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夏钱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7055327
  • 作      者:
    牛达生著
  • 出 版 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牛达生,山西人。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宁夏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以考古研究为主,兼及宁夏史地、西夏学、钱币学、印刷史等。主要著作有点校本《嘉靖万历固原州志》《贺兰山文物古迹考察与研究》《西夏活字印刷研究》《西夏钱币论集》《西夏遗迹》和《西夏考古论稿》等。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拜寺沟西夏方塔》。因西夏木活字印刷研究成果,获新闻出版署印刷行业最高奖“毕异奖”,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年、2008年。后先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证书”;2014年,获宁夏第二届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西夏研究丛书·第五辑:西夏钱币研究》作者从对前人著录资料的系统整理入手,以出土西夏钱币资料为主要依据,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发表的50余篇论文、报告,进行了系统的调整、归纳、充实和提高。分别就西夏钱币的考古发现、西夏文钱币、西夏汉文钱币、西夏铁钱、西夏货币经济、西夏遗址出土大朝通宝和西夏对钱等进行了专题研究,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西夏钱币的专著。文后附录《西夏钱币重要文献资料辑录》《宋夏常见钱币术语释义》《西夏钱币论文、资料索引》,颇便查考。
展开
精彩书摘
  《泉志》的原本应是有图的。在我国,钱币实物的研究和著录的历史是很长的。早在南朝萧梁时代(502~557),就有刘氏《钱谱》,顾炬《钱谱》。此后历经隋唐五代直到宋朝,钱币学的著作转相承袭,代有所作,越来越多。这些著作,虽然都已失传,但大部分是洪遵见过的。《泉志》引用前人的著作达九十种之多,其中有关钱币学的著作,有唐代封演《续钱谱》,敦素之说,徐氏之说;五代张台《钱录》;宋代陶岳《货泉录》、金光袭《钱宝录》、董迪《钱谱》、李孝美《历代钱谱》,还有年代和著者无考的旧谱多种。此外,如《泉志》序中所说,还“旁考传记,下逮稗官所记”。《泉志》总计著录三百四十八品,除洪遵自藏“百有余品”(《泉志》序)外,其中部分则应来自上述旧谱和史籍。古人的谱录,总是有图的,洪遵虽云《泉志》,而正文中“右××钱”,正是有图的忠实反映。洪遵《泉志》原貌,应是图文并茂的。
  传本《泉志》的钱图,是明万历徐象梅加绘的。这点,在孙震卿的《刻泉志序》中交代得是很清楚的:“此刻属武林徐仲和手摹。”徐象梅在《泉志跋》中不仅说了绘图的重要性,“不唯证误,且可貌真”,而且说他有能力绘制,“粗知六书,且谙绘事”。这些点滴的记载,我们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洪遵《泉志》在宋代未能刊行,如彭先生所说,只能“转相传抄”。古人不谙或是不重视绘图之事,多数抄本应是只抄文字而省略其图的。从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到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历经460多年到徐象梅手中的,很可能是辗转传抄的没有钱图的抄本。如此看来,孙震卿、徐象梅反复谈到绘图之事,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原本“梵字钱”文字可能不是西夏字
  关于传本钱图,是明代人加绘上去的,从传本《泉志》“梵字钱”,到《吉金所见录》“西夏梵字钱”的演化关系上,也可看到其中的蛛丝马迹。
  如前所述,传本《泉志》卷十一“梵字钱”,并载“大安宝钱”钱图。这枚钱,直到清嘉庆《吉金所见录》袭转时,才明确冠以“西夏”二字。这才联系《泉志》“梵字钱”,认为它是西夏钱币。
  《泉志》原本“梵字钱”,是不是西夏文字是值得探讨的。考虑到洪遵的学识和地位,他应该是能辨识西夏文字的。
  第三,洪遵是宋朝名臣洪皓之子,与其兄洪适,弟洪迈皆以文章见称,世称“三洪”。洪遵生于南宋初年,二十三岁中词科,赐进士后,先后侍于高宗、孝宗两朝。历任起居郎、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同知枢密院事、江东安抚使,累至资政殿学士。当他二十九岁任起居郎时,就和高宗讨论过“铸钱利害”问题。。洪遵的地位决定了他不能对西夏一无所知。其父洪皓《松漠纪闻》下卷,记西夏人体貌特征、穿着服饰、宗教祭祀、婚姻礼俗等甚详。其弟洪迈的《容斋三笔》卷十一,详记张元、吴昊投奔元昊事迹。在这样的背景下,洪遵即便不认识西夏文字,起码可以辨识西夏文字,就如同我们不认识日文、韩文,但一见就知道是日文、韩文一样。
  根据上述历史事实,《泉志》原本“梵字钱”,如果是指西夏文钱,洪遵当会直书“西夏国钱”,就如同“吐蕃国钱”、契丹国“天赞钱”一样。洪遵所以泛书“梵字钱”,当是另外一种洪遵不认识的少数民族文字的钱,钱图当然也是另外一种了。到明代时,徐象梅等在整理、刊刻《泉志》时,包括“梵字钱”在内的原本钱图已不可得,而西夏文字已是近乎绝灭的文字,徐氏等当然不会认识。但“西夏梵字钱”在笔画上与屋驮钱、吐蕃钱确有近似之处,于是便被附会在“梵字钱”上了。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