融长尾摆动,银行存款都去了哪?
4.4 活期存款账户的末日危局?
4.5 银行网点还能存在多久?
4.6 银联、银行和第三方支付的“三国杀”
4.7 争夺战:互联网金融与传统企业,谁能拔得头筹
4.8 互联网金融摆脱银行束缚,关键在于银行牌照
4.9 存款保险,最后的救命稻草?
4.10 余额宝:回归本源的思考
4.11 余额宝的高收益还会持续吗?

第5章 传统金融机构的反击策略
5.1 传统银行涉足P2P业务
5.2 传统银行反击互联网金融的双通道
5.3 社区,下一个银行业的入口
5.4 社区生态关系链,社区银行该如何嫁接?
5.5 民生电商是什么,该如何走?
5.6 银行开始动刀:成立网络金融部
5.7 网络平台集体卖理财,银行如何应对?
5.8 咖啡银行,充满了零售的味道
5.9 券商互联网化的核心:支付体系
5.10 保险电商的突围之路

第6章 互联网金融监管趋势
6.1 从监管的心态说起,服务者还是主人翁?
6.2 互联网金融扎堆前进,“胡萝卜加大??'政策成监管趋势
6.3 监管新时代:风险容忍度与外部挑战的平衡
6.4 余额宝_金融创新与风险容忍度之间的平衡
6.5 影子银行监管,互联网金融不应首当其冲
6.6 四大行限制快捷支付,山雨欲来风满楼
6.7 虚拟信用卡叫停,或许根在监管流程
6.8 银行应该俯一俯身,互联网金融应该勒紧裤腰带
6.9 互联网金融戴上光环,希望不是紧箍咒

第7章 未来趋势探讨
7.1 互联网金融不仅是渠道,早晚进入产品端
7.2 再谈互联网金融
7.3 2014年互联网金融趋势:应用场景化
7.4 互联网金融的几个大趋势
7.5 互联网金融塌陷论
7.6 新三国时代:金融、电商与物流
7.7 开源做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要换大口径的水管

第8章 互联网金融与信用生态
8.1 信用生态的重塑:看大电商金融如何作为

结语 互联网金融在融合中发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