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语文教育现代性探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106313
  • 作      者:
    刘正伟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语文教学研究丛书:语文教育现代性探索》是作者对语文教育现代性探索的结集。作者在国内语文教育界第一个提出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命题,并试图在20世纪现代性历史潮流中与相关学科,如文学、语言学及教育学等进行对话。全书围绕语文教育现代性问题,在历史、理论及实践等向度对语文教育现代性进行深入探索,从而对整个20世纪语文教育发展问题进行的检讨与反思,内容涉及语文教育相关思想理论、实践评论及观念考察。全书学术视野开阔,趣味纯正。既有较扎实的史料,又有敏感的思想触觉,语文教育现代性是贯穿全书的主线,其中代表性的篇章大多被国内重要学术媒体转载或复印或引用。
展开
精彩书摘
  二
  现代性自诞生以来,在社会各个领域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社会领域引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现代性核心因素——现代价值的生成变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任何领域现代性的生成都是现代价值多重建构的过程。当然,社会不同领域对现代价值既有所取舍,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蕴含。语文教育作为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科目,其现代性至少表现在两个层面:在教育层面,启蒙的现代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发现构成了两个最核心的现代性价值;在学科(语文)层面,审美的现代性和科学性则是主导一个多世纪语文学科变革与发展的最主要价值的力量。当然,把语文教育现代性分为两个层面,只是为了认识及叙述的方便,实质上,在教育实施中,二者是合而为一的东西,是无法分割的。
  所谓启蒙的现代性,用韦伯的话说,这是一个“祛魅”的过程。和西方社会表现出的对神圣的宗教世界的否定与批判以及对世俗社会合法化的确认与呼唤不同,在中国,它主要表现为对封建主义的“彻底解决”。它积极肯定现实生活,强调人格的独立、平等,崇尚个性的自由发展。在课程的内容取向上,从崇尚封建经典教育转向现实生活的关怀,就是这一现代价值的具体体现。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教育中,语文教育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作为经学教育的一部分而存在,社会教化是它负载的最重要功能。雅斯贝斯曾经指出,“精神之修养和思想的能力”及其形成的一种系统的认识乃是教化的支柱。换句话说,在传统语文教育中,封建伦理道德的灌输是它的最主要职责。祈谓“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语文教育中弥漫着浓厚的封建伦理道德教化的意味。在近代教育变革中,语文教育的现代性首先表现在从经学教育中分化出来,并在学校课程中获得了一席之地,随后,始在学科内部对封建主义进行批判与清除,确立了人格独立、平等,及个性自由发展的培养目标。清末学科的分化与独立实际上并没有使教育真正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因为整个改革是在“中体西用”的框架内进行,因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仍然是统摄各学科的根本目标。《奏定学堂章程》对此作了非常明确的阐述:“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又谓:“中国之经书,即是中国之宗教。若学堂不读经书,则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所谓三纲五常者尽行废绝,中国必不能立国矣。”然而,教育既然是政治建构的产物,也必然随着政治的解构而解构。从民初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建立,蔡元培宣布取消读经科,把“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言思想,并使略解高深之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德”作为语文教育目标,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积极倡导个性解放,以及道德革命,语文教育逐步从以儒家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封建经典教育转向了对现实生活关怀上,其核心指向了学生人格的独立及个性的自由发展。总之,在近代课程变革中,封建经典教育逐步被消解,那些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或具有民主、平等价值取向的儒家经典被重新阐述,或被赋予特殊价值;与此同时,一大批反映普通民众现实生活、关注儿童成长及发展的白话作品,特别是“五四”新文学代表作家的作品进入语文教科书,并逐渐构成了语文教育内容的主体。
  ……
展开
目录
序言
语文教育现代性:思想与观念的谱系
概念与关键词
教师知识与课程范式
话语的建构与限度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